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示范工程 形成“一线串三珠”格局

发布日期:2018-11-20 08:45:57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呜——呜——呜——”,11月18日上午7点半,在阳逻港铁水联运一期工程货场,一声声鸣笛中,满载100标箱家具、瓷砖、植物油等货物的列车,缓缓开出。

  列车经襄渝线、达成线运行,驶往四川城厢站,预计全程历时36小时。这条“上海-武汉-川渝”货运通道,是港发集团重点打造的多式联运示范线路之一。

  而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菜地、田野和农房。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位于国家规划的“五纵五横”综合运输走廊的中心,是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城市之一、六大区域性航空中心之一、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速公路网重要节点城市,各种交通方式均较为发达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虽然有天然的深水良港和便捷的铁路枢纽,但武汉的铁路和水路各成体系,联通不够,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武汉交通物流面临卡口和瓶颈。

  阳逻港,作为水上“东大门”,是武汉以及中西部地区“出海口”,处在陆运和水运两大运输系统的结合点上,但“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阳逻港与集装箱中转站——武汉临空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之间,相距60余公里,与最近的滠口铁路货运站相距20公里。以往,阳逻港集装箱如果要走铁路运输的话,需用通过公路接驳,导致物流成本大增。曾有部门测算,一个集装箱从吴家山到阳逻港的公路运费,与从阳逻到上海的水路运费相当。2017年,武汉铁公水联运集装箱量仅1.7万标箱,占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仅1.3%。

  “货到武汉自然活”的辉煌,渐渐被淡化。

  “阳逻港口的铁水、公水联运基础设施不完善,沿江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武汉交通物流的发展。”多年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建议,武汉具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置,承东启西、接南纳北的国家地理中心,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多重战略机遇,要加快发展铁路水路联运。

  铁水联运是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形态,既能够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又能够发挥“大批量、低污染”的绿色优势,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立体走廊、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的关键时期,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由港发集团牵头,联合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原武汉铁路局),建设以阳逻港为核心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工程,并得到交通运输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

  经过反复研究,项目以阳逻港、吴家山铁路中心站和汉口北铁路物流枢纽为依托,通过铁路线连接,整合长江黄金水道港口资源和铁路枢纽资源,实现铁路班列和水运班轮无缝衔接。

  2016年6月2日,湖北省武汉市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铁水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6个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致力于打造“三点一廊、东西贯通”的多式联运体系,通过铁路线将阳逻港、汉口北铁路物流基地、吴家山铁路物流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线串三珠”的格局。

  示范工程共由7个工程类项目和5个管理类项目组成,总投资近100亿元。重点包括:铁水联运一期(阳逻电厂)工程、二期(香炉山)工程、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铁路专用线等项目。截至目前,已有5个基础性工程建成或即将建成,其余工程正在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