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加快做强枢纽节点,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布日期:2023-02-24 09:15:06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 长江日报记者付莎 王谦 通讯员吕作武 刘诗雨

作为唯一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省会城市,武汉肩负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的重大使命。今年,我市计划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建设一批交通重点项目。

■ 全力全速抓好重点项目建设,3条高速年内通车

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加快建设“6轴7廊8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构想,武汉被赋予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性铁路枢纽和场站城市、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城市的重任。

着力推动重大部署落地见效,武汉将以项目为抓手,加快做强枢纽节点、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按照计划,武大高速、武阳高速、硚孝高速二期将于年内实现通车运营,天河机场T2航站楼完成改造。同时,民航武汉区域管制中心、武汉都市圈环线黄陂至江夏段等项目满“弦”开工。

眼下正如火如荼建设的双柳长江大桥、汉南过江通道、武天高速、武松高速、京港澳高速鄂豫界至军山段改扩建工程、绕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扩建工程、天河机场第三跑道等项目将进一步提速。

武汉都市圈环线江夏至梁子湖段、武汉至黄梅高速(武汉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将加快推进。

■ “铁水空”全面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力争开通2条洲际航线

把开放作为支撑武汉交通未来发展的最大变量,以全球视野构建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是2023年交通重点工作之一。

国际客运航线方面,恢复至日本、柬埔寨、马来西亚并加密韩国、泰国、越南等国家的定期客运航线,力争开通2条洲际航线,继续保持我市国际及地区旅客吞吐量的中部领先地位。

已拥有37条稳定的跨境运输线路的中欧班列也将迎来新的发展。今年,力争新开2条国际新线,中欧班列“长江号”开行规模达到1000列左右,同步还将创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

国际水运航线方面,在稳定运营武汉至韩国、日本、俄罗斯集装箱直航航线的基础上,新增千箱级船舶2艘,力争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0万标箱。

■ 聚焦重点谋定快动,公交卡跨市通用、行政审批事项跨市通办

抢抓交通强国试点、《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带来的政策机遇,武汉将谋定快动:加快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推动武汉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加快《武汉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印。

在加快打造交通强国建设示范城市过程中,力争1项试点任务开展验收,总结推广1项以上武汉试点典型经验或政策性成果。

编制实施《武汉都市圈交通发展专项规划》等规划,印发交通发展组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清单。全力加快交通“硬联通”建设,力争提前完工2个项目。推进武汉新城与鄂黄黄“三横三纵”快速道路系统建设。同时,落实《武汉城市圈公共交通一体化促进条例》,开通1—2条城际公交线路,推进公交卡跨市通用;持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跨市通办。

另外,为了推动综合交通跨方式、跨领域、跨区域、跨产业统筹融合发展,支撑武汉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我市还将加快《武汉市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印。

■ 着力完善现代物流体系,申建武汉—鄂州空港型物流枢纽

今年,我市将争创“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组织实施现代物流空间布局规划,持续推进港口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合力申建武汉—鄂州空港型物流枢纽。

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制定年度资金分配方案,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体系,组织金控粮食物流基地迎检验收,加快铁水联运二期后续工程建设,力争武汉港集装箱水铁联运能力达到80万标箱。

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重点推动货运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政策。

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力争A级物流企业达到400家以上,5A级物流企业达到20家以上。

■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创建100公里美丽农村路

为了让百姓“走得好”,我市今年计划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200公里,创建100公里美丽农村路,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

在家门口,新建小区、园区等重点区域公交线网配套将进一步完善。地铁新线开通后,地面交通接驳与配套也将迅速跟上。

■ 培育“交通+”新业态,市民出行更绿色、更智能

坚持交通先行,带动产业发展提速。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提升临铁、临港、临空枢纽经济能级,谋划推动交通与邮政快递、现代物流、旅游、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交通+”新业态,推动“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转变。

在武汉西站,将推动区、园、圈实现站城一体化发展。天河航空城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导入。

智慧机场、智慧港口、智慧高速、智慧公交等逐步融入市民生活。“聪明路”加“智能车”的车路协同创新应用,让出行变得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