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

通关优化,武汉华星光电5年节约进出口成本约7亿元

发布日期:2025-11-25 08:53:36    文章来源:武汉商务

原材料通关这么快,生产线一分钟都没耽误!”在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看着一批刚刚运抵的光刻胶迅速投入生产,公司关务负责人涂芳华感慨。五年以来,武汉贸易通关的便利措施,保障了该公司价值58亿美元的设备及原料进口,节约成本约7亿元。

武汉华星光电技是TCL在汉投资的专注于中小尺寸显示屏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LTPS单体工厂。企业进口的高价值精密设备和光刻胶等涉危原材料,能否高效、安全通关,直接关系到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与安全。

涂芳华介绍,公司每年都会进口大量精密设备,用以支撑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这些设备通常价值较高,且对洁净度、防震性、防静电、恒温等要求极为苛刻,一般采用真空包装,传统的口岸开箱查验方式潜藏着物理损伤和洁净度下降的风险,可能影响设备精度和产品良率,甚至延误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

针对高端制造业的通关痛点,武汉海关积极简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推广“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新模式”,主动对接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申请、备案、通关全流程跟踪服务,采取‘提前预约、集中查验、即检即放’等服务措施,将原本需要在口岸开箱查验的进口精密设备转至目的地符合要求的无尘车间内实施查验。

据测算,新模式可压缩属地查检时长超30%,货物通关时间平均压缩3天以上。“纳入该模式以来,公司已经有价值2688万美元的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享受便利,保障了公司产能的如期落地和爬坡达产”,涂芳华说。

如果说精密设备是生产线的“骨架”,光刻胶等涉危原材料就是其“血液”,其供应的稳定性直接决定了生产线的脉搏。然而,这类商品的危险属性使其面临严格的监管,传统检验模式存在布控比例高、抽样物损大、检测周期长等堵点痛点。

为破解这一难题,武汉优化涉危原料的检验监管,通过差异化合格评定为企业量身定制监管方案,积极推动重点企业纳入白名单试点,在风险可控、确保安全前提下,降低相关企业涉危关键原料现场查验率和抽样比例,实现通关“零延时”、投产“零等待”,进口涉危原材料平均通关时间从“天”计升级到“小时”计,甚至实现“秒级放行”

武汉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与服务小组,对接“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一企一策”制定通关方案,将“提前申报”、“汇总征税”等便利措施与“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模式”、“白名单”制度进行叠加集成,形成了覆盖通关全流程的“政策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