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110城协同发展报告出炉,武汉上榜前五
发布日期:2021-11-27 08:45:09 文章来源:招商武汉11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研究报告(下称“报告”)。从报告看,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武汉挺进前五,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1)发布会现场
主办单位供图
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的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总计110座城市,哪些城市在经济、科创、生态等领域协同发展能力更强?

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
该指数根据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发展韧性、增长极等科学理论,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交流服务、生态支撑等四大领域、综合GDP水平等18个具体指标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为推动“双碳”目标早日实现,2021年生态支撑领域用“双碳行动”指标取代“污水处理率”,根据各地双碳行动计划的制订与否、目标要求和实践成效进行记分,更好地刻画了长江经济带110座城市在碳达峰、碳中和前行道路上的举措和成效,明确了绿色发展的前进方向。
根据报告,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
● 上海是龙头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在长江经济带排名首位;
● 杭州、南京、成都、武汉、重庆、苏州、宁波、合肥、无锡、长沙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
其他划分依次为:
● 一般区域中心城市(昆明等40座城市)
● 区域重要城市(玉溪等35座城市)
● 地方重要城市(荆门等14座城市)
● 地方一般城市(益阳等10座城市)
首先,是城市生态短板仍然突出。从四大领域排名前10城市平均得分看,经济49.76分,科创36.92分,交服61.63分,生态仅为17.39分。
其次,长江经济带都市圈协同发展能力呈现出高度分化的态势。长江下游地区是协同发展能力高值集聚区,而长江中上游地区则相反。从城市群、都市圈的角度看,位居长三角城市群的苏锡常、南京、杭州、宁波都市圈协同发展能力指数综合得分高达20.77,远高于武汉都市圈(10.94)、环鄱阳湖都市圈(10.33)、环长株潭都市圈(9.95)、成都都市圈和重庆都市圈(11.51),沿海和内地二大群体相差一倍左右。
针对区域发展的现实瓶颈与短板问题,曾刚建议了五大方面行动,包括:同步开展污染治理提质扩面、重点生态区保护修复等五大举措,圈群耦合、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推动四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提升流域创新体系综合效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