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261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1-10-28 11:09:29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一、进一步全面优化提升涉外营商环境,助力对外开放

(一)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家要求,对标国际惯例,主动与世界规则接轨,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方式方法,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把企业感受作为第一感受,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助力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

一是着力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二是着力打造面向企业需求的政务环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改革,提升水电气报装服务水平。三是着力打造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市场监管全覆盖和常态化,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完善重点领域监管机制。四是着力打造对接国际贸易的投资环境,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制度,提高整体通关效率,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二)减审批、提效率、增便利,打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一是实现企业开办“210”标准。我市从202081日起全面推行企业开办“210”新标准,即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放)、1天内办结、零费用(免费赠送一套三枚公章),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社保登记同步办理。

二是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外商投资企业可通过登录“湖北政务服务网”进行在线办理,让办事群众少跑路,便利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

三是实现“双告知”的自动化、智能化推送。为落实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部署,我市依据《市场监管总局关于统一规范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工作的通知》及《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试行)》的规定要求开展经营范围登记规范化工作,目前已实现“双告知”的自动化、智能化推送。

(三)积极服务外资金融机构、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一是成功引进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落户我市。2019年下半年,南商武汉分行筹备组来汉,我市积极协助其在华中金融城资本中心大厦选址落户,并提供免费工位20余个,供筹备组使用半年有余。同时,在筹备期间多次协调南商武汉分行装修、审批等工作,给予全生命周期的护航服务。2020530日,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开业,成为疫后武汉首家新设金融机构。在当日举办的“深化合作、助力湖北实体经济复元重振”政银企合作签约活动上,湖北省政府与南商(中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武昌区政府、省宏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武汉物易云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南商(中国)武汉分行签订融资合作协议。开业以来,南洋商业银行武汉分行积极向湖北地区投放贷款,并通过减费让利向疫情期间做出突出贡献的核心企业、涉及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积极推进集友银行武汉分行设立事宜。今年以来,集友银行加大了来汉对接、选址及筹备进度,并向我市表达了在年底落户武汉开业的意愿。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及香港金融管理局有关申请筹建外国银行分行审批的相关要求,今年23日该行成功获批香港金融管理局准出审核,317日取得湖北银保监局出具的《中国银保监会湖北监管局行政许可事项(受理)通知书》,筹备材料经湖北银保监局审查通过后已于413日报送至中国银保监会。集友银行此次在汉设立分行,将是集友银行在中部地区设立的第一家分行,也将是我市第11家外资银行,对于我市扩大金融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争取中国银保监会国际部等部门对集友银行武汉分行的申报设立给予指导支持。同时,不断推进我市金融营商环境优化工作,推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我市,不断促进金融扩大开放,集聚金融资源,加快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二、高度重视外向型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一)积极推动外贸进出口由负转正、逆势增长

疫情以来,面对疫情冲击带来的严峻形势和不利影响,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六稳”、“六保”政策措施,千方百计稳住外贸基本盘,推动外贸进出口由负转正、逆势增长。

一是大力推进复工复产加速疫后重振。面对疫情影响,我市迅速出台复工复产、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协助解决重点企业在订单行、用工保障、物流通关、资金需求等方面困难和问题。全市进出口在20205月率先实现“转正”,当年9月后,同比增幅持续保持两位数、位居全国十九城市前列。二是全力抢抓海外需求创造外贸增量。促进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宅经济”产品扩大出口,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占全市外贸比重54.7%,起到了托底稳盘关键作用;指导41家企业列入商务部防疫物资出口“白名单”,为抢占国际市场赢得先机,防疫物资出口同比长4.57倍。三是推动新业态发展成为稳外贸重要支撑。获批并顺利启动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推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融合发展、放量增长。四是调整创新国际市场开拓方式取得实效。组织企业密集参加“荆楚云展”以及两届网上广交会、第三届进博会等系列活动,对接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工作,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成武汉优质产品出口展销中心,大幅提升“汉交会”国际贸易功能,获批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加快培育外贸新的增长点。

今年,我市将围绕提升外贸依存度为目标,从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稳外贸政策、大力培育外贸主体、优化提升加工贸易、突破性发展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市场采购贸易、不断发挥外综服作用、组织拓展国际市场、积极扩大进口贸易、加强专题业务培训、强化考核督办十个方面制定35条工作要点,以“扩增量、稳存量”思路来抓好落实,扎实做好全年外贸工作。

(二)创新举措,保持招商热度不降温和招商服务不断档

一是精心搭建活动平台,策划举办系列专场招商活动。今年323-24日,我市密集举办系列外资招商活动,如“相约春天赏樱花”经贸洽谈暨武汉市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中欧(武汉)投资合作对话会、美资企业走进武汉座谈会、中德(武汉)经贸合作云交流会等。系列活动中112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达3462亿元。

二是加强对接洽谈,跟踪推进一批外资项目。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为目标,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从引企业向引产业转变,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园区集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市区联动考考察选址和对接洽谈,跟踪推进一批重点外资项目。

三是聘请招商大使,拓展招商引资网络。在今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上,霍尼韦尔中国区总裁林世伟等10位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受聘为武汉招商大使;二季度招商引资项目签约大会聘请丸红株式会社中国副总代表筱田聪夫、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为武汉招商大使,将进一步拓展外资招商资源、促进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武汉。

四是坚持优化服务,聚焦促进外企发展。坚持发挥市级平台优势、优化服务,强化“店小二”意识,实施重点外资项目专人跟踪机制,协调解决项目落户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助力我市产业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定期开展英资、美资等外资企业座谈会,倾听企业发展诉求,推动惠企政策用活用尽,切实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三)稳步推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

2020年,我市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4亿美元。在“一带一路”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9.84亿美元。建立了我市“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建立了“一带一路”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库,助力企业走出困境。印发了《2020年武汉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要点》。

三、提升口岸建设发展水平,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

目前,我市已拥有武汉港水运口岸、武汉铁路中心站铁路口岸、天河机场航空口岸3个口岸及8类进口商品指定监管场地,是全国极少数水铁空口岸齐全且功能较为完善的城市,已形成了水、陆、空并举,功能齐全、全方位开放的口岸格局。

在江海联运航线方面,我市正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阳逻枢纽港,加快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目前武汉江海联运航线现已先后开通了国际国内集装箱品牌航线6条。2020年,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家、武汉市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物流枢纽。

在铁路运输方面,我市积极推动中欧(武汉)班列运营发展。一是积极申请铁路线条。目前共批复4月份线条24列,去程每周4列、回程每周2列。二是加强货源开发和组织,武汉本地前100名外贸企业发运去程需求达到395列。三是积极申请资金支持,拓展班列新业务,目前武汉至意大利米兰线路已正式开行。四是推动汉欧国际物流园建设进程。

在国际航空货运方面,我市在2020年恢复及开通10条国际货运航线基础上,今年继续组织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已新开德里、河内、香港等3条国际及地区全货运航线和墨西哥“客改货”航线,我市稳定运营的国际及地区定期货运航线达14条。目前,我市积极支持对国际航空货运给予有针对性的全链条奖励。对比郑州、西安等地除进行货运航线补贴外,对运营商的货运总量、卡班、用地等均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有力促进航空货运及附属产业的发展。

在加强口岸建设的同时,我市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一是协调海关等联检单位,疫情期间开辟口岸绿色通道,保障了进出口货物通关顺畅和接受的境外捐赠物资顺利通关。二是切实做好口岸常态化防控工作,积极开展境外疫情输入人员防控,常驻机场开展工作,全力做好境外返来汉人员疫情防控;在我市水铁空口岸均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加强对进口高风险货物的预防性消杀和核酸检测。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开辟国际贸易新通道。为拓展江海联运航线辐射范围,扩大运力,提升运行效率,拟于今年再建造2艘近洋直达标准船舶投入武汉至日本集装箱近洋直达航线运营,在当前每周一班的基础上,力争2022年实现周双班,并在2023年开通武汉至韩国近洋直航航线。同时,积极探索武汉至东盟国家新航线,进一步密切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水路连接,开辟沿海进江新通道,发挥好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的战略支点作用。加强直航航线与中欧班列对接,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业务,打造从东北亚到武汉再到欧洲(中亚)的国际物流贸易新通道。

四、积极引进华侨华人等海外高层次人才,继续推进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一)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全华侨华人数据库

为更好地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扎实做好侨务工作,根据今年全市侨务工作的安排,从5月起,武汉市委统战部和市政府侨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侨情摸底调查,拟通过此次侨情摸底调查建立健全华侨华人数据库。

今年6月底摸底调查结束后,可以基本建立全市华侨华人数据库。

(二)坚持人才带动,打造华侨归国创新创业发展模式

目前,武汉东湖高新区已集聚4名诺奖得主、66名中外院士、79名国家级高层次产业人才、216名省级高层次产业人才、22763551专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与外籍人员过万人。数千计华侨华人高端人才携带高新技术项目聚集光谷,华侨华人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逐渐凸显,涌现了兰丁、安翰、禾元等一批优秀华侨华人企业,武汉风脉能源、中美华世通、武汉药明康德等一批企业入选“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侨华人创业团队”。以重要侨领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日益壮大,2003年建立的华人集团从最初的一家小公司,成长为集高新科技企业、贸易、金融服务业、资本运营为一体的大型企业,其带头人邝远平作为海外侨领发挥着重要作用;凯瑞康宁董事长向家宁荣获第八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三)打造“华创会”、“侨梦苑”等华侨华人创业品牌,搭建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平台

2001年起,连续举办20届“华创会”,坚持立足湖北、面向中西部、服务全国,招才引智、招商引资、合作共赢,“华创会”已成为全国侨务系统引智引资的知名品牌、湖北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名片。通过一年一度的“华创会”,最大限度为华侨华人回国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武汉东湖高新区作为华创会的承办单位之一和最大受益者,承载了60%的华创会项目。连续举办7年的“华创杯”创业大赛,让优秀人才项目脱颖而出,获奖项目除了获得参赛奖励资金,落地后还可享受高新区相关政策支持,推动了海外华侨华人优质项目落地光谷。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打造示范性侨商产业集聚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侨梦苑”,以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为核心区,以光谷生物城、未来科技城等七大园区为辐射区,以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和为侨服务产业园为特色园区,争取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中心,为华侨回国创业提供高水平承载平台。武汉留学生创业园共吸引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创业海归近2000人,累计孵化留学生企业600余家。

(四)坚持优化服务,加大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政策支持力度,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家园

推动华侨华人归国发展、创新创业,引进来是重点,让他们留下来、发展好是关键。我市坚持在优化服务上使实劲,着力建章立制、提升服务,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现从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到事业留人。鼓励华侨申报“武汉英才”计划,对入选人才给予个人奖励、研发配套、平台支持、团队支持、发展激励、生活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依托武汉自贸区政策优势和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展优势,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先后建设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开展外籍高层次人才永久居留推荐,实施人才项目专员服务计划,高频率开展“双招双引”“333会”“光谷菁英荟”等主题活动,丰富华侨华人生活圈,积极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家园。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侨服务产业园”获评全国首个“为侨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

武汉市商务局

202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