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武汉城市能级关键性跃升 冲刺中部首个两万亿武汉有底气

发布日期:2023-03-13 09:18:09    文章来源:武汉晚报

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66.43亿元,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在全国GDP十强城市中增速第一。

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站在两万亿俱乐部的门槛,武汉会是下一个GDP两万亿城市吗?连日来,这一话题也引发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和讨论。

“武汉已经到了城市能级取得关键突破的重要节点”“武汉必须也一定会跨过两万亿门槛,我们对未来既有信心也充满期待”……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希望武汉勇担使命、加压奋进,加速迈向GDP两万亿大关,实现城市发展能级新跃升。

冲刺中部首个两万亿,是武汉所能也是国家所需

经济体量是决定一座城市发展能级的重要因素之一。到2022年底,全国已有24座GDP万亿城市,其中,两万亿以上城市也已经达到了7座,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

“冲刺两万亿城市,是武汉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副院长舒晓刚表示,对武汉来说,实现两万亿目标只有一步之遥。武汉可以,且应当加快迈过这一门槛。

记者观察发现,2022年7个GDP过两万亿元的城市中,从分布上看,这些城市均位于我国东部、西部,武汉若晋级,意味着中部地区将迎来第一座GDP两万亿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认为,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有责任、有使命扛起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大梁,推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

“武汉要站在大局中谋求一域,清醒认识到自身承担的使命责任,把各项工作放到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动。”丁华锋说,武汉工业、科教等发展基础良好,近年来又有多重国家战略聚焦叠加,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担当主力军,理应成为下一个也是中部首个两万亿城市。

2023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的预期目标,明确这一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符合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符合武汉发展实际”。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经济学院院长方洁谈到,当一座城市的GDP超过两万亿,必然成为人口、资金、市场主体最聚集、最具活力、最有吸引力的区域所在。武汉实现经济实力达到新量级,是在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中当先锋、打头阵的必然要求,也是更有力地促进武汉都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我们很有信心,并且充满期待。”

冲刺量质齐升的两万亿,武汉有底气

参照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发展轨迹,GDP达到两万亿后,如果措施得当,经济发展有条件进入一个加速的快车道。有经济学者分析认为,从一万亿跨越到两万亿阶段,可以看出一个经济体是否“肌理健康”,是否形成了相匹配的最优结构。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武汉冲刺两万亿,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两万亿。

“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武汉底气满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冶焊接技能教练赵宗合认为,武汉在“变大变强”的过程中,更在不断追求“变新变优”,维持蓬勃的发展势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组数据证明了这份“底气”——

2022年,武汉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净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突破1.2万家;

2022年,武汉市新登记市场主体一年新增35.33万户,同比增三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幅全国第一;

2022年,天河机场第三跑道、沿江高铁汉宜段等一批重大枢纽项目开工建设,武汉成为全球首个人口过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

“一个城市只有在量质齐升的情况下,才能在两万亿之后,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城市竞争和资源整合,赢得和抓住更大的发展机遇。”丁华锋举例,武汉在“三高地两基地”建设中,有着雄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大健康及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这些都是武汉冲刺两万亿城市的底气。

根据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被定为“项目投资攻坚年”“城市更新年”,一批先进制造业重大项目积极谋划推进,城市品质不断优化升级。

冲刺后劲更足的两万亿,武汉被赋予更大发展机遇

从先进城市经验来看,上海和深圳两地不约而同地在两万亿关口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并强调要完善城市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如何探索适合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武汉抓住科教、区位优势“两个转化”,更加倚重“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未来城市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是核心竞争力。武汉科教资源雄厚,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舒晓刚谈道,迈入两万亿门槛,城市对各类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也会大幅提升,吸纳人口即是重要表现之一。武汉应在加大留才引才政策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吸引集聚大健康等优势产业领域行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高端人才个性化支持,真正打造“引才、聚才、育才、留才”的人才沃土和创新高地。

去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吹响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奋进号角,提出“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加快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武汉被赋予更大发展机遇,也肩负重大责任。

如今,在武汉、鄂州交界处,武鄂黄黄城市中心——武汉新城建设全面启动,瞄准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等目标,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就此点燃。方洁认为,湖北武汉举全省全市之力,高标准启动武汉新城建设,必将打造成为区域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