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这些居民严选的十年老店,开到了咱心巴上!

发布日期:2025-01-19 16:01:22    文章来源:江汉之声

按一次快门的时间是1/60

炸一根油条3分钟后通体金黄

煨一罐藕汤则需要数个小时浓白鲜香

有些店,路过只在一瞬间

有的人,一守就是几十年

江汉居民区中那些已成为街区记忆的老店

在缓缓流淌的时光中

投下锚点

让人们在每时每刻的变化中

能抓住这些长久陪伴的不变

「雪梅鲜鱼糊汤粉」

北湖路北湖小区48栋  

每天清晨四点,北湖路上「雪梅鲜鱼糊汤粉」店飘散出鱼汤与米糊混合的香气。

200610月份来江汉开店,睡懒觉就从雪梅的人生中划去。只要打开店门,食客便不曾断绝。

雪梅家早餐品类不多,除了作为招牌的鲜鱼糊汤粉,便是它的完美搭子们:油条、油饼、蛋酒,以及雪梅的发家早点——糯米包油条。

雪梅从最开始做鲜鱼糊汤粉就一直用的是喜头鱼,除了味道鲜美,具体好在哪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附近居民爱吃最重要。

上午九点,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由儿子陪着来用餐,暖阳透过长廊洒在身上,尽管年过八旬,老太太依旧如往常十几年那样,切成数段的酥脆油条蘸着碗鲜香的糊汤粉,很快一扫而空。“他们家味道好又干净,我住在马场角,几乎每周都来。”

在北湖小学旁开了这么多年,眼看着孩子们长大也有了自己的伢,雪梅店里却没什么变化。有些不常回来的,一边惊叹着“您还在这”,一边开心享用起儿时的味道。

近年来,陆陆续续有很多探店博主自发为雪梅家宣传,知名度提升后,这个社区里的小店也成了外地游客来汉的热门打卡项。“每次武汉举办大型活动,我们生意就能更好些。”“去年大热的天,‘五月天’来开演唱会,蛮多人到我们家打卡,他们都背着包包挂个娃娃,一眼就能看出不同。”

武汉戏码头文化街改造时,雪梅店前一改早先脏乱模样,院子里修建起的休闲长廊,被周边小店用作“餐厅”,外地人来打卡既享受了美食又感受了文化,双方都很满意。

马上就要过年,雪梅准备给自己和店里帮工放78天的假,蛇年,她希望一切都顺顺利利的,生意就这样稳定、日子过得充实。

「美真照相」

三民路13号  

武侠小说里,陋巷总藏着高人。

装饰一新的三民路虽已与简陋不搭边,但各门各派手艺卓然的高人也不少。织补巷缝缝补补的大叔大姨针线活灵巧,铜人像灯具电料市场里的老板们经验老道,在江城摄影圈子中备受推崇,能救相机于水火的高佳功高师傅,亦藏身于此。

没挨着相机店,也不在商场中,高师傅所在「美真照相」,就这么对着铜人像,扎根在一间不起眼的门面里,几十年如一日修理着大大小小各式相机。

做手艺这一行跟其他的不一样,见效慢,但只要用心,一年年的积累总能学成。”

1984年,高佳功从南京老家来到武汉,跟从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仅有4名相机维修特级技师之一的朱礼武学技。入门的过程没有多少曲折,无非是投奔亲戚找门谋生的手艺,但真正学成吃了不少苦。

互联网未曾普及的年代,他靠自己画图了解构造,通过比对同款相机一点点排查故障。报过夜校学习无线电维修,也在以前的六渡桥百货看家电维修部员工修理各种家电。对他来说只要是电器总有相通的地方,隔壁左右哪家电视坏了,哪里线路出了故障,高师傅也成了他们的“及时雨”。

几千几万的东西在他手里拆开心里都特别踏实。”

高师傅真的人很好,简直是我们这些爱好者的福音。”

网络上有人对他的手艺极尽赞美,也有闹得不愉快被“避雷”,高师傅对此相当淡然,“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好不好交给别人去评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

说话间,有位小伙带着一台尼康(Nikon)相机到店,高师傅拿在手上左右调试,询问故障,确定原因后现场给出报价,又留了电话让他去周边转转玩两个小时再来,转头取出工具,在那盏从学徒时就照亮着作业案台,锈迹斑斑的台灯下忙碌起来。

入行40年,高师傅身上仍保持着传统手艺人的操守,有些相机“小白”操作不当引起的小故障,他随手一调的事就不收钱。一旦涉及换配件价格上去了,便要同人说清楚。“有些相机配件难找,修理工期长价格也高。一般凭技术和经验能解决的,材料能不换就不换,做生意诚信为本,名声比利益重要。”

从江汉路一带的影楼照相馆,到光谷各家公司,甚至官方媒体的摄影团队,相机坏了总会第一时间想起他。高师傅不建群,也较少与客户添加好友,就靠着日益精进的手艺加上老顾客间口口相传做到今天。

长期伏案工作对他的身体造成很大负担,眼看着快到退休年龄,高师傅希望余生将时间留给自己,拾起修了这么多年相机都没时间培养的摄影爱好,多出去走走看看。

「严记聚珍园」

统一街295号附3  

能长久开在居民区旁的老店似乎都有个共同特征——以诚相待、和气生财。

打铜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老旧社区,穿辖区而过的统一街,在一次次微改造及街头巷尾各色餐馆涌现后,既改善了往昔陈旧模样又聚集起人气。问起长街上哪家餐馆最好吃,不同人有不同答案,但一定少不了「严记聚珍园老武汉藕汤」。

18年前严记聚珍园第一次出现在统一街上,精选原料慢慢煨出的筒子骨藕汤、炖得软烂满口胶原蛋白的黄豆焖猪蹄、酱香浓郁又带点微辣的洪湖土鸭……这里的招牌菜能满足大多武汉人的口味,不说惊艳,但就是一口口停不下来。

对于附近不想做饭的居民,严记聚珍园俨然成了他们的平价“食堂”,一是吃不腻,二则为了捧严老板的场。

他是我们的爱心商家,但凡做公益活动,都非常积极参加。”在社区工作人员口中,严老板是个热心肠,困难时期主动提供盒饭,去年“520公益跑”活动不方便提供菜品,就将饮料摆在店前让居民免费打卡。

而他在居民中的口碑,从总店挂着的两块匾就能看出。“誠信天下衛味必佳”这是前几年社区里一位经常来此就餐的刘爹爹亲手书写,装裱好后送来的,另一块“誠信赢天下”也是街坊所赠。

这里有些独居的爹爹婆婆们,一个人来吃随便点个小菜,我们也照常接待,一来二去就熟了。”送匾的原因严老板说得很简单,邻里关系的和睦却能看得分明。渐渐的越来越多街坊带着亲朋好友来点餐,有回某家要办宴席,严老板直说了自家场地提供不了所需的八桌,那位坚持着在严记聚珍园摆了四桌又去其他酒楼订了另外四桌。

现在店铺火了,不光本地游客,好些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地的外国友人来汉游玩时,也慕名到店打卡。“能将这份事业做成现在这样我很满足,跟客人处成朋友,与邻里好似家人,让我每天都很有干劲也很开心。”

你们这过年不能休息啊,生意都跑了!”还没过年,居民们先为严老板少赚钱发愁了。不过今年他还是选择回洪湖老家团聚,“明年我想继续把我们洪湖的藕和各项特产推荐给更多人!”说起来年,他踌躇满志。

城市的发展映射到雪梅的生活中,便是每天开张后客流的起起伏伏;

科技的进步体现在高师傅店里,可从相机型号的不断迭代中窥见一二;

邻里和谐安居乐业的具体写照,挂在严老板每天的笑脸上……

江汉这些居民严选的老店数不胜数,更多的故事在努力生活中展开。

还有哪些陪伴你成长的老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