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新消费促进就业机会涌向供给侧

发布日期:2020-01-17 08:50:56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新消费正在促进新职业在服务业和制造业大量涌现。  近日,经人社部同意,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关于拟发布新职业信息公示的通告》,人工智能训练师、网约配送员、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16个新职业上榜。   笔者了解到,这是继2019年4月公布第一批新职业后,人社部拟公布的第二批新职业,而因为阿里巴巴推动的新消费迅猛发展,这些新职业、新职人在武汉全部都有。   这些新职业侧重“创新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是内核,普惠是外延。随着数字经济在湖北、武汉的发展,产业和技术带来的就业红利将惠及更多普通人。因为这些新消费、新职业对新经济的助力,1月11日开幕的湖北省两会上,关于在湖北打造数据枢纽的数字经济发展建议首次被写进202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造就平凡英雄:新职业,更普惠

    新职业来了,走在潮头的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新就业。   在武汉,人们生活中早已离不开的外卖小哥,以后将成为官方新职业“网约配送员”。  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就诞生了许多“网约配送员”,他们将优质产品和服务以最快30分钟的速度送货上门。据了解,在盒马鲜生的配送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76.6%,近20%的配送员学历在大学本科/专科以上,50%以上的配送员每月收入超过8000元,最高达1.5万元以上。   据《2018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外卖小哥”成百万小镇青年立足城市的“第一份工”;77%的饿了么蜂鸟配送注册骑手来自农村。在武汉市饿了么青鱼嘴配送站,来自湖北农村的听障骑手杨洋告诉笔者,因为有了外卖员和快递员这样的新职业,听障群体也有了一个平等就业的机会。  “我们虽然不同,但也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和肩膀,撑起生活的重量,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有了这些新职业的助力,新的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就拿即将到来的春节消费来说,家住武昌中南的“85后”李女士就告诉笔者,因为盒马春节不打烊,饿了么外卖小哥全年不停运,现在的年货随时买,这与她小时候,父母提前囤货的消费环境已经大不相同。从年货的选择上来说,购买新鲜的水果、进口的海鲜等相对短保质期的商品,随吃随买已经成为今年过年的最佳选择。线上、线下井喷的消费需求,也点燃了武汉本地尤其是蓝领岗位的就业机会。  本地外卖配送员、快递员,快递站点和本地自营菜品的养殖员等新蓝领岗位出现较大用工缺口。在武汉,“双11”期间就存在3000名以上蓝领缺工。为缓解“双11”的缺工压力,阿里还安排18个下乡招聘分队,前往远城区和武汉一公里城市圈进行缺工工种专场招聘。  笔者在这些招聘会上看到,不少岗位都是富含本土特色、此前罕见的新职业。“农产品主播,不仅要熟悉地里的菜,还要经常上网,学习新的段子。”在一位招聘面试人、来自宜昌秭归郭家坝的村民陈喜看来,所有的新职业都自带时代新特点。“我们生活在田间地头,对各种作物比城里人熟悉,我需要学习的是通过直播卖货的销售方式。”  除了讲解自家产桔子的优势,他还给儿子安排了个“直播助理”的角色,吸引收看淘宝直播的女粉丝。

    普惠平凡生活:新消费,更便捷

    从供需关系上看,新职业本质上是对新需求的满足。这在阿里巴巴平台体现得尤为明显:一边是7.85亿月度活跃用户为代表的需求端、一边是广阔的产品与服务供给端,数字化的服务业与制造业新职业加速涌现。作为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新经济崛起带来的市场红利,其实早已惠及湖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为数字经济在鄂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以武汉为例,2017年6月,武汉市和蚂蚁金服联合宣布,要把武汉打造成“移动智慧城市”标杆,蚂蚁金服将为武汉城市升级提供智慧商业、智慧出行、智慧政务的能力。武汉打造移动智慧城市的速度和力度,也跑在了全国前面。2017年,武汉首家盒马鲜生落地,至今已有超过15家盒马落地,武汉也由此成为阿里巴巴打造的“华中首座新零售之城”。在2018年,武汉市数字经济增加值达5772.06亿元,占GDP比重达38.9%,位列中部第一。  今年1月7日发布,武汉市2019年“成绩单”,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数字经济占比40%左右。   此外,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近日发布的《2019城市数字发展指数报告》也称,从数字环境、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生态4个一级指标及20个分指标,对各城市作了综合评分。武汉超越了一众一线城市排名全国第三。武汉“逆袭”北上广深的背后,正是数字红利爆发给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而在数字发展方面,以武汉为核心城市的湖北,同样在与沿海各省缩短距离,尤其是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务层面:从“排队几小时办事几分钟”“跑断腿磨破嘴”到“一次也不用跑”,以“指尖轻点手机办事”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湖北推进治理现代化的新引擎。   在数字经济推动下,老百姓的数字获得感也在稳步提升。近年来,湖北人从生活缴费、电子证件、社保公积金到交通出行,越来越多的服务搬到互联网上,老百姓办事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手机几分钟完成。在出行方面,武汉的公交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早已接入支付宝。可以说,湖北人率先过上了一部手机、衣食住行要啥有啥的理想生活。

    新消费热议:湖北提供更多供给侧机会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从“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面,就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019年,湖北省农村快递业务量达1.05亿件,支撑农产品网络销售额210亿元,拉动消费538亿元。   今年湖北省两会上,委员对新消费带来的新助力和新机遇也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省政协委员、湖北顺丰总经理潘韦就拿出了“建议加快农村快递物流发展”的提案。  潘韦举例说,2019年,我们联合贝店,推广恩施马尔科土豆,让利运费数十万元,助力完成了近百万斤土豆的销售。提案建议湖北省政府设立项目补贴,将“社交电商,消费扶贫”的聚合模式推广开去,打造出更多“电商——物流精准扶贫”的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