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附庸
发布日期:2022-09-01 08:44:49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一根玻璃棒拉出的丝,从200公里延长到10000公里,每公里价格从1000元下降到30元。
一延长,一下降,一根不起眼的玻璃棒变成法力无边的“金箍棒”。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后来居上,短短30余年完成了一次完美逆袭。
“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自己的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不仅要装自己的粮食,连碗都是自己做。”8月21日,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飞”)执行董事兼总裁庄丹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记者采访时说,与光同行,点亮未来,从“全球第一”到“再造一个长飞”的上下求索,关键是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逆袭
大涨近五成达63.9亿元!8月26日,长飞发布半年报,今年上半年收入创历史新高,扣非净利润增长188.1%,接近翻两倍。
位于光谷三路的全球最大单体光缆生产基地,高速的光缆生产线正在自动化运行。
“这家工厂目前正在生产的订单,八成来自海外,分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飞副总裁郑昕说,今年光缆产能有望再创历史新高。
从长飞总部西行150余公里,潜江王场镇的一间制造工厂,一根根透明光棒,经过3000℃高温加热后,被拉制成细如发丝的光纤。
“这里有全球最大尺寸的光纤预制棒和全球最高的拉丝速度。”长飞潜江公司总经理钱新伟说。
不久前,在一场面向光谷企业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宣讲会上,庄丹自豪地说:“2016年长飞成为全球第一,提前4年实现了长飞梦,并蝉联至今。”
从零起步,34年追“光”不懈,“长江边的飞利浦”蝶变为“世界的长飞”。
“方向并不是自己选的,而是国家帮我们选的。”庄丹说。1988年5月,面对通信行业对光纤国产化的迫切需求,中外合资的长飞应运而生。此时,距赵梓森院士在实验室“抻”出中国第一根光纤,过去了11年。
长飞的“飞”来自荷兰飞利浦公司。“协议明确,飞利浦必须把最先进的预制棒技术转让给长飞。”在庄丹看来,这是长飞得以“起飞”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一个关键里程碑”。
一套从飞利浦引进的制造设备,一本厚厚的外文说明书,中国光通信产业开启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逆袭之路。
长飞投产的第二年,在生产线上拉出的多模光纤长度,比飞利浦高出三成。4年后,长飞在国内率先研发出G.655单模光纤,这是对方当时还没有掌握的技术。
时隔多年,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光纤车间内,庄丹说:“在预制棒、光纤光缆和装备技术上,长飞已实现了全面超越。”
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拿到博士学位后,庄丹于1998年入职长飞。此时正值我国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光缆替换铜缆,长飞市场份额逾四成,“这是国产替代进口的开始,越来越多光纤企业进场”。
做了多年的财务工作后,41岁的庄丹在2011年出任总裁,带领长飞不断取得突破——4年时间成为行业第一家A+H股两地上市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成为获得“欧洲质量奖”的首家中国企业;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全国产的智能制造装备反向输出到印尼、南非等地……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长飞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的唯一代表亮相。
“长飞的发展历程堪称两个典范:一个是中外合资成功的典范,一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典范。”原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说。
(二)韧性
今年5月,经历8个月的工厂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长飞印尼二期工厂第一盘合格光缆下线,“意味着长飞在印尼取得关键进展”。
8年前,赴港上市10天后,长飞战略规划首次向外界公开:一是打造全产业链,二是“造船出海”。
“在海外建厂是一次试水。如果不试,永远不会游泳。”庄丹说。短短两年,长飞自主研制的拉丝塔,装进长飞印尼工厂的车间里。这是东南亚第一家光纤厂,也是长飞在海外的第一个光纤项目。同年,长飞非洲工厂落地德班,这是南非最大的光缆厂,从竣工到投产6个多月。
在长飞总部大厅,一张巨大的市场布局图上,从印尼到南非,从缅甸到泰国,从秘鲁到巴西,以“一带一路”为核心,长飞海外工厂散发开来,恰如一簇跳动的光。
截至目前,长飞在全球设有40多个海外办事处,服务版图覆盖东南亚、非洲、欧洲和拉美等地区。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终于扬眉吐气。
去年,长飞海外业务收入达31亿元,首次占全年收入的三成以上,“完成国际企业的‘关键一跃’”。庄丹说:“希望长飞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就像大家提到手机想到苹果一样,一提到光纤、光缆,就会想到长飞。”
然而在20年前,不要说成为“国际化企业”,长飞能不能继续“飞”,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庄丹刚进入长飞时,正值行业产能大扩张时期,光纤厂商密集投产。“如果将信息传输比作‘高速公路’,路修得很快,但是路上没什么车。”互联网泡沫破灭,光纤光缆行业遭遇寒冬,“在快速增长后,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
波谷求生存,波峰求发展。今年4月,受聘武汉大学创业导师时,庄丹为台下学生分享了两字箴言:韧性。
最近两年,全球光纤光缆产业再次经受下行的压力,价格一路走低。长飞迅速应对,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触角”继续往外伸,多元化布局快马加鞭。
3个多月前,长飞完成对芜湖启迪半导体及芜湖太赫兹工程中心收购与整合,涉足第三代半导体行业;不到两个月,长飞收购博创科技,与全球领先的集成光电子供应商强强联手。
“过去,我们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现在,我们瞄准新赛道做碳化硅,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庄丹说,多元化拓展长飞第二、第三、第四增长曲线。
“做到第一很难,保持第一比争第一更难。”庄丹说,主营业务精耕细作,国际化和多元化齐头并进,长飞一次次成功穿越周期,连续6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去年底,长飞获评《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年度上市企业”,这是连续上榜第六年。
(三)密码
一条长达1127公里的输电大通道,采用了长飞自研的G.654.E光纤。近日,国家电网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
7年前,长飞面向全球发布G.654.E光纤,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拥有大有效面积、超低损耗光纤产品的厂商。这项技术已广泛用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骨干线路中,并在长距离、大容量传输中,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G.654.E光纤是“东数西算”建设的极佳选择。“通俗来说,就是高速路上可以跑很多车,还不撞车。”庄丹说,G.654.E光纤已实现制备设备、工艺、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及自主可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代表未来光纤方向。”
成为第一、蝉联第一,长飞何以“领跑”?庄丹的回答干脆利落:不做附庸,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世纪之交,长飞的光纤销量已连续排名国内第一。但实际情况是,一个螺丝钉、一个配件都需要进口“洋枪洋炮”。
不甘于只做“海外工厂”,长飞于2000年成立研发部,次年成立研发中心,扛起中国光纤产业自主研发大旗。
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飞光缆首席科学家熊壮博士是研发部的第一批员工,“我见证了长飞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
预制棒是光纤产业的核心环节,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由于技术壁垒高、利润空间大,长期以来,其生产工艺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从自主研发一开始,长飞就瞄准预制棒,开启了一场长达10余年的攻坚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完全掌握欧洲的P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的基础上,长飞瞄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组建研发团队,自主攻关OVD(管外气相沉积法)和VAD(轴向气相沉积法)工艺,于2016年成为全球唯一掌握预制棒三大主流制备工艺的企业,“华山论剑,兼容并蓄,将最难的技术最快攻克”。
站在30米高的拉丝塔上,看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光纤轻盈跃出,庄丹告诉记者:“单棒拉纤可达1万多公里,代表全球最高水平。”
从不犹豫,更不摇摆。每年将营收的5%用于研发,研发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900多人。
不仅能“装自己的粮食”,还能“用自己的碗”。从原材料的国产化、零部件的国产化、设备的国产化,到包括设备的源代码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长飞已经实现了从预制棒到光纤、光缆的全链国产化,“没有任何被‘卡脖子’的地方”。
“对企业来说,要突破这些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走过的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8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隐形冠军 一路追“光” 领“纤”世界》为题聚焦长飞,“依托像长飞这样的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集聚地,光纤光缆产销规模占全球市场超过50%。全球光纤光缆10强企业,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牢牢守住‘全球第一’,未来5年再造一个长飞。”与光同行,借光腾“飞”,庄丹说,从过去的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逐步实现全面领跑,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样本。
从零起步,34年追“光”不懈,“长江边的飞利浦”蝶变为“世界的长飞”。
“方向并不是自己选的,而是国家帮我们选的。”庄丹说。1988年5月,面对通信行业对光纤国产化的迫切需求,中外合资的长飞应运而生。此时,距赵梓森院士在实验室“抻”出中国第一根光纤,过去了11年。
长飞的“飞”来自荷兰飞利浦公司。“协议明确,飞利浦必须把最先进的预制棒技术转让给长飞。”在庄丹看来,这是长飞得以“起飞”的“非常重要的基础”、“第一个关键里程碑”。
一套从飞利浦引进的制造设备,一本厚厚的外文说明书,中国光通信产业开启了“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输出”的逆袭之路。
长飞投产的第二年,在生产线上拉出的多模光纤长度,比飞利浦高出三成。4年后,长飞在国内率先研发出G.655单模光纤,这是对方当时还没有掌握的技术。
时隔多年,站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考察过的光纤车间内,庄丹说:“在预制棒、光纤光缆和装备技术上,长飞已实现了全面超越。”
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专业拿到博士学位后,庄丹于1998年入职长飞。此时正值我国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光缆替换铜缆,长飞市场份额逾四成,“这是国产替代进口的开始,越来越多光纤企业进场”。
做了多年的财务工作后,41岁的庄丹在2011年出任总裁,带领长飞不断取得突破——4年时间成为行业第一家A+H股两地上市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大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成为获得“欧洲质量奖”的首家中国企业;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制造试点,全国产的智能制造装备反向输出到印尼、南非等地……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长飞作为中国光通信行业的唯一代表亮相。
“长飞的发展历程堪称两个典范:一个是中外合资成功的典范,一个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典范。”原国家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说。
(二)韧性
今年5月,经历8个月的工厂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长飞印尼二期工厂第一盘合格光缆下线,“意味着长飞在印尼取得关键进展”。
8年前,赴港上市10天后,长飞战略规划首次向外界公开:一是打造全产业链,二是“造船出海”。
“在海外建厂是一次试水。如果不试,永远不会游泳。”庄丹说。短短两年,长飞自主研制的拉丝塔,装进长飞印尼工厂的车间里。这是东南亚第一家光纤厂,也是长飞在海外的第一个光纤项目。同年,长飞非洲工厂落地德班,这是南非最大的光缆厂,从竣工到投产6个多月。
在长飞总部大厅,一张巨大的市场布局图上,从印尼到南非,从缅甸到泰国,从秘鲁到巴西,以“一带一路”为核心,长飞海外工厂散发开来,恰如一簇跳动的光。
截至目前,长飞在全球设有40多个海外办事处,服务版图覆盖东南亚、非洲、欧洲和拉美等地区。从“市场换技术”到“技术换市场”,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终于扬眉吐气。
去年,长飞海外业务收入达31亿元,首次占全年收入的三成以上,“完成国际企业的‘关键一跃’”。庄丹说:“希望长飞成长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就像大家提到手机想到苹果一样,一提到光纤、光缆,就会想到长飞。”
然而在20年前,不要说成为“国际化企业”,长飞能不能继续“飞”,都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庄丹刚进入长飞时,正值行业产能大扩张时期,光纤厂商密集投产。“如果将信息传输比作‘高速公路’,路修得很快,但是路上没什么车。”互联网泡沫破灭,光纤光缆行业遭遇寒冬,“在快速增长后,业绩出现断崖式下跌”。
波谷求生存,波峰求发展。今年4月,受聘武汉大学创业导师时,庄丹为台下学生分享了两字箴言:韧性。
最近两年,全球光纤光缆产业再次经受下行的压力,价格一路走低。长飞迅速应对,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同时,“触角”继续往外伸,多元化布局快马加鞭。
3个多月前,长飞完成对芜湖启迪半导体及芜湖太赫兹工程中心收购与整合,涉足第三代半导体行业;不到两个月,长飞收购博创科技,与全球领先的集成光电子供应商强强联手。
“过去,我们聚焦产业链上下游;现在,我们瞄准新赛道做碳化硅,积极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庄丹说,多元化拓展长飞第二、第三、第四增长曲线。
“做到第一很难,保持第一比争第一更难。”庄丹说,主营业务精耕细作,国际化和多元化齐头并进,长飞一次次成功穿越周期,连续6年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去年底,长飞获评《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年度上市企业”,这是连续上榜第六年。
(三)密码
一条长达1127公里的输电大通道,采用了长飞自研的G.654.E光纤。近日,国家电网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
7年前,长飞面向全球发布G.654.E光纤,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拥有大有效面积、超低损耗光纤产品的厂商。这项技术已广泛用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骨干线路中,并在长距离、大容量传输中,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G.654.E光纤是“东数西算”建设的极佳选择。“通俗来说,就是高速路上可以跑很多车,还不撞车。”庄丹说,G.654.E光纤已实现制备设备、工艺、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及自主可控,“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代表未来光纤方向。”
成为第一、蝉联第一,长飞何以“领跑”?庄丹的回答干脆利落:不做附庸,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世纪之交,长飞的光纤销量已连续排名国内第一。但实际情况是,一个螺丝钉、一个配件都需要进口“洋枪洋炮”。
不甘于只做“海外工厂”,长飞于2000年成立研发部,次年成立研发中心,扛起中国光纤产业自主研发大旗。
今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长飞光缆首席科学家熊壮博士是研发部的第一批员工,“我见证了长飞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再到自主创新的整个过程”。
预制棒是光纤产业的核心环节,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由于技术壁垒高、利润空间大,长期以来,其生产工艺一直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从自主研发一开始,长飞就瞄准预制棒,开启了一场长达10余年的攻坚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完全掌握欧洲的P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工艺的基础上,长飞瞄准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组建研发团队,自主攻关OVD(管外气相沉积法)和VAD(轴向气相沉积法)工艺,于2016年成为全球唯一掌握预制棒三大主流制备工艺的企业,“华山论剑,兼容并蓄,将最难的技术最快攻克”。
站在30米高的拉丝塔上,看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光纤轻盈跃出,庄丹告诉记者:“单棒拉纤可达1万多公里,代表全球最高水平。”
从不犹豫,更不摇摆。每年将营收的5%用于研发,研发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增加到900多人。
不仅能“装自己的粮食”,还能“用自己的碗”。从原材料的国产化、零部件的国产化、设备的国产化,到包括设备的源代码全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长飞已经实现了从预制棒到光纤、光缆的全链国产化,“没有任何被‘卡脖子’的地方”。
“对企业来说,要突破这些核心技术,实现从跟跑到领跑,走过的是一条并不平坦的路。”8月31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隐形冠军 一路追“光” 领“纤”世界》为题聚焦长飞,“依托像长飞这样的企业的自主创新和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集聚地,光纤光缆产销规模占全球市场超过50%。全球光纤光缆10强企业,中国占据半壁江山。”
“牢牢守住‘全球第一’,未来5年再造一个长飞。”与光同行,借光腾“飞”,庄丹说,从过去的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逐步实现全面领跑,做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