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人文江汉 | 香甜记忆,“滋美”食品

发布日期:2024-09-13 21:16:12    文章来源:江汉之声

后花楼街走到头,

与江汉路交会处,

那里曾经有一家“滋美”食品店。

当时的小孩子们,

总喜欢进去看看漂亮的蛋糕点心,

闻闻浓郁的奶油香味。

提起“滋美”,老武汉人应该都不陌生。

这是一家历史悠久且有名的西点店,

也是江城第一家西点店。

其三层楼的建筑风格独特,

设有咖啡间和鲜卖门市部。

产品丰富多样,包括西式糕点、糖果、饼干、冰淇淋等,

深受当时的人们喜爱。

三层楼的房子,店子占了两层楼

店堂不大,但很精致。

外墙涂着玫瑰红的颜色,

靠后花楼街与江汉路交叉转角有个门,

门两边是不很粗的圆柱,有点罗马建筑风格。

店子两边各有两个玻璃窗,

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食品,

里面可以看到街面。

尤其是靠江汉路这边,

蛋糕点心在路边就可以看到,

色泽金黄,十分诱人。

关于陈舜臣在江汉路创办滋美食品厂的时间,

有人说是1906年,也有人说是1904年,

在老汉口人的记忆里,

这家店铺是汉口历史最久的糕点作坊之一。

第一代滋美的员工就只有十几人,

大部分人来自宁波。

店铺一边做西式糕点,

一边做手摇冰激凌。

直到1938武汉失守,

滋美”被迫歇业。

抗战胜利后,

原滋美职员在原厂房和设备基础上,

合伙开设前店后坊的滋美食品厂,

恢复了西点、冰激凌、糖果的制作。

重金聘请优秀的西点师傅

主持西点、面包、冰激凌、苹果软糖、核桃糖和各种饮料。

1953年从上海聘来糖果师傅,扩大糖果生产。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恢复巧克力的生产。

60年代后期,

逐步走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

滋美”选料严格,操作精细,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糕点花色达500个以上,

饼干和糖果的品种都在50个以上。

滋美牌”蛋黄奶糖,

1982年获部优产品证书,

1983年获省优产品证书。

滋美牌”巧克力糖和喜庆蛋糕,

分别在1984年获省优产品称号。

滋美”夏天所卖的汽水、冰激凌等冷饮,

也在武汉非常有名。

和老江汉路上许多店面一样,

滋美也是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

新鲜的面包、蛋糕在后面的制作间做好后,

一出炉就马上端到柜台内,

热气腾腾的时候,滋味最好。

在滋美买了西点后,

可以在店内的休闲区点一杯牛奶或咖啡慢慢吃,

慢慢享受这种在当时看来有点“奢侈”的生活。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

市场上的物资供应逐渐充足起来,

各种消费业态也渐渐产生。

滋美这类老形态的经济实体,

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渐渐萧条,风光不再。

直至九十年代末江汉路步行街改造,

滋美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消失了。

但是,那香甜软糯的记忆,

却永远保留了一缕香气,

永远留在了老武汉人的心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

虽然有一些店铺消失在了洪流之中,

但武汉还有很多老字号,

依然屹立不倒,续写着曾经的传奇。

比如汪玉霞、曹祥泰,

每逢年节,门口就会排起长队。

在即将临近的中秋节,

许多人就会到汪玉霞挑月饼。

再搭配一点喜欢的点心,

一份精美伴手礼好看又好吃。

汪玉霞和曹祥泰的绿豆糕,

都是江城有名的招牌。

油润细腻、小巧精致、香味浓郁,

吃起来是绵绵柔柔的口感。

老字号的故事,

既是昨天的故事,

又是我们身边的故事。

它们已经作为我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沉淀在了老武汉人的心底,

成为心中珍藏的一部分。

但老字号如果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推陈出新、适应现代人的习惯和口味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共同期待老字号能够不断创新,

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融入现代元素,

让它们的故事不仅在老一辈人中流传,

也能在新一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继续书写不朽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