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新鲜蔬菜随时进城来

发布日期:2020-01-23 08:32:11    文章来源:湖北日报

  “今日客流量14268,当前客流量3141。”1月21日上午10点多,武汉市洪山区新竹路上的关山农副产品生鲜市场,门口上方的电子显示屏显示着客流量。市场内,戴着口罩、拖着购物车买菜的市民摩肩接踵。

  “现在新鲜菜很丰富,随时都有,这会儿买了正好回去做饭。”市民刘先生说。新鲜蔬菜的供应确实充足,菜薹、辣椒、豆角、白菜、萝卜……“大部分都是从产地拉过来的,过几天还有。”一名摊贩这样招呼着顾客。

  摊贩所言不虚,生鲜市场专门出了通告,春节期间只要有经营户经营就不关门,营业时间内顾客随时可以来买菜,到大年初七,所有经营户都要出摊经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了武昌区、洪山区多家售卖生鲜蔬菜的超市,春节期间大多不放假。

  业内人士介绍,春节期间,武汉市面上的蔬菜七成来自外地。武汉作为千万人口的城市,每天蔬菜需求量巨大。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仅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就承担了每天蔬菜储备供应70万公斤的任务,蔬菜品种包括大白菜、包菜、白萝卜、莲藕等。从以往过节前“囤菜”,到现在想吃新鲜菜随时买,反映出新鲜蔬菜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输往武汉的蔬菜不少来自孝感市云梦县。1月20日,记者来到云梦县隔蒲潭镇钟垸村,云梦鑫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龚成发正指挥工人们整理1000斤菜薹。“都是早上刚摘下的,现在菜薹批发价每斤2.4元—2.5元,到下午会有超市采购人员来收。”合作社有两个可储存100吨蔬菜的冷库,出货量大的话,蔬菜放在其中能保鲜。

  龚成发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蔬菜经纪人,如今做蔬菜生意,需要用到大量机器设备,龚成发这里除了冷库,还有制冰机、传送带、清洗机等全套设备。“冬天天冷,机器动用得还不多。最忙的还是7月、8月收毛豆的时候。”龚成发说,制冰机做出冰块,和清洗干净的毛豆一起运往省内外多个城市,一个多月下来光电费都得几千元。

  冬天种菜也和过去不一样了。在云梦县倒店乡陆洼村,有一座占地约3亩的大棚,棚子被厚实的黑色棉毡盖得严严实实,只有向阳的那一面掀开。钻进大棚,热气扑面袭来,一看温度计,室内温度25℃。

  大棚里栽的全是绿油油的黄瓜藤。“这叫暖棚,只要温度光照合适,黄瓜生长非常快。”天穹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李润雄介绍说,这座黄瓜大棚去年9月建成,总投资近30万元。棚子上的黑色棉毡由电机控制,一按电钮就能自动开闭。

  “我们是头一次种黄瓜,缺乏经验,中间还经历了一点波折。”李润雄告诉记者,去年底以来光照不足,暖棚温度提不起来,黄瓜有被“冻死”的危险。棚里需要使用60千瓦的暖风机“保暖”,本想装两台暖风机,而当时陆洼村临近大棚仅有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就算全村不用电也无法满足需求。

  好在有国网云梦县供电公司驻倒店乡陆洼村第一书记郭仲英帮忙联系,供电公司免费为陆洼村更换了一台100千伏安的变压器,两台暖风机顺利装进暖棚。“黄瓜取暖不愁了,就看光照给不给力了。”李润雄看看天空。“眼下黄瓜批发价是每斤5元左右,再过几天正是投放市场的好机会。虽然暖棚电费支出多了,但效率更高。”

  冬天吃得到黄瓜,得益于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力设施的完善。实际上,随着我省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农业生产被注入了新动能。据统计,全省农网全社会用电量从2014年的852亿千瓦时增至2018年的1153亿千瓦时,年均增长7.86%,农村总用电量增加301亿千瓦时,农村潜在用电需求大量释放,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进而为社会提供了更丰富的农产品,消费者的选择更加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