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1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3 15:56:01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市民革:
您们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助力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相关建议我局已予以吸收借鉴,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优化涉外服务环境。积极推广多语种服务,推动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点、涉外医疗机构、出入境服务站和外籍人员服务中心配套,规范服务场所多语种标识,提升城市“国际范”。持续打造“类海外”工作环境,启动市级和区级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实现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相关流程“全程网办”和“不见面审批”,不断优化完善涉外服务管理,便利中外人员来往。持续打造“类海外”生活环境,完善国际交流服务环境,编译发布《武汉市市级机构英文译名》《武汉双语关键词》,持续优化武汉天地、武商MALL等城市商圈商街公共场所外语指示标识,每年对全市新增公共场所标识译写进行自查自改,推动市政府门户网站5个语种外文网站内容改版升级。
(二)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托市司法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提供法律服务资源和信息查询、智能法律咨询等服务。积极探索涉外法律服务。2023年8月,涉外法律咨询中心(江汉)挂牌试运行,来自武汉大学高校及部分律师事务所的涉外法律人才参与驻点值班,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服务。2024年,探索设立“双外综服务中心”(江汉区外贸综合服务中心+涉外法律咨询中心(江汉))。
(三)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化意识,持续普及国际礼仪、文化习俗等知识,持续实施“友城常青”工程,与全世界64个国家的125个城市缔结友好关系,总量在全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强化城市品牌宣传,挖掘武汉自然资源、文旅特色、城市文化、创新活力等元素,提炼武汉文旅宣传语——“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获得朝闻天下、新华社深度宣传报道。开发利用好长江江豚形象符号,先后组织云观水中国宝江豚在线直播、白鱀豚馆长江江豚认养征名、第五届“全民爱豚月”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爱豚氛围,推动打造江豚“城市IP”形象。创新消费场景,武商商圈、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指导推进《省博沉浸式数字体验》(全市文旅元宇宙揭榜挂帅项目)、长江文创园《文明一万年体验馆》、元镜XR全感沉浸剧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市直文博场馆引入元宇宙、虚拟大空间项目,打造商文旅融合新场景。讲好武汉故事,策划举办“漫步中国·发现武汉”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2025年“光影中国”武汉采风行等主题外宣活动,对外讲好武汉故事。
(四)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武汉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武汉—鄂州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印发实施《武汉都市圈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指导意见》,“光谷第九园”等共建园区持续深化,武汉都市圈生命健康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协同。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稳定运营,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高层会议顺利召开,四省会城市共同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科创大走廊建设、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等合作持续推进,教育、卫生、文旅等领域交流进一步加强。武汉-长沙区域集结中心即将获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以习近平外交思想为引领,积极服务总体外交大局,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服务水平,助力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一是聚焦统筹落实各项任务。结合《武汉市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十四五”规划》认真衔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和消费提振工作,根据新批复的城市总规定位认真研究谋划好打造对外交往中心工作,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不折不扣抓落实。
二是提升城市外交能级。举办更多重要外事活动,争取引进更多境外组织机构落户武汉,今年将举办5场重要外事活动,新增1个境外驻汉机构,为提升城市国际吸引力、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集聚更多外事资源、搭建更多优质平台。
三是激发对外交流活力。持续实施“友城常青”工程,今年力争新增2个国际友城或友好交流城市,开展至少15项对外交往重点项目、至少4场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对外精品文化深度体验活动,积极邀请国际友城市民访汉,以国际化的语言讲好武汉故事,不断扩大武汉国际知名度。
四是优化涉外服务环境。以外籍人士“家在武汉”工程为牵引,聚焦政务、工作、生活便利度等方面,持续营造更加优质的涉外服务环境。用好出国(境)、国际会议、APEC商务旅行卡等各项政策“工具箱”,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支持和推动相关涉外部门进一步建好、用好移民事务服务中心、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国际化运营管理的医疗机构和外事参访点,不断优化城市国际化语言环境
武汉市商务局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