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解读武汉新城

发布日期:2023-02-02 09:13:19    文章来源:武汉商务

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同城化加快,“集聚”与“辐射”成为武鄂黄黄四市共同的关键词。

“武汉新城的建设,对我们这种需要在武汉设置研发中心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岁末年初,《武鄂黄黄规划建设大纲》颁布后,余汉斌很是兴奋,当即召集公司管理层研读分析。

余汉斌是湖北博控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控科技”)总经理。博控科技位于黄石市,主要为废旧汽车行业提供自动化拆解线和循环再制造提供成套装备。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未来废旧新能源汽车拆解市场大有可为。”余汉斌说,废旧电池的拆解与储能再利用,是新兴领域,需要科技研发的持续投入。

离黄石最近的科创重地就是武汉。目前,博控科技在位于武汉光谷的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设有新能源研发中心,为武汉工程大学等单位的研发团队提供研发支持,“随着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相信公司在研发、营销等方面将迎来更大拓展空间”。

武汉新城在哪

《武鄂黄黄规划建设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怎样的一份规划,为何让余汉斌充满期待?武汉新城又是什么?它与《大纲》是怎样的关系?

这还得从2022年6月召开的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说起。

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目标定位,要求“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具体到武汉都市圈,则明确提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目标是“将武汉都市圈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武汉都市圈由湖北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九个城市组成,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个城市是武汉都市圈核心区。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看,武鄂黄黄已经成为武汉都市圈乃至湖北省的重点发展区域。2022年,武鄂黄黄GDP在全省GDP中占比46.67%,接近一半。在人口方面,2021年武鄂黄黄常住人口约2300万人,占武汉都市圈的68%,占全省近4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2.7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4个百分点。

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龙头城市的带动作用。2022年9月20日,湖北召开武汉都市圈发展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强化分工合作,即武汉当好“主引擎”,加快建设武汉新城,鄂州、黄石、黄冈主动融入、深度融合。

这是“武汉新城”概念的首次亮相,各界对横空出世的武汉新城充满期待,但此次会议并未披露有关武汉新城的详细内容。

3个多月后的2022年12月30日,湖北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大纲》,详细阐述了武鄂黄黄及武汉新城的建设规划。

《大纲》明确,武鄂黄黄规划多中心组团式城镇用地布局,并沿江环湖构建8大城市组团,即武汉新城组团、武昌组团、汉口组团、汉阳组团、汤逊湖组团、鄂州主城组团、黄冈主城组团、黄石—大冶组团(含黄石新港)。

《大纲》还公布了8大城市组团的规划范围,其中武汉新城组团最受关注。按规划,武汉新城组团含中心片区、光谷片区、葛华片区、花山片区、龙泉山片区、红莲湖片区、梧桐湖片区、滨湖半岛片区,位于武汉、鄂州两地交界处,东至鄂咸高速,南至梁子湖,西至京广铁路,北至长江南岸,总面积719平方公里。

从地图上看,武汉新城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根据《大纲》,武汉新城将突出高端商务、高效能科创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的城市功能,有效疏解武汉中心城区过密人口,优化武汉空间结构,带动武鄂黄黄同城化发展。

破壁垒向同城

如果说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那么跨越武汉、鄂州两地的武汉新城对武鄂黄黄又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武汉新城是武鄂黄黄的经济支点。”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对支点财经记者认为,武汉新城包括武汉光谷地区518平方公里区域和鄂州约200平方公里区域,跨区域的规划既拉近了武汉与鄂州花湖机场的距离,又有利于释放武汉特别是光谷地区的科技创新势能,还解决了光谷未来发展的空间瓶颈制约问题,更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武汉作为龙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也认为,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虽已取得一些进展,但总体来看,核心城市武汉的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同城协作关系还不够紧密,“根本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还未突破壁垒实现充分流动”。

尤其是行政壁垒,因为行政力量能主导资源的配置方向,而这与都市圈由市场驱动资源集聚相背离,导致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知识、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不高。

早在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就指出,我国将以促进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为方向,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方面,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在叶学平看来,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不充分在两个方面表现得最明显,一是四座城市间产业融合不够,二是还未形成交通一体化,市场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连贯性不足。

“这两个方面的不足,导致鄂州、黄冈、黄石中心城区功能不强,武鄂黄黄城市间协作、同城化推进机制等方面与成熟型都市圈有较大差距。”叶学平表示,同时,武汉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高、建设强度高,但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因此,破除行政壁垒,让资源要素畅通流通对武鄂黄黄建设至关重要”。

好消息是,武鄂黄黄同城发展的壁垒破除工作有了新进展。2022年12月11日起,武(汉)黄(石)高速公路停止收费,对降低城市间通行成本、促进都市圈内要素流动有积极作用。

武黄高速于1991年建成通车,是湖北省首条高速公路,自武汉市关山一路至黄石长江大桥,串联起武汉、鄂州、黄石三座城市,支撑起周边区域的经济往来。

《大纲》明确提出,以武汉新城、花湖国际货运枢纽和武鄂黄黄核心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即国际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国家制造业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专业性金融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一子落满盘活

随着武鄂黄黄及武汉新城建设的加速推进,更多好消息不断传来。

1月8日,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签订《武汉都市圈劳务合作协议》,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劳务协作正式开启。

按照协议,四市将共同制定都市圈劳务协作“两张清单”,即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和就业需求清单。根据“两张清单”,四市将强化供需对接服务,实现区域协作共荣、经济发展共赢、服务成果共享。

“这表明,以武汉新城为‘引爆点’的武鄂黄黄正在加速推进产业协作的步伐。”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接受支点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个增长极,而目前最适合担当增长极重任的便是武汉新城。

吴传清进一步解释,区域经济学意义上的增长极,要拥有两大功能,一是集聚,主要指人才和产业集聚;二是辐射,主要指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事实上,“集聚”与“辐射”已经成为武鄂黄黄四市共同的关键词。四市的相关领导在多个场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加快提升都市圈发展能级,纵深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表示,要大力推进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发展,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高标准规划建设武汉新城,打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加快推进武汉都市圈同城一体化,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创新高地,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鄂州市委书记孙兵表示,随着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以光谷—葛店为依托的武汉新城加速布局,鄂州作为全省重大战略核心承载区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凸显,高质量发展迈入新的阶段。鄂州将按照《武鄂黄黄共同推进十大重点工程》任务要求,进一步对接武汉、服务武汉、融入武汉,在打造枢纽、产业协同、科技创新、流域共治、民生同保上再发力,不断提升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水平。

黄石市委书记郄英才表示,黄石将全面对接武汉新城,以建设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为引领,主动融入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加快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黄石将主动对接武汉科创资源,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黄冈市市长李军杰表示,黄冈主城组团距武汉新城组团中心直线距离仅28公里,燕矶长江大桥通车后至花湖机场仅15分钟车程,处于核心圈层。黄冈将推动市区与光谷紧密协同,与花湖机场全面对接,与鄂州同城发展,与黄石功能互补,着力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将着力把黄冈主城区打造成为全省科技新城、商贸强城、文旅名城,把黄冈全域建设成为全省绿色智造与创新转化基地、特色农产品保障基地、红色文旅与绿色康养基地、商贸物流基地。

一子落而满盘活。武鄂黄黄是武汉都市圈的核心。武汉新城是武鄂黄黄城市中心,也是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的主引擎。

叶学平认为,“湖北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将有助于武鄂黄黄在同城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加快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