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优势是武汉浴火重生最牢固的靠山|英雄武汉为什么能·制度密码
发布日期:2021-03-10 10:04:27 文章来源:长江网与去年此时不一样,“春节红”“樱花粉”成为江城三月的热词。一年来,从疫情防控主战场到疫后重振主阵地,武汉化险为夷,并不断创造令世界惊讶的奇迹;一年来,从经济断崖式下跌到重回全国前十。武汉能,是因为中国行。武汉变化的曲线道出一个深刻道理,中国制度优势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我们最大底气、最牢靠山。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武汉话题”依然很热。与去年不一样,今年热的是“蓝图”“流通”“开放”这样的发展词汇,是“樱花”“暖阳”“人气”这样的春天词汇。热语热言,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武汉春景图。
“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对武汉的寄望言犹在耳。
一年来,武汉从疫情防控主战场到疫后重振主阵地、从经济断崖式下跌到重回全国前十、从遭受大疫大灾到安居乐业,我们深刻感受到,党中央的巨大动员力、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武汉浴火重生最牢固的靠山。
从“疫情防控主战场”到“疫后重振主阵地”:强大制度力量让我们化险为夷
今年2月27日,正月十六。武汉市举行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天气虽冷,热气腾腾。
到这一天,武汉已连续280多天没有出现新发本土病例,100多万世界最大规模在校生正在有序返校。
对仍陷于疫情困扰的世界来说,是什么让武汉迅速从疫情阴霾中走出来?
这一问题,在去年6月李兰娟院士的一番话中也许可窥之一二。那是开城不久,武汉办了件“大事”:10天之内对近千万武汉市民进行核酸检测。李兰娟院士说,这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一件事。
10天检测1000万人,首先得有1000万个试剂,有支撑千万人检测的财力物力,还得有强大的统筹力、组织协调力和快速执行力。这一奇迹,令世界无比惊讶。
武汉人却毫不吃惊。在亲身经历了“十天一座火神山医院”“24小时一座方舱医院”“半个月天降‘神兵’5万余名”之后,我们深刻感受到,在惊涛骇浪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们的底气和靠山。
中国制度的力量何其强大,它既在武汉主战场创造了中国战疫奇迹,也托举了武汉疫后复苏奇迹;它既创造了千万人口核酸检测的“世所罕见”,也让“武汉经验”迅速全国推广,成为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
2020年的武汉,抗疫保卫战、防汛保卫战、疫后复苏保卫战“三战并举”,仗仗艰苦,仗仗打得精彩。总书记强调的“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既是中国之治密码,也是2020年的武汉实践。
2021年2月21日,首批“武汉造”新冠疫苗上市。曾是抗击疫情主战场,又是科技大市,不到一年时间里,武汉集中力量攻关科研难题,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成为中国制度优势的又一力证。
从“断崖式下跌”到“重回全国前十”:武汉能,是因为中国行
2020年底,中国经济数据发布,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武汉经济总量重回全国前十。
这样的成绩单令世界咋舌:中国为什么能?武汉为什么能?
要知道,作为封控时间最长、重启时间最晚、疫情影响最大的城市,武汉在去年一季度,经济断崖式下跌。
因为城的后面站着国。武汉能,是因为中国行。武汉的经济韧性和空间,源于中国经济韧性和巨大空间。
早在去年3月,在总书记的关怀和部署下,党中央着手制定一揽子政策,对湖北、武汉“搭把手、拉一把”。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城市等国家战略落子武汉,长江沿岸铁路公司等大企业总部落户武汉。
重振中的武汉,也被人们称为“盛会中的武汉”。从打开城门开始,武汉的重大盛会就从未中断。在繁忙的8月,武汉两周内举办了四场国家级盛会,数千名企业家云集武汉、投资武汉、重仓武汉。
点击查看高清原图
2020年3月16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装生产线恢复生产,东风本田也是首批复工复产的企业。
中国制度不但能应对危机,也能推动发展,武汉重振按下的是升级键。
去年11月,工信部在武汉举行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总书记亲自发来贺信,鼓励武汉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展现新作为。
武汉疫后重振涌现的首发现象、头部现象、二期现象、总部现象引人瞩目;“云端武汉”“新沿海”,人们从武汉看到未来。
新征程开启,武汉确定“十四五”发展蓝图——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将以一个又大又强的武汉,为全省、全国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拼搏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重回全国前十的武汉,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武汉,而是一个全新的武汉、更好的武汉,武汉未来有了更大想像空间。
从“大灾大疫”到“樱花迎客”:武汉奔腾的城市活力,有全国人民的加油
2021年,中国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上映。镜头内外,泪水流淌,英雄城市的战疫故事震撼人心。
大灾之后必有大变化。从疫情中奋力走出的武汉,成为全国人民最牵挂的地方。全国掀起“买武汉,买湖北”的带货热潮,继续为“热干面”加油。武汉的花开了、武汉的烟火气回来了、武汉的校园热闹起来了……武汉的一举一动,总是迅速登上热搜。
2020年8月8日起,为期近四个月的“惠游湖北”活动启动,一大批景点免费开放,感恩回报全国人民,武汉23个景点名列其中。大批外地游客到汉一睹英雄城市风采,国庆期间武汉又成为全国最热门旅游目的地。
英雄的城市,安全的城市,活力的城市,热情的城市,人们不断刷新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去年夏天,武汉一家水上乐园举行电子音乐节的照片,通过法新社的报道,引发全球关注。11月,《中国好声音》在武汉唱响巅峰决战之夜,12月,数万名“时间的朋友”相约武汉跨年。
牛年春节,“天气晴朗,和顺致祥”成为武汉的关键词。7天春节长假,武汉共接待游客692.48万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消费也实现“开门红”。央视也爱上武汉“年味儿”,7个重点栏目先后24次聚焦武汉,镜头里,武汉到处生机勃勃,一派热闹景象。
大灾大疫之后,武汉不但保持了社会平稳,还迸发了奔腾的城市活力。这是全国人民的守望相助,是武汉上下的团结一心,归根结底,是中国制度所创造“两大奇迹”的生动体现。
转眼3月,武汉的樱花开了,这座城市张开热情的怀抱迎接游客。去年空无一人的武汉大学樱花大道,今年特意为援汉医疗队开放专场。这是武汉对“救命恩人”的感激之心,也是这座城市对中国制度、中国力量刻骨铭心的感悟。(长江日报记者鲁珊)
代表委员感言
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战胜困难挑战的信心之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范秉衡感言,过去一年,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信心之源。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北武汉考察指导疫情防控,推动实施支持湖北一揽子政策,殷切寄语“三个一定能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应对困难挑战的力量之基。各地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无数防疫救援物资送往武汉,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制度优势。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克难奋进的精神动力。全国动员、全员参与,在抗疫战场上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人类的共同灾难,携手抗疫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行动。点赞中国,海内外中华儿女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感谢武汉,为抗击疫情作出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为全球赢得宝贵的时间窗口。祝福武汉,奋勇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交出圆满答卷。让我们永远携手,一起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柯立)
市民评说
武汉迅速恢复源于我国制度优势
江汉区常青街八达里社区居民蒿保华说,面对如此重大的风险挑战,我们国家第一时间组织动员、精准高效统筹协调、有条不紊贯彻执行,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在抗疫形势最严峻的时刻,武汉按下了“暂停键”,但我们居民的生活并未受到太多影响。因为有社区工作者、下沉党员们日夜守护着我们,为居民们竖起一面坚固的“防火墙”。物资有人送、药品有人买,我们才能安心待在家中配合抗疫工作。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从无到有仅用10多天,全市方舱医院、隔离点陆续改建运营,这一系列举措都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
江汉区唐家墩街马场社区居民、三金华都小区党支部书记易喜林说,武汉作为抗击疫情斗争的主战场,在受到重创之后能够迅速恢复元气、实现疫后重振,源于我国的制度优势。中央出台一揽子专项支持政策,武汉复工复产工作开展得热火朝天,展现了坚韧不屈、拼搏向上的精神。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对于武汉提出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发展目标十分期待,武汉值得更好,武汉也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