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06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0-10-30 15:11:00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一、当前我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尽管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区、各有关部门推进夜间经济发展工作受到较大影响,但随着复商复市和经济生活恢复,全市在政府鼓励引导、促进业态创新、培育夜间消费区、搭建夜间活动平台和优化公共服务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

(一)体制建设情况

为促进我市夜间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夜江城”消费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经市政府同意,2019年9月,我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武汉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武商务〔2019〕230号)。文件从规划引导、市级示范区打造、美食打卡地和商业街区培育、“夜江城”文娱活动和特色游推广、夜间经济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1条措施,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初步构建了各区人民政府和发改、规划、商务、文旅、体育、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共同参与推进的武汉夜间经济发展体系架构。

目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执法委、市城乡建设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局、武汉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以及东湖风景区、青山区、东西湖区、硚口区、武昌区、洪山区等区夜间经济工作得到有序推进,提出了本辖区和部门关于夜间经济推进情况以及工作计划。特别是东湖风景区2019年12月底下发了《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促进风景区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武东景发〔2019〕82号),成立了委领导为组长的东湖风景区夜间经济发展领导小组。

(二)业态创新进展情况

一是大力繁荣乡村夜游经济,培育消费新增长点。黄陂区木兰草原景区打造“夜草原”,以木兰文化为主题,开发建设云中镇文化小镇、军寨和《花木兰•云中战歌》大型实景演出,繁荣乡村夜游经济。木兰草原景区大型歌舞篝火晚会,配之以草原夜间亮化,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高峰时期在景区露营游客超过1万人。木兰天池景区还举办萤火虫节。蔡甸区花博汇景区也举办电音节、明星演唱会、焰火晚会。全市乡村夜游经济逐步发展,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度假提供了更多选择。

二是开放夜间博物馆,丰富夜间活动内涵。2019年8月17日至10月31日,武汉美术馆、武汉科技馆、江汉关博物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4家公共文化场馆夜间开放,推动夜间文化旅游经济发展,赋予城市夜间经济以灵魂,推动城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是支持电商企业开展促进夜间消费活动。联合支付宝平台开展717生活狂欢节,从7月1号起至17号,支付宝平台持续投放17天的消费券,每个券包17元,助力武汉消费复苏。引导支付宝平台推出覆盖吉庆街、江汉路、六渡桥、保成路等武汉几大知名夜市的武汉公交消费券,市民乘坐402路、24路、408路等公交线路,扫码支付仅需一分钱。

(三)活动平台搭建情况

一是统筹谋划、加大夜经济活动宣传。市商务局将引导发展夜间消费纳入《2020全市消费促进活动总体方案》,引导各区因地制宜,打造热闹和谐安全有序的“夜江城”特色街区。

二是市区联手、搭建夜经济各类活动平台。从市级层面看,今年6月我局联合腾讯公司共同举办“闪耀武汉之夜”—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暨武汉仲夏消费季启动仪式,与北京、上海等18个城市共同云启动“2020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行动”并同步开启仲夏消费季和打造“夜江城”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全市22家商超、家电、文化体育、本地知名品牌生产企业和大型商贸综合体的企业代表们上台集中发布促销让利信息,累计让利逾15亿元。10个区(开发区)也在辖区分会场也同步启动辖区“武汉购”仲夏消费特色活动。

从各区活动来看,硚口区响应迅速,结合辖区特色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了《硚口区发展夜间经济工作方案》,以“硚口的夏夜”为主题,于今年6月至9月,开展“5+3+N”模式的一系列夜间经济特色主题活动。全市各商业街区、各商贸企业积极开展夜间消费活动,如武商集团围绕烟火江城夜经济主题推出“武广688集市”等,武昌区也推出了荆楚星光夜集市活动。同时积极筹划江汉路步行街20周年重新开街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消费促进活动。

三是跨界融合,丰富夜经济形式。按照目标客群、消费习惯等特征,发展不同定位的美食及购物街区,实现有序错位发展。引进特色民宿、高端酒店入驻;引导酒吧、咖啡厅、音乐餐吧等高质量发展;联合知音号、长江大桥灯光秀、中山大道和江汉路灯光秀等开发夜游项目,打造夜游品牌。提升“知音号”游览品质,着力开创独创文化品牌IP。提升梦幻江城灯光秀。此次疫情期间,长江灯光秀播出的“武汉加油”、“感谢全国人民,致敬抗疫英雄”、“白衣战士,生命卫士”、“向疫情防控一线的巾帼英雄致敬”等一系列内容,多次登上央视、湖北省台、新华社、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各大网站及自媒体争相报道,东方卫视专门制作两次节目采访,获得全国人民高度认可与赞誉。

四是打造品牌,举办品牌夜间消费活动。8月15日-21日,我市首次举办2020武汉啤酒节活动,以啤酒和啤酒文化为载体,采取“市区联合、政企联手、跨界联动”的“1+N”(1个主会场,多个分会场同步开展)形式,按照全市统一主题、统一口号、统一宣传、统一行动的“四统一”要求打造一度掀起了全市夜间消费热潮,啤酒节7天,全市15个区(开发区)码头潭公园、吉庆民俗街、武汉喜来登酒店、户部巷、楚河汉街、武商众圆、保利广场等28个活动现场吸引客流达257万人,实现总销售超1.7亿元,掀起了江城夜经济消费新高潮,打造了有影响力的江城夜经济活动品牌。

(四)夜间消费区培育情况

一是加强旅游名街建设,繁荣“夜江城”商业街区。为打造夜间经济引领示范商业街区,修订完善了《武汉市旅游名街等级评定规范》和《武汉市旅游名街等级评定和管理细则》,将街区夜间亮化和延长营业时间等促进夜间发展指标列入标准,纳入星级等级评定和规范管理要求。

二是加强对旅游名街和高品质步行街建设指导协调。结合江汉路步行街、户部巷、吉庆街等旅游名街新一轮提档升级和改造,加强指导,分别对武昌区、江岸区政府书面发函,就户部巷、吉庆街等旅游名街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是完善重点步行街夜景亮化建设。依托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程,具体完善街区休憩场所和景观节点设施,清理沿线建筑顶部、墙面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广告牌、电子屏,对沿街商铺的店招、广告牌、灯箱等进行色彩、风格、体量的设置引导,结合铺地形式镶嵌地灯、设置智慧路灯,结合文保优保建筑风格,重点打造璇宫广场、九通卡广场等节点,形成具有武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亮化景观。

(五)公共服务配套情况

一是完善夜间经济发展的交通管理。为解决夜间商圈及美食街等重点部位机动车占道违停等问题,交管部门组织各区交通大队对夜间商圈交通组织问题进行了排查,重点研究交通拥堵、通行效率低、周边路口路段精细化程度弱等问题。精心打造了“18条、100公里”停车秩序示范路,治理夜间非机动车道、人行道违法停车、占用消防应急通道停车、双排停车等交通违法问题。将夜间经济商圈交通安全隐患纳入全市交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集中整治超载、闯红灯、违禁通行等重大交通违法行为,通过系列交通秩序综合治理,夜间商圈及周边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同时还出台方便居民出行的交通惠民措施,在非严管路允许车辆夜间19时至次日7日期间内在道路两侧临时停靠;取消节假日长江大桥、江汉桥法定中型(含)以下载客汽车(新能源车除外)按车牌尾号单双日通行限制等。

二是进—步规范夜间占道经营的审批与管理。市城管部门在2014年制发的《关于印发早、夜市规范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武城管委〔2014〕13号)基础上,对经依法批准的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或者其他公共场所从事经营活动提出了新的管理标准。目前,临时占道审批权限已下放至各区,《全市整治违法占道工作方案》中对于占道经营的管理提出了明确标准。

三是提高夜间经济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围绕商业、餐饮、夜市集中的夜间经济重点区域,提高清扫保洁标准,采取“加人员、延时长、增频次”措施强化夜间时段巡回保洁工作,严格落实凌晨时段普扫和打焊垃圾清运作业,做到区域全覆盖、垃圾不过夜,保障早高峰前恢复街净巷洁。规范垃圾收集设施管理,探索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模式,科学规划垃圾集中收运点,落实垃圾容器按需、减量、有序设置和常态化保洁、消杀、维护工作,避免垃圾收集设施影响市容或异味扰民。加强公厕精细化管理,对夜间经济重点区域环卫公厕实行24小时免费开放,落实专人负责制和规范化保洁维护工作,持续开展公厕管理专项检查考核工作,为市民提供洁净、无味、舒适的夜间时段如厕环境。

二、下步工作举措

城市解封以来,随着全市商贸行业复工复产,全市夜经济也逐步复苏。特别是8月15日--21日,我市举办的2020武汉啤酒节活动,一度掀起了全市夜间消费热潮,啤酒节7天,各活动现场客流普遍回升,啤酒及饮品类销量增长20%-30%以上。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做好发展夜间经济各项工作。

一是打造“大江大湖,食宿武汉”夜游品牌。以两江四岸为着力点,注重打造武汉江滩观光,长江灯光秀、知音号、长江游览等为代表的江汉朝宗旅游区夜色旅游品牌,全面提升武汉两江四岸长江景观带核心区域旅游品质。依托东湖绿道,规划新增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夜间旅游观光路线、景点及文旅体验活动,与楚河汉街、省博物馆、东湖海洋世界等周边景点实现夜游联动,完善沿线夜间食宿交通配套,充分发挥“大东湖生态旅游圈”旅游集客效益,带动沿线文旅设施建设与夜间经济增长。形成具有城市特色的“大江大湖”夜游项目和品牌线路。

二是丰富夜间消费供给。在传统餐饮、酒吧等业态的基础上,丰富业态的种类、增加文化旅游项目的供给,比如沉浸式话剧、音乐剧、歌舞剧,以及深夜影院、深夜书店、博物馆夜游、游乐场夜游等。鼓励市域范围内有条件的旅游景区、博物馆、美术馆优化开放时间,在保证安全、避免扰民的情况下开展夜间游览服务。优化文化和旅游场所的夜间餐饮、购物、演艺等服务,鼓励建设24小时书店。聚焦年轻市场,加大对直播、电竞等受年轻人喜爱的夜游产品扶持。

三是打造夜间消费亮点区块。依托现有基础、结合汉口老建筑群、江汉路、吉庆街、中华路、户部巷、游轮、知音号等武汉特色夜间经济标志性景点,打造亮点夜间经济带,丰富夜间经济的元素,打造武汉的夜间经济品牌。鼓励各区依托辖区内知名夜间美食街区和武汉老字号餐饮企业,营销汉味夜宵美食,规范夜市运营管理,培育环境整洁、卫生安全的“夜江城”美食集聚区和汉派宵夜“打卡地”。丰富沿江大道、花园道、武汉天地、珞狮路沿线中西餐饮业态,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休闲娱乐酒吧聚集街区,提供夜间多元文化交流场所。

四是建立联动的夜间经济管理模式。探索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建立“夜间首席执行官”制度,由各区组建夜间经济发展工作专班,制订本区夜间经济发展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协调辖区夜间经济发展;市有关部门结合职责分工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对夜间经济集聚区商户,依法依规限时放宽夜间室外摆卖、营销活动相关管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我市现行招牌标识技术标准和规范限制。对于属于大型活动安全许可范畴的活动,公安机关视情缩短安保审批时限。鼓励夜间经济街区成立商会组织,加强自律规范,促进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