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印发最新方案,力争2025年打造出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
发布日期:2023-09-04 08:55:40 文章来源:投资武汉9月1日,《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印发。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力争打造产值过百亿级龙头企业1—2家,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撑武汉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和科技部分别在全国开展了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通过先导区与试验区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去年,武汉获支持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工信部在复函中提到,武汉要发挥老工业基地和新兴产业基地双重特点,夯实智能算力、信息安全、感知网络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拓展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应用场景。
为着力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武汉制订了这一《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5年,我市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理论取得突破,在图计算、数据治理、大模型、机器视觉、遥感图像解析等方面形成10项以上首创性技术;要素伙伴形成集聚,打造通用大模型1个、行业模型10个以上、公共数据集5个以上;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全市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应用落地实现先导,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超过400项;创新圈层活跃开放,形成算力、算法、数据、场景“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生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科技策源高地、算力算法创新高地、产业集聚高地、场景应用高地、人才培养高地。
《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增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3家以上,打造企业梯次培育体系,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支撑武汉建设数字经济一线城市。
武汉将发展“三园区”,建设武汉人工智能创新示范区,将东湖高新区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地;建设武汉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将武汉经开区打造成为以智能网联汽车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武汉大数据安全示范区,以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为依托,建设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武汉将聚焦智能芯片、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等四个细分产业突破。
同时,武汉还将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推进智能制造“迭代升级”、智能建造“自主可控”、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智慧城市“数智治理”等五大应用。
为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武汉将实施人工智能技术突破计划、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人工智能产业提能计划、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人工智能集聚发展计划及人工智能生态营造计划等六大计划。
武汉借“智”开道
从医院到工厂、从教育到建房皆有人工智能场景
如花瓣般造型的地标建筑——中国建筑科技馆,通过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数字孪生交付,实现了数字建造;
在九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库柏特自主开发的智能补发药一体机已上岗多时,发药速度2500盒/小时,8秒可以完成一个处方单,患者平均取药时间缩短60%以上;
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应用视觉识别、模型算法等数字化手段进行产线改造后,企业产线装备数控化率提高到80%,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缩短。
智能建造、智慧医疗、智能制造……这一切发生在武汉方圆10公里内。以一隅观全貌,你可以想象武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布的“密度”。
如何将这些场景连点成片、成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工信部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以期在“区”内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应用导向,主动挖掘开拓应用场景,在政策机制层面勇于突破、先行先试,探索更多新模式,武汉就是获批的11个“先导区”之一。
9月1日,《武汉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先导区”蓝图绘就。如果说,此前武汉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需要在创新方面“顶天立地”,那么“应用先导”就是鼓励更多应用在武汉“铺天盖地”。
“近些年,武汉在数据算力、算法人才上已经有很大的布局,接下来要实现更多场景的开放,也就是数据打通、先行先试。通过场景示范,打破很多烟囱式的‘数据孤岛’。”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金桥说,地方经济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有一定的差异化和特色。每个地方会根据当地人工智能的产业特点和特色,以及未来更看重的新兴产业方向,结合当地交通、人才优势等,做出布局。
武汉牢牢抓住“应用场景多样典型”的特质,实施人工智能场景应用计划,形成五大应用先导领域。
武汉正推进智能制造“迭代升级”。目前,武汉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蔚然成势,工信部曾将武汉好的经验向全国推介。数字孪生、智能控制等人工智能技术,正沿着武汉光电信息、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向纵深深入,覆盖协同研发设计、柔性生产制造、机器视觉质检、厂区智能物流等更多制造流程,不断提升生产效率;
推进智能建造“自主可控”。武汉是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一批智能设计、智能化施工等智能建造产业生态在汉形成,智能造楼机、智能塔吊遍布江城;
推进智慧医疗“多场景协同”。武汉不仅富集医疗机构、资料资源,拥有数据资源丰富优势,还把智慧医疗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先导方向,充分发挥技术、场景、数据优势,培育扶持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和解决方案,多个项目及单位入选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全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等;
推进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武汉是全国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武汉高标准建设智慧教育基础设施,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人工智能课程等已深入武汉校园,还有多家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在汉探索智能教育应用场景;
推进智慧城市“数智治理”。武汉不仅是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还是全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武汉正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解超大规模城市治理难题,正迈向“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加速让人工智能应用从尖端“科技场”延展到大众“生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