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美食出战!终于,我熬出头了
发布日期:2024-02-02 08:55:29 文章来源:武汉商务本期
武汉美食继续申请出战
快来Pick你心中的白月光!
01 油香
推荐理由
作为武汉的传统小吃,油香历史悠久,流传至今。其外皮酥脆,内馅香甜,深受人们喜爱。
故事渊源
上个世纪40年代,得胜桥朱师傅的小摊就勾住无数行人的目光。一个小摊,一口大锅,白腻的油香铺在案板上。面香混合着油香,漫天香味窜向大街小巷。
02 重油烧麦
推荐理由
重油烧麦,选用糯米和多种配料,经过精细的加工后,呈现出饱满的外观和丰富的口感,是一道武汉特色传统小吃。
故事渊源
烧麦是一道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名点,全国各地都有。相传元代有哥俩卖包子,弟弟捎带卖个开口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演变为烧麦。武汉的烧麦以顺香居口味为最,后经严氏改良后更适合大众口味。
03 红糖糍粑
推荐理由
红糖糍粑选用优质糯米,经过精心蒸制和反复捶打,呈现出软糯的口感和独特的质地,是一道充满传统韵味的甜品。
故事渊源
糍粑是糯米食品中的一个传统品种,有着久远的历史。做糍粑,在长江以南农家生活中并不陌生。自古在栽种谷物的地区,每逢春节,村民们都要拿出自己种的糯米做些糍粑,或作送人之礼物,或做速食品以飨前来拜年的客人。对偏远的农村来讲,糍粑作为送人礼物的成份更重一些。
04 糊米酒
推荐理由
糊米酒,选用优质米酒,搭配汤圆、藕粉、红枣、桂花调制而成,是一道武汉经典小吃。
故事渊源
江汉平原盛产糯米,历来有用糯米酿酒的习俗,武汉开埠,孝感、汉川、沔阳等周边商贩,将米酒制作技术带到汉口。武汉糊米酒加汤圆、藕粉、红枣、桂花调制而成,稠浓的酒羹中点缀着白色米粒,似朵朵芙蓉花,甘甜、柔滑中,散发着桂花的醇香,有养血益气、滋补养生的功效,是非常经典的武汉小吃。
05 汪集鸡汤
推荐理由
汪集鸡汤,以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汤香醇厚著称,是兼具滋补养生功效与鲜美味道的武汉传统美食。
故事渊源
汪集鸡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据传是新洲一位汪姓大户人家,为了调理家人体弱多病而发明的,经过多次尝试,他最终选用新洲本地两年土鸡肉熬制出一道浓郁的鸡汤,成功治愈了家人。自此,汪集鸡汤便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一道脍炙人口的美食。
06 黄焖圆子
推荐理由
以猪肉为主料,经过精心搅拌、炸制和焖煮,圆子色泽金黄、外酥里嫩,汤汁浓郁香醇。“圆”代表团圆圆满,黄焖圆子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
故事渊源
从秦始皇的数九加点为“丸”,到武汉升官渡的吴举人传说,从吃猪肉开始,肉圆就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只不过在历史的发展中,武汉人的肉丸要加荸荠丁,少不了生姜末,肥瘦比例三七开,前夹腿肉是最佳。黄焖圆子也成为江城人民的传统佳肴。
07 排骨藕汤
推荐理由
排骨藕汤,粉糯的湖北藕,熬出醇香的排骨汤,这是对长江流域秋冬最大的敬意,也是湖北人舌尖上的乡愁。
故事渊源
武汉素有“无汤不成席”的说法,排骨藕汤是一道武汉传统菜,举凡筵宴,压轴戏必然是一罐鲜醇香美的汤。尤其是用被誉为“水中之宝”的莲藕做出来的莲藕排骨汤,更是极具地域特色,浓缩了荆楚美食文化的精华!蔡甸莲花湖莲藕宋代开始闻名京都,年年进京朝贡,夏冬两季,水陆兼程,定时入京。莲藕排骨汤讲究一个“煨”字,“煨”也是楚菜具有鲜明特色且普及性很强的技法。
08 武汉凉面
推荐理由
小龙虾身边总少不了一份凉面的陪衬。武汉好吃的凉面,虾店占了半壁江山。芝麻酱挂上面条,带着清爽的配菜和酸爽的酱汁,让人停不了口。
故事渊源
武汉凉面是在长江边的码头、集贸市场等热闹场所贩卖。其制作工艺简单,适合在户外销售,这种简单而美味的小吃很快就受到了市民的喜爱。
09 清蒸武昌鱼
推荐理由
清蒸武昌鱼鱼肉洁白如玉,肉质细嫩滑口,清鲜味美,老少皆宜。不仅是一条鲜美之鱼,更是一条文化之鱼,是楚菜的一张响亮名片,经过不断传承和创新,美誉四方!
故事渊源
武昌鱼最早得名与三国东吴故都的古武昌有关,此后王安石、苏轼、岑参、毛泽东等历代名人都写过吟咏武昌鱼的诗词。宋代诗人范成大《鄂州南楼》赞:“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最著名的是毛泽东主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让这一美食享誉全国,成为武汉的一道招牌菜。武昌鱼制作技艺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上一篇: 武汉商务这份成绩单,亮眼!
- 下一篇: 锚定“四新三城” 开创长江新区招商引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