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黄金水道活力迸发,湖北水运增速跑进全国前列

发布日期:2025-08-01 14:51:33    文章来源:长江网

2025年,湖北水运发展,态势蓬勃。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北省水路运输多项关键指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4.02亿吨,同比增长13.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36.34万标箱,同比增长3.9%。

在沿海港口方面,山东、广东、浙江三省分列货物吞吐量前三。在内河港口方面,江苏、湖北、安徽货物吞吐量分列前三位。而在货运吞吐量增速这一关键数据上,湖北省则排名全国第六。

对比数据如下:我国港口货运吞吐量平均增速为4%,全国内河港口货运吞吐量平均增速为6.8%。湖北省以13.1%的增速,跑赢“大盘”,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亮点。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境内长江干流长达1061千米,约占长江干流总长度的六分之一,是长江干流流经里程最长的省份,坐拥“黄金水道”的天然禀赋。

上半年,全省港口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其中,武汉港增速8.3%,荆州和宜昌两个大港分别实现了18.2%和17.3%的增长,黄石港则以27.4%的增速夺得全省第一。

让黄金水道释放黄金效益,湖北紧紧抓牢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

上半年,全省水运建设投资持续加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亿元,同比增长32.2%。一批重点项目的稳步推进:富水航道整治、唐白河航运开发工程取得显著进展,蕲春港茅山绿色建材码头、武穴港马口铁水联运综合码头等项目快速推进,汉江丹江口至襄阳段不衔接段航道整治工程、黄石港富池梓港码头工程等5个项目已正式开工。

这些项目如同一条条“水上高速公路”,有效提升航道通航能力,奠定货物“增量”的基础。

如今,在荆州港,码头上大型机械正有序运转,一艘艘满载矿建材料、非金矿、化工原料的货轮鸣笛启航;在宜昌港,通过开通“磷肥互换”等特色航线,让原本需要中转的货物实现了直达。

建好更要用好。一批特色航线的开辟让“黄金水道”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体现。

去年底,武汉港开通印尼拉博塔至阳逻港国际近洋直航航线。这条专为格林美公司打造的“镍矿快线”,今年上半年累计运回12万吨矿产资源。今年3月25日,获批临时开放的汉南港帮助本地企业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车谷号”滚装船在汉南港起航,将650辆汽车运往比利时安特卫普港。一个月后,花山港首开至日本航线,一船汽车座椅骨架7天可直达日本门司港。

目前,武汉港继续依托枢纽优势,在阳逻港开辟了中欧班列(武汉)、中亚班列(武汉)第二始发站,实现了水陆两大丝绸之路的无缝对接,货物“下船即上车”直通亚欧大陆。而随着越来越多铁海联运线路的开辟,汉产东风新能源汽车也能从阳逻港运往南美第一港钱凯港。

宜昌依托“宜昌—怀化—钦州港”等铁海联运新通道,高效对接东南亚市场,越来越多“宜昌制造”出口实现“一列直达”;荆州则推进“长江班列”“荆江速递”“磷铁对流”等典型通道恢复运行,新开辟“中亚—荆州港—周边腹地”等5条物流新通道,带动了外贸货运量的显著增长。

上半年,武汉、宜昌、荆州的外贸货运吞吐量分别增加9%、8%和20.6%,远超全国1.8%和全国内河4.4%的平均增速。

放眼未来,随着汉江雅口枢纽二线船闸、兴隆枢纽2000吨级二线船闸等重大项目的持续推进,湖北将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构建起更加畅通、高效、绿色、安全的现代化水运体系。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