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述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发布日期:2023-12-13 12:39:12    文章来源:武汉商务

《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1日第1版发文《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113%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全文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重大举措。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总需求不足等风险挑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一系列促消费、稳投资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显效,内需潜力加快释放,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11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有效对冲了外需收缩的压力,对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发挥了“助推器”“稳定剂”作用。

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

改革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经济发展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我国通过扩大内需有效应对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冲击,积累了成功经验。

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直面新形势新挑战,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各地各部门对症下药,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商务部等部委出台促进家居消费若干措施,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从消费提振年到消费促进月再到国际消费季、金秋购物节……今年,促消费政策接连落地,促消费活动精彩不断,消费市场供给质量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潜力加速释放。1—10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38.5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同时,服务消费较快增长,1—10月同比增长19%。消费回暖折射消费信心提升。从月度看,7月、8月、9月、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5%、4.6%、5.5%、7.6%,企稳回升态势明显。

再看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是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有力工具。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19409亿元,同比增长2.9%。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引领投资增长,1—10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8.2个百分点。

开局之年,促消费稳投资形成合力,对经济贡献度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

开局之年扩内需,各地各部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到《“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从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到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着力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推动经济扩容“量的优势”、提升“质的优势”。

扩内需更重“质”,着力更好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以需求牵引供给、用供给创造需求。

扩大消费,关键在于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加有效供给。以家电行业为例,家电行业已经成为工业稳增长、促消费的重要引擎。不少企业以用户为中心,推出定制化产品,智能睡眠、卫浴、全屋系统、家庭服务机器人以及时尚消费小家电等,很受消费者喜爱。

扩内需更重“效”,着力更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广州在各大商圈和百货商场、超市、家居家电卖场等,分批次发放政府消费券,带动相关商品消费实现较快增长。浙江省杭州市发放餐饮专项消费券和数字人民币消费券、山东青岛市组织开展新一轮1000万元家电消费券和2000万元餐饮消费券活动、江苏盐城市发放1.1亿元文商旅消费券、湖北推出发放文旅消费券和门票特价惠民政策……今年以来,各地聚焦恢复和扩大消费,出台形式多样的消费促进政策,有效提振消费,为经营主体注入了发展信心。

扩内需更重“新”,着力通过优化配套保障打造新增长点。

好环境也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做好保障,对于扩大内需效果明显。以新能源车消费为例,今年以来,我国按照“桩站先行、以供促需”原则,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截至10月底,全国已建成充电停车位的服务区共计6257个,占高速公路服务区总数的94%。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累计建成充电桩2万个,覆盖4.9万个小型客车停车位。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释放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更大潜力。今年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5%,占新车销量比重达33.5%。

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

释放内需更大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从我国实践看,开局之年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

开局之年扩大内需取得显著成效,居民消费提质扩容仍有巨大潜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催生巨大投资需求,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有利于充分激发市场活力,这些都将为进一步扩大内需提供坚实基础、打开广阔空间。

国家统计局则要积极做好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各项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加快推进超大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动能;扎实做好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工作,不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

商务部将继续全力以赴抓好消费促进工作,巩固消费回升势头。在促进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重点消费方面,要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推动汽车赛事、房车露营等后市场发展。在优化消费环境和场景方面,将深入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扎实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打造高质量消费载体,持续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同时,将继续办好“消费提振年”活动,营造浓厚消费氛围,激发消费更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