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擘画“十四五”交通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2-03-27 08:59:49 文章来源:招商武汉“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风正时济扬帆起,击鼓催征开新局。
为推动国家和湖北省关于交通运输重大战略落实,加快构建武汉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日前,《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端出了武汉“十四五”交通事业发展的大盘,擘画了武汉“十四五”交通建设规划的新图景,明确提出了今后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
其中,至2025年近期目标任务为“两通道、五枢纽、五体系”。即促进中部陆海大通道、航空运输大通道两条综合运输大通道内畅外联,推进铁路客货运双枢纽、全国公路路网重要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等五大综合交通枢纽一体融合,推动公众出行、城市配送、绿色交通、数字交通、交通治理五大市域交通运输体系便利高效。
至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为“一城、两圈”。即基本建成联贯长江经济带、联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有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武汉建设。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项目分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客运枢纽、物流、邮政快递、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等9大类,共计372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1586亿元,“十四五”规划完成投资约6275亿元。其中,总投资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43个,规划总投资约10817亿元,“十四五”规划完成投资约5659亿元。
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总体目标,武汉正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为切入点,强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提高交通转换效率,加快构建枢纽型、功能型、立体式、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切实发挥交通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品质、改善民生服务的支撑作用,为建设更具集聚辐射能力的交通强国示范城市贡献力量。
全力打造“两通道、五枢纽、五体系”
塑造城市交通新格局
构筑内陆开放综合运输大通道
武汉提出,做强多向拓展、内畅外联的中部陆海大通道,构建链接全球、覆盖广泛的航空客货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打造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一是建设内畅外联中部陆海大通道。通过稳固欧洲通道线路、开辟中亚通道线路、强化日韩水铁联运、谋划东盟战略通道、建设境外节点网络、创新班列运营机制等举措,加快提升中欧班列(武汉)跨境通达与集散服务能力,继续加强西向、北向通道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南向通道,发挥水铁联运优势,完善以铁路直达、近洋直航、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为支撑的国际通道体系,构建形成联通欧洲、覆盖中亚、衔接日韩、连接东盟的中部陆海国际大通道。
二是构建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一方面强化通达全球的国际客运航线网络。开辟航线,加密航班,完善通航点布局。一方面构建覆盖广泛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到2025年,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数达到80条。此外,积极提升国际航空运输专业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基地客运、货运航空公司,培育引进国际航空公司、大型货运代理企业、国内外大型快递企业、卡车航班公司等在机场集聚发展,提升航空客货运服务能力。
中欧班列(武汉)
打造一体融合综合交通大枢纽
武汉提出,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和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进一步提升与城市发展的协同联动水平,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增强铁路枢纽功能。至2025年,形成“一环八向”铁路货运网和以武汉为中心的“超米字型”高铁网,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00公里,建成铁路客货运双枢纽。
推进公路枢纽建设。谋划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实现武汉至周边城市直联直通直达。至202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16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000公里,建成全国公路路网重要枢纽。
提升港口枢纽能级。至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500万标箱,打造以阳逻港为核心的中部地区枢纽港。
打造空港门户枢纽。至2025年,天河机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加快形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建设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至2025年,邮件快件业务量达到27亿件、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武汉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开放功能进一步增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运输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动运输服务便利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逐步实现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健全高品质公众出行体系。至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分担率超过62%。
健全高效率城市配送体系。至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健全高效能绿色交通体系。至2025年,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应急车辆除外)100%,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率5%。
健全高层次数字交通体系。至2025年,形成累计500公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达99%。
健全高水平交通治理体系。至2025年,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下降率20%。
光谷大道立交桥
武汉交通“十四五”规划问与答
问:武汉交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思路是什么?
答:站在全国看武汉,更加注重网络化发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规划》积极关注武汉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四个重要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武汉是京津冀至粤港澳、长三角至成渝两条主轴的交汇点,因此《规划》中谋划了“超米字型”高铁网,南北方向形成京广、京九双通道,东西方向形成沪蓉、沪渝双通道,对角方向形成福银、胶桂通道,有效连接全国重点城市群;延长武咸城际至南昌,规划研究武汉至安庆高铁,加密长江经济带内部交通联系。
站在区域看武汉,更加注重一体化发展。水路方面,持续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深化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协同发展,拓展武汉港口集装箱“水上穿巴”至城市圈,打造以阳逻港为核心的中部地区枢纽港。公路方面,强化城市圈城市高速公路直联直通,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和武汉至周边城市射线,建设武汉至大悟、阳新、天门、松滋等高速项目,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支撑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站在武汉看武汉,更加注重生态化发展。在“人享其行”方面,完善多样化的出行服务,加快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打造“轨道上的武汉”,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出行品质和绿色出行比例。在“物优其流”方面,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持续健全城乡配送体系、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增强系统安全性和城市韧性。
总的来看,“十四五”时期,通过全球、全国、区域、市域四个层面的“通道+枢纽+体系”建设任务,将着力打造更具集聚辐射能力的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武汉交通运输将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当好开路先锋。
阳逻港
问:《规划》为何着重提出构筑内陆开放综合运输大通道?
答:落实国家战略、提升城市能级、满足人民需求均要求武汉构筑内陆开放综合运输大通道。
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推动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并赋予武汉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国际铁路枢纽和场站等重任,交通运输部要求武汉市开展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落实国家战略需要构筑内陆开放综合运输大通道。
武汉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出“构筑面向全球的内陆开放高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将交通区位优势加快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要求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城市开放格局,提升城市能级需要构筑内陆开放综合运输大通道。
武汉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融入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形成衔接日韩、联通欧洲、连接东盟、通达全球的陆海国际通道网络,形成通达全球区域经济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的空中通道体系,实现“货出得去、人进得来”,满足人民需求需要构筑内陆开放综合运输大通道。
问:武汉如何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
答:根据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武汉已形成了武汉站、汉口站和武昌站三大铁路枢纽格局,通过市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枢纽和城市间的高效转换。
武汉站规划有轨道交通4、5号线以及市域快轨19、10、20和25号线共计6条线路接入,其中4、5号线已建成运营,19号线正在建设;汉口站规划有2号线、12号线、10号线和13号线共计4条轨道交通线路;武昌站与4号线和7号线,以及在建的11号线和12号线共计4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
通过轨道交通2、4、11号线等线路,已实现天河机场、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既有交通枢纽互联互通,武汉地铁对其他在建和规划的综合交通枢纽也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即将建成投用的武汉东站,也是“四网融合”的典型案例。武汉东站将集铁路、长途汽车、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轨道交通2、11号线等主干线路已接入。
围绕建设“轨道上的武汉”,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将规划2小时武汉城市群出行圈和1小时大都市区通勤圈。武汉地铁近期在全面推进已批建设规划项目的同时,重点推进四期建设规划调整、新一轮建设规划以及武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划各项工作。
天河机场T3航站楼
数读武汉交通“十四五”规划
1
整体规划为两通道、五枢纽、五体系
2
建设9大类372个交通项目,规划总投资约11586亿元
3
到2025年,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数达到80条
4
逐步形成12方向“超米字型”对外高铁网络
5
打造“一环八向”普速铁路网
6
形成“五主两辅多点”客站格局
7
三大火车站规划14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
8
谋划形成“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
9
打造“四港四轴三集群”物流空间格局
10
打造武汉港“一核心三支撑九港区”
11
形成总长约7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
12
助推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4200万人次
13
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占比100%
14
形成500公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