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运货”的打法——揭秘花湖机场何以排名全国第四③
发布日期:2025-11-03 14:05:07 文章来源:长江网2025年1—9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以下简称花湖机场)货运航班量居全国第四,货邮吞吐量同比激增58%。长江日报记者调研发现,其秘诀在于一套颠覆传统的打法——主动抱紧产业“合伙人”。
花湖机场用高效的货运服务,将大批电商等企业发展为合伙人;这些合伙人带来海量订单,又让机场的航线越开越密。机场和企业互相“喂饭”,形成“以货聚产、以产促货”的良性循环。
“女士们先生们,看这款手办!”10月24日傍晚,在中国(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来自索马里的外籍主播木海,正用流利的英语向海外网友推销商品。直播刚结束,后台就生成了50多笔订单。这些商品从园区出发,10分钟内就能抵达花湖机场,当晚就搭乘货机飞往北美。
机场,是跨境电商的生命线。它带来“次日达全球”的时效,更带来低于沿海的成本。
今年4月,中国(鄂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如今,同步开业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吸引336家企业注册,79家正式运营,贸易额突破3.3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
园区运营负责人毕微坦言:“花湖机场对我们来说,不只是运输通道,更是一个核心枢纽,深度嵌入我们的制造、仓储、物流、销售全链条,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伙伴。”
这种“合伙人”关系,最直接的驱动力就是:机场带来了机会,让企业能真正赚到钱。
在产业园的选品中心,依托大数据“逆向定制”的商品琳琅满目:符合欧洲安全标准的婴儿车,适配东南亚审美的电子产品,针对北美市场的智能家居设备……这些产品从设计起,就瞄准了特定海外市场。
“我们正搭建全链条服务,破解企业‘不知卖什么、不知怎么卖’的难题。”园区招商经理王文博说。在产业园里,记者看到数十名学员正在参加培训,学习从平台操作、多语种直播到国际物流管理的全套技能。
调研发现,花湖机场的航线网络,已成为连接全球供需的“神经中枢”。来自鄂州周边的制造产品,通过机场48小时内可抵达全球主要市场;海外的消费数据与趋势,又通过同一渠道迅速反馈到国内产业端,指导新品开发与生产。
以产业园内一家无人机企业为例,通过分析海外直播间的销售数据,发现北美消费者更青睐续航持久、信号稳定的机型。企业迅速调整产品设计,短短两个月内团队从零扩展到15人,销售额突破20万美元,日销无人机达4000美元。
“现在的花湖机场,就像一个‘产业路由器’,能连接全球需求与本地制造。”鄂州市临空经济区跨境电商专班负责人朱德高打比方说,这个“路由器”不仅输送货物,更输送数据、订单和商机,让产业与市场同频共振。
“从黄冈田间到韩国餐桌仅用9小时!”10月25日凌晨,顺丰航空公司的货运专机搭载一批活体鳗鱼从花湖机场起飞,2小时后降落在韩国仁川。当天,韩国客户就品尝到了这份来自湖北的鲜美。
“以前走海运要5天,损耗高;现在当天就到,新鲜度上去了,客户复购率跟着涨。”天马科技集团董事长助理孔卫东说。企业在黄冈布局了5个养殖基地,今年底年产活体鳗鱼将达1万吨。
花湖机场的“合伙人”战略,是对区域产业价值链的深度重塑。它让过去不具备竞争力的产品,得以直面全球市场。
这种重塑,首先是为传统农业插上了“翅膀”。以黄冈鳗鱼为例,其高附加值的核心在于“鲜活”。花湖机场的“极速通道”,直接锁定了产品最核心的价值。如今,6万杯英山云雾茶、3吨英山茯苓、60亿尾鱼苗,都通过这条“空中丝路”飞向全球,实现了从“土特产”到“高时效商品”的飞跃。
其次,这种重塑表现为机场对周边城市的强力“带动”。花湖机场的引力,正主动将武汉都市圈鄂州、黄冈、黄石等地紧密“链”接成一个临空产业共同体。
与花湖机场一江之隔的黄冈市临空经济区,顺丰冷运中心已签约50家客户,营收突破4000万元。花湖机场的枢纽功能,让黄冈得以承接更高附加值的冷链物流和加工环节,实现了产业升级。
15分钟车程外的黄石,则抓住了“空中丝路”带来的跨境电商机遇。“花湖机场让黄石商品能最快送达全球,我们首个年度目标是1000万元线上交易额。”全好电商负责人李宁说。这座去年6月才开园的产业园,已招引40余家企业,年产值达6亿元。花湖机场主动构建的航线网络,直接为黄石制造企业打开了一条低成本的出海捷径。
截至目前,花湖机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临空项目225个。在建的鄂州机场高速二期、燕矶长江大桥,将让由花湖机场驱动的产业共同体,释放出更大的协同价值。
10月24日下午,花湖机场北部货站一片繁忙。湖北万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将来自广深的电商货物卸车安检。几小时后,这些货物将搭乘当晚的航班飞往法国巴黎。
作为航空物流的“中介桥梁”,货代企业连接发货人、收货人与航空公司,是市场需求的“晴雨表”。2024年,货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入驻花湖机场,仅北部货站就已聚集超过15家。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航线加密。一家头部货代企业携手中州航空开通的鄂州至巴黎航线,从最初每周1—2班增至每周5班,年货运量突破1万吨。该公司今年在花湖机场的总货量,也从去年的8000吨猛增至2.5万吨。
这种爆发式的增长,让身处其中的企业感受尤为真切。“现在每月5000吨都打不住!”鄂州龙耀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的谢东华感叹道。为了跟上这飞驰的节奏,公司在机场旁设立了前置仓,以提高处理效率。
加密的航线网络,正转化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武汉光谷一家企业生产的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花湖机场密集的洲际航线,实现了欧洲市场“今日发货、次日达”的极速配送,带动企业出口业务同比增长超过200%。
市场的信任,是“合伙人”关系最坚实的证明。今年,“为花湖而来”的货代企业已覆盖所有省份,全国货代量前五的公司均在此“加仓”。经常往来花湖机场的物流司机孙文华感慨道:“花湖机场变化很大,车辆明显增多,全国各地牌照都有,有时甚至会排队。”
面对如此旺盛的需求,花湖机场方面也高效响应。湖北万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现场主管常聪磊记得,今年上半年一批紧急货物需当天发往欧洲,当时安检口繁忙。“向货站反映后,马上开了多个临时安检口,还有专人对接,货物准时登机。”
“市场需求的持续旺盛,直接带动了航班量的快速增长;而航班密度的增加,又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潜力,形成良性循环。”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枢纽发展部副总经理何飞分析说。
从生而不同的区位优势,到效率突破的运营实践,再到强大市场引力的加速形成,花湖机场用3年时间,完成了从行业“新星”到“全国第四”的跨越。眼下,向着“年货运量破百万吨、国际航班破万架次”的目标,这座年轻的机场正全速前进。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高喜明 海报 张莉 摄影记者史伟)
【编辑:陈明】
- 上一篇: 前三季度武汉GDP超1.55万亿
 - 下一篇: “唯快不破”的闯关——揭秘花湖机场何以排名全国第四②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465号

					武汉和谐商务微博
				
					“武汉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