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对接RCEP公共服务平台

风云激荡千潮涌 自贸挥毫万象新——写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四周年之际

发布日期:2024-09-06 13:20:29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作出明确部署,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释放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与深化改革的“试验田”,自2020年8月30日扩区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形成舟山、宁波、杭州、金义“一区四片”发展格局,以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五大功能定位”(以油气为核心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切口,高举创新之旗,敢为改革之举,坚持开放之道,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复制推广、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制度创新成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浙江智慧与力量。

置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中,浙江自贸试验区勇担“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38项,其中全国首创202项,入选国家级复制推广名单43项。2023年,浙江自贸试验区以占全省不到1/400的面积,贡献了5.9%的新增注册企业、8.5%的税金收入、20.3%的进出口额、19.8%的实际利用外资。

锚定大宗商品 优化资源配置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浙江这个“用能大省、资源小省”的变革与发展,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自2017年挂牌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不断推进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走出一条“无中生油”“聚气发展”的改革之路,成为全国供油体量最大、经营主体最丰富、市场竞争最充分的区域之一。

后发者先至,在于储运、加工、贸易、交易全产业链的敢为、敢创。前有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产能位居全球前五,宁波“绿能港”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保税仓基地。后有舟山粮食产业园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粮仓;舟山港综合保税区衢山分区自今年4月份启动铁矿石国际分拨业务以来,分拨量近130万吨;宁波在全国率先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成亚洲最大的200万立方米液化石油气地下洞库,开工建设500万立方米原油地下洞库。浙江自贸试验区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进口粮食中转中心、铁矿石中转基地。

万国巨轮接踵而来,“流动”加油站是硬核支撑。浙江自贸试验区打出一套灵活供油“组合拳”,船东不用四处奔波,即可享受“送油上门”的便捷服务。从品类来看,全国首单港外锚地液化天然气、首单锚地集装箱船生物燃料加注,打造了全国首个具备多种清洁能源锚地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从场地来看,创新跨关区、跨港区供油模式,船在上海、宁波,也能加到舟山的油;外锚地供油加注模式则实现“五大锚地”贯通南中北,其中秀山东锚地实现船加油24小时全天候作业,全年可作业天数达到310天。

在秀山东锚地,国际油船“诺德企鹅”轮除加注燃料油外,还接受了润滑油、物料补给、船员换班等一站式综合海事服务。“这些服务首次通过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完成,标志着海事服务实现从单一到多元、从分散到集聚的跨越。”舟山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海事服务处处长沈毅斌表示,“以前为远洋货轮提供各项服务,成本、时间、效率不可控,以锚地为支点打造的海事服务产业园是疏通这一堵点的‘良方’。”

“正是一张张‘良方’的集合效应,催动加注业务由‘量变’产生‘质变’。”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董事长赖新表示,今年“舟山价格”窗口系统成交功能上线,标志着“舟山价格”的买卖双方可以直接在系统中达成交易。

“舟山价格”究竟是什么?据赖新介绍,“舟山价格”是保税燃料油现货市场首个以国内期货价格为基准的人民币报价。自价格发布以来,浙油中心与上期所以保税船燃产业为主线,积极探索集卖方报价、买方报价、仓储价格等产业关联指数于一体的“舟山价格”指数体系,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以“舟山价格”为基石,一系列深化期现市场联动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例如,浙江自贸试验区推动产能预售首单浙油仓单交收业务落地,在全国率先推动“稳价订单”业务向能化品种拓展……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愈发火热,宁波舟山港跃升为国内第一大油气贸易港、全球第四大加油港。

畅通“四港联动” 锻强物流枢纽

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中欧班列开行线路增至25条,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在差异化探索的基础上联动发展,构建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航运和物流枢纽。

海运承担着全球80%以上货物的贸易运输,港口则是全球海运的交接点。8月22日,天边初露曙光,“以星上海”轮稳稳靠泊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10号泊位。这是该泊位获批临时对外启用后,首次接靠国际航行船舶,标志着梅山港区现有10个集装箱专用泊位全部具备外贸作业能力。

所属岸线最长、大型设备最多的集装箱港区再迎新突破,折射出宁波舟山港步履不停、勇做“探路人”。“‘强港’之路也是自我锤炼之路。我们不断自加压力,实现提升港口条件与锻强综合能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宁波舟山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港口条件、航运服务、综合环境是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的重要评断标准。近日,2024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正式发布,宁波舟山国际航运中心跃居全球第八。

“宁波舟山”因何再进一位,需从实践中探寻答案。宁波舟山港建成全球唯一拥有双千万级集装箱单体泊位群的港口;引航站的成立推动引航品牌、调度平台、引航资源、引航管理和集装箱船引航“五统一”;实现“国际航行船舶一表申报”等重点业务“一件事”便捷办,办理时间从2天压缩到2小时……

一次次串珠成线的赋能,连通起穿山越海的物流通道。宁波舟山港向东朝向大海,300多条航线连接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向西辐射内陆,100余条海铁联运线路辐射全国16个省份的66个地级市。

海铁联运,加速了宁波舟山港海港功能向内陆港延伸的进程,内陆无水港已增至37个。“我们进一步通过多式联运,增强港口集聚辐射能力。多式联运‘一单制’实现通关‘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物流成本。”宁波舟山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何让物流能级更上一层楼?两个字:赋能。以宁波舟山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金华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缩短退税周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创新打造的航空电子货运与“机坪直提”模式试点,实现国际航线货物状态全球数字轨迹共享,节约通关时效,提升国际货运处理能力,切实提振企业的出海信心。

随着第五航权航线拓展至6条,越来越多的企业乘政策东风,借力空中通道,驶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以海港为龙头、陆港为基础、空港为特色、信息港为纽带,“四港”联动智慧物流云平台织就物流数据采集、集成和应用服务“一张网”,并与温州“四港”联动平台、嘉兴海河联运在线等系统平台多跨协同,服务企业超2万家。

对接国际规则 争当数字先锋

从6月1日起,《杭州市数字贸易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数字贸易领域地方性法规。条例的出台意味着什么?首次明确数字贸易的法定概念、范围和业态模式,首次立法明确政府可以推动制定和实施数据跨境流动的规则,首次明确政府各部门在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中的职责。

三个“首次”填补了数字贸易基础制度空白, 为对接DEPA等国际高标准数字经贸规则提供“浙江实践”。

在浙江中南卡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玉良看来,条例厘清了影视、动漫等数字产品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相当于数字文化企业出海有了“身份证”,既省心又安心。

针对企业对数据安全、合规的顾虑,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了全省首个数据安全实验室。该实验室所在的“中国数谷”,在数据资产变现的有效路径、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等方面创造了诸多“率先”,助力数据出境安全评估企业申报数量及评估通过数量居全国前列。

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加速与世界接轨。浙江电子口岸与新加坡劲升逻辑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对接并开展试单,共同探索数字赋能贸易自由便利的国际标准。

“强强联合”的背后,浙江和新加坡在浙新经贸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签订《2023—2025年合作备忘录》,新设数字经济工作组,数字领域的全球合作日益深化,凸显出制定数字贸易“中国方案”的紧迫性、必要性。

新赛道上抢占先机,浙江自贸试验区有自己的方法论。全国唯一一个以数字贸易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型展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永久落户杭州,为区域发展注入新活力。

以数贸会为依托,组建全国首个省级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数字贸易标准化研究报告和数字贸易领域标准;第三届数贸会还将成立若干数字贸易领域专委会,积极探索行业创新及生态圈建设……数字与自贸的深度融合,激荡起更深层次改革与更高水平开放的澎湃能量。

探索新兴业态 闯出贸易高地

今年4月,联合国贸法会陆运提单物权化改革国际研讨会在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举行。研讨焦点也是贸易痛点所在。目前铁路相关的运输单据不可转让,无法满足中欧班列企业在信用证等国际贸易结算中铁路运单物权化的金融需求。

为此,中国向联合国贸法会提出了《关于联合国贸法会就解决铁路运单不具备物权凭证属性带来的相关问题开展工作的建议》,致力于推动铁路提单物权化及国际物流保险“一单制”模式创新。在“双轨制”模式下铁路运单贸易融资的“金义实践”,为国际层面完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贡献“金义方案”。

“金义方案”反映的是国际贸易地位的提升和影响力的增强。物流、人流、资金流涌动不息,折射出全球市场的繁忙与热闹。

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客引四海、货揽八方的“世界超市”有了实感。在这里,210万种小商品,从7.5万个摊位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迪拜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作为义乌市场的重要海外支点,辐射亚非近10亿消费人口。

庞大的经营主体,意味着多样化的支付需求。“‘Yiwu Pay义支付’先后获得跨境人民币资质备案、外汇业务资质许可,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收付主流币种达到25种。”“Yiwu Pay义支付”副总经理张雯晶介绍道。

让资金流更通畅,浙江自贸试验区还持续深耕贸易平台“试验田”。全国首创小商品数字自贸应用,Chinagoods平台已开通8个国家站点;建成全国首个第三方区块链贸易服务平台,大宗易行TradeGo是全球仅有的十个获得国际保赔协会集团(IGP&I)许可的电子提单平台之一。

“外国人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方便。”这是一位喀麦隆籍商人的心声,也是地方发展的常态。浙江自贸试验区上线全省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义境”App,集成了在义外商政务、商务、生活等领域的126个服务事项,点击手机即可开启中国“创业梦”;通过全国首创的“外籍商友卡”,外国人可同享市民待遇。

山高万仞,敢当先行者,踏破险峰勇登顶;水深千尺,争当探路人,摸着石头巧渡河。扩区四年,浙江自贸试验区收获了众多“首创”,成就了多项“第一”。新征程上,浙江自贸试验区将立足自身战略定位,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续写“春天的故事”,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当好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