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48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5 10:07:06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李自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利用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提案深入分析了武汉市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对我市推动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推动我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走深走实,市商务局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多部门,从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培育流通骨干企业、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方面持续推进。

一、多措并举,筑强商贸流通发展基石

(一)建立试点工作机制。20247月,我市获批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明确省级统筹指导市级具体实施,并建立由商务和财政部门牵头,发改、农业、交通等部门深入参与的试点工作推进机制。同时,聚焦项目和资金两大关键任务,制定印发《武汉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武汉市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武商务〔2024〕170号)等文件,健全工作体系。

(二)大力发展快递进村强化政策与资金双支撑,推动出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深化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2024年工作方案的通知》,为寄递企业拨付2023年度“快递进村”市区两级运营补贴资金1337.3万元。创新农村配送模式,试点推行“三通一达+极兔”五品牌快递共配,引入智能化分拣设备,鼓励企业采取自行配送模式进村,推广统一分拣、集中派送、分区包干等进村方法,降低农村物流成本30%。加快村级站点提质升级,2024年完成800个村级服务站标准化改造,农村寄递服务覆盖率达100%。

(三)持续优化配送网络。围绕构建“四港一核三翼三集群”现代物流空间格局,“5+8+300”三级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体系三级快递服务网络体系日益完善“快递进村”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建立“快递进村”联席会议制度,完成61个乡镇(街道)中转仓的改造,建成5个区级共配中心,1588个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正常运营全市“快递进村”工作顺利推进,农村寄递物流能力显著增强。

(四)加快构建智慧物流。积极支持物流企业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兴物流设备,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组织寄递企业与社区服务组织、第三方企业深度合作,增加智能快递箱投放数量,因地制宜、积极推广布局智能快件箱建设,当前全市智能快件箱共8906组。

二、扶强育优,培育商贸流通骨干企业

通过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我市加快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武商、京东、SKP等重点商贸企业智慧化、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经营效益快速提升,有力促进全市消费提振升级。

)骨干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围绕数字化建设,支持顺丰加强智慧物流建设,武汉顺丰2024年11月成功开通全国首条跨江商贸无人机航线,通过统采分销模式,实现低空物流创新发展。支持九州通东西湖物流分拣中心机器人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打造了一套覆盖物流中心作业全流程的智能机器人产品矩阵,单小时作业能力较人工提升5倍。支持优大集农产品现代流通数字供应链改造项目建设,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农批市场,2024年平台交易额超24亿元,同比增长超50%。在试点项目带动下,我市商贸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今年5月我市数智供应链典型经验入选《全国数智供应链案例集》。

(二)骨干企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围绕标准化建设,支持路凯物流商贸流通领域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项目,不断推广带板运输模式规模化应用,实施企业平均备货效率验收效率分别提升30%50%,平均装卸成本降低70%。支持武汉银合温控产业综合体4.0版冷链物流智慧园区建设,建成武汉主城区最大“城市冰箱”,可保障超1200万居民至少15天的食品储备。依托试点支持,我市重点物流企业托盘使用率达98%以上,配送车辆标准化率达到93.3%。

(三)骨干企业绿色化水平显著发展。围绕绿色化建设,支持亿家净水智能家电全国回收处置网络建设项目,实现回收、分拣、检测、维修、处置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预计年回收分拣量将达180万台。支持博旺兴源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处置项目建设,搭载废旧家具家电回收信息化系统,1-5月累计回收废旧家电14.4万套。在流通试点项目支持下,我市今年先后获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二手商品流通等国家级试点。

三、主动谋划,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持续升级消费场景。大力引进优质商业运营商项目,新开业武商梦时代、武汉SKP、京东MALL、万象城、山姆会员店等多家大型商业载体,全市3000方以上商业面积超1450万方形成以6大核心商圈、23个区级商业中心、11条特色商业步行街为核心,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补充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创新打造商文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知音号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夜上黄鹤楼获评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成功打造武商梦时代、甘露山文创城、拓高乐体育娱乐中心、长江文创园等商文旅体融合消费新空间。发展康养消费,稳步推进同济医院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成功引进正大天晴、奥泊生物等跨国药企,打造一批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接力擦亮消费品牌。打造“美食之都”“便利店之都”“咖啡茶饮之都”,评定武汉“十大名菜”“十大名点”“汉派小吃名店”。每年新增品牌连锁便利店超300家。大力培育“武汉名优”特色消费品牌,建成“武汉名优”消费品新能源车展销中心。持续打造江城百臻、武汉精品、武汉礼物等“武汉名优”消费品牌方阵,创新推出蒜鸟”“黄鹤楼夜光冰箱贴等现象级爆款产品深入实施工业消费品三品战略,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纺织服装服饰4个优势产业入选全国三品示范。创新推动老字号发展,中华老字号达到19家,湖北老字号29家,已建成江汉路、吉庆街、楚风汉味美食街、北湖正街等老字号集聚区。聚焦四季主题,擦亮樱花、小龙虾等IP联动武汉马拉松、武汉渡江节、武网公开赛等赛事活动,明星演唱会音乐节、戏剧节演艺活动,推动商文旅体互动,持续擦亮“乐购武汉”促消费品牌,每年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2000场以上。

)创新焕新消费业态。发展首发经济,近三年新引进各类首店超千家、总数居全国第六,成为中西部新品首发地。培育数字消费,持续推进直播电商集聚区建设,培育汉口北、云尚、红T18直播电商集聚区,培育各类主播2.4万人,2000余家企业、20余万人从事直播相关行业直播交易额年均增长超30%开展“跨境电商生态培育年”行动,沃尔玛、WB(野莓)、敦煌网等平台加快在汉业务布局,武昌全球速卖通、江汉国际贸易等产业园区相继建成。促进“人工智能+消费”,推荐衷华脑机、联影智融等企业申报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揭榜挂帅项目,发布任度·素问中医大模型,每年实施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10壮大夜间消费,先后培育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4个、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8个和省级特色商业街9,打造夜上黄鹤楼、长江夜游特色夜间消费场景。做优会展经济,每年举办展会节事活动突破展览面积超300武汉多次获评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和中国十佳会展名城

)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提升国际化消费环境,武汉市在运营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19实现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活动区域扩大至全省,国际通达便利度逐年提升。430日,武汉建成市内免税店,成为免税店新政出台后全国首家市内免税店。71日起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获批离境退税店62个,其中即买即退商店33对武商Mall、武商梦时代等9家商业场所英文标识进一步完善,持续提高境外旅客来汉旅游便利化水平组织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切实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要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完善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标准体系,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持续深化无理由退货承诺行动,累计发展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1550家。深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累计10项案例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建设最佳实践案例、15项工作亮点入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年度评估总报告》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坚持省市联动、部门协同、政企结合,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积极推动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

武汉市商务局

2025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