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武汉出台20条措施促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2-01-27 08:57:20 文章来源:招商武汉1月25日,武汉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会上,武汉市政府、武汉海关联合解读具有武汉特色的20条措施,包括优化功能定位、优化监管模式、强化创新发展、强化保障措施等4个方面,涵盖了商务、财政、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内容,最大程度释放政策红利,持续推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武汉外贸提质增效。
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题新闻发布会现场。记者杨涛 摄
支持3个综保区错位发展
综保区是目前开放程度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特殊监管区域,是对外开放重要的窗口和平台。
武汉海关副关长沈建明介绍,本次出台的支持措施专门针对武汉的综保区,而且根据三个综保区的特点各有侧重。
东湖综保区重点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及综合保税区的“四区”叠加优势,推动“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则侧重发挥口岸型综合保税区和一区两园优势,重点发展大宗贸易、国际物流、跨境电商、保税仓储等业务。
经开综保区通过所在区加快现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深度嵌入“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重点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境电商产业园、保税研发、汽车及芯片的保税检测维修等业务。
多种担保模式供企业选择
《措施》指出,将支持综保区内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对注册在综保区内的租赁企业进口不具备实际入区条件的大型设备实行保税监管,并按物流实际需要实施异地委托监管。允许将已进口的大型机器设备比照上述方式开展保税融资租赁。
同时,提供保证金、银行保函、关税保证保险、集团财务公司担保、企业增信担保等多种担保模式供企业选择使用;全面推广货物贸易“一保多用”管理模式。除有明确规定必须提供担保外,对综保区内企业出区货物可免予提供担保。
加大对企业高级认证培育力度,进一步缩短认证时间,企业被海关认证为高级认证企业的,由所在区一次性给予每家企业10万元政策奖励。在仓储场地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允许非保税货物先行进入综保区,等待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未能与保税货物集拼分拨的,在出区时应原状出区;允许在不改变仓储状态的情况下,根据企业需求,货物无需移动即可申请切换保税或者非保税状态。
每年组织3次专场招商活动
《措施》指出,鼓励综保区内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积极推广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帮助企业充分享受优惠政策,降低运营成本;支持“原料内购”“成品内销”等业务模式,探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试点企业进出卡口监管便利化方法。
《措施》明确,市、区两级政府每年至少组织3次综保区专场招商活动,同时从产业规划、招商引贸、资金用地、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好日常调度。
2021年武汉市综保区
进出口值同比近翻番
发布会上,武汉市商务局副局长于中表示,目前武汉市共有东湖综合保税区、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经开综合保税区等3个综合保税区,在去年全市的综合保税区保持了较快的上升态势。2021年武汉市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总值523亿元,同比增长89.8%。
于中表示,综保区3年发展目标已经明确,2021年—2023年全市综保区进出口值年均增长率不低于35%,每年分别引进1—2家年进出口值10亿元以上的外向型企业,在3年内使全市综保区一线进出口值由2020年度275.48亿元上升至730亿元以上,占全市进出口总值比重由10%提高到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