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武汉自贸片区打造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

发布日期:2018-11-16 09:25:33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自贸区挂牌以来,武汉自贸片区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武汉自贸片区聚焦行政审批与服务、创新创业、科技金融和对外开放4大方面,发挥其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在光电子信息产业,武汉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共引进重大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2000多亿元,已形成五大千亿产业和两大新兴产业格局,完成“芯-屏-端-网”全产业链布局,正在打造超万亿产值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围绕武汉自贸片区内光谷生物城这一“核”,武汉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也正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

  行政审批改革: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探索:放管服“三办”让企业少跑路

  体现: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3个、百亿元以上项目6个

  案例: “两个月退税的95.84万元,只跑一次就办好,审批通过后,3天就到账了。”看到退税款项入账,武汉噢易云计算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人员黄晶说。武汉自贸区率先在全国实现出口退税全流程电子化,加快推进“退更免”业务,企业出口退税最快仅需1小时,武汉自贸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后,包括噢易云在内的更多企业受益,大大优化了营商环境。

  延伸阅读:深入实施“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改革,企业设立仅需1-2个工作日,产业项目审批仅需25个工作日,“放管服”改革经验被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加快推进“退更免”业务,企业出口退税最快仅需1小时,今年退库金额已达38.6亿元;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八双五联”智慧监管模式正式在全省工商系统复制推广;开展“多证合一、多证联办”登记制,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为企业“准营”提速;在全省率先建设外国人服务“单一窗口”,将原来分属招才局、公安分局、外国专家局、商务局等部门的多个外国人证件业务受理窗口合并为一个窗口,同时可提供涉及海关业务的咨询服务。

  金融开放新制度:

  科技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

  探索:“保贷联动”创新产品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体现:“金融管理与服务创新”在第三批自贸区中排名第二

  案例:武汉博昇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并行光传输领域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去年底,该公司将其“一种新型光电复合缆”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所有权,经评估后向武汉人保财险东湖科技支公司投保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科技贷款保证保险,成功向银行贷款200万元,顺利解决了资金难题,实现全省首单专利质押融资科技贷款保证保险。

  截至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已通过专利质押融资科技贷款保证保险发放贷款2笔;通过“出口险+保证险”结合的创新产品发放贷款5笔;“银关保”业务5笔,其中跨境电商“银关保”2笔,担保额为120万;开展“建设工程履约综合保证保险”业务5笔,总累计金额5200万。

  延伸阅读:出台《武汉自贸片区商业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注册4家商业保理企业,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成功办理新规后首笔个人工资项下跨境人民币汇入业务。完成全省首单出口科技贷,帮助片区企业凭出口订单获得200万纯信用融资。大力实施上市“金种子”培育计划,今年新增长飞光纤、天风证券等5家上市企业。推动省科投成功发行武汉自贸片区首笔3亿美元的高等级无抵押债券、全省首单15亿元中期票据,拓宽片区内企业融资渠道。深入推进投贷联动试点,累计投贷联动额超过36.4亿元。通过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推出全国首个海创版。总规模100亿元的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落户武汉自贸片区。

  科技体制创新:

  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释放

  探索: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体现:挂牌后新增超1.6万家企业

  案例:合享汇智是中国首家民营的专利数据库供应商,进入武汉自贸片区后成立合享汇智信息科技集团(武汉)有限公司,该企业incoPat数据库覆盖112个国家的1.2亿多条专利数据,企业可通过此平台查询最新的技术发展,规避专利侵权风险,进入武汉后,他们帮助一家企业击退了来自竞争对手的恶意申诉,为这家企业省下了每年百万元的专利许可费。自进驻武汉后,该企业业务量以150%增长。目前,北京合享汇智和路浩等45家高端专利代理机构在武汉自贸片区的知识产权服务从业人员达到1800余人。同时,武汉自贸片区内,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全国专利代理行业改革试点等也经申请获批。

  延伸阅读:成立武汉知识产权审判庭,全面推行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审判“三合一”,截止2018年9月,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9031件,审结6980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推动中国(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功获批。今年专利申请量2万多件,增长17.3%。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8家、产业联盟3家。举办“青桐汇”首场外籍人员专场路演活动,组织3551国际创业大赛、中外企业家峰会等活动,搭建国际化双招双引平台。实施招才引智“一把手工程”,“双百万”“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构建人才金字塔,目前,武汉自贸片区在企博士超过1万名、硕士6万名、本科生30万名。

  构建开放型经济:

  投资贸易更加便利化

  探索:跨境电商综试区获批

  体现:前三季度光谷外贸进出口占全市比例均超六成、挂牌后新增外资企业152家

  案例:今年7月,当获知武汉自贸片区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后,片区内企业湖北澳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李铭很兴奋:“未来通关更便利,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迅速聚集。本来我在澳洲定居,2015年回的武汉,回得值!”她把原本在重庆、广州等地通关的货品都集中到武汉通关,该企业是武汉自贸片区内通关货物量及缴纳税务较高的跨境电商企业。

  延伸阅读:中国(武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上线运行,新增“一单两报”“智能导入”“通关信息查询”等三大新功能。创新推行“重大项目定制监管服务”“减免税手续汇总办理”“车边验放”等系列海关监管模式,服务长江存储、华星光电、长飞光纤等片区重点高技术进出口企业。实行“进口运单归并”“出口转关单简化申报”“内外贸同船运输货物智能放行”,节省卡口放行时间约36小时。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启动保税备货模式进口业务。加强口岸服务功能,花山港获批外贸码头,协调中远等部分中转航线挂靠花山港作业,正式启动外贸航线。与天河机场合作共建光谷“城市货站”,建设实施工作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