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20190331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8-26 10:06:09 文章来源:商务局
一、关于我市综合保税区发展情况
东湖综保区封关运行5年来,园区克服“不临空、不临港”的先天不足,积极创造条件发展,逐步成为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聚焦地。目前,在国家批复的近90家综合保税区中,东湖综保区主要指标排名靠前(全国第17家获批、第16家封关运行);在华中以及湖北省享誉多个“第一”。区内累计完成工商注册企业逾千家(四经普排查显示,区内活跃经营企业897家,活跃度达84%);税收突破30亿元,百万以上税收主体34家。尤其作为开放型产业功能区,特色指标进出口总货值累计约460亿美元,其中出口突破200亿美元。五年内实现了从3.43亿美元到67.14亿美元的几何级倍增,为武汉市和湖北省分别贡献年出口额超1/3和1/5,成为引领全省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标杆。2019年1-6月,东湖综保区备案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公共平台完成进口业务88425票,其中直购进口(9610项下进口)7445票,货值472万元人民币,保税进口(1210项下进口)80980票,货值4482万元人民币;完成一般出口(9610项下出口)业务1771505票,货值10100万元人民币。进出口业务量共计1859930票,总货值15054万元人民币。
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内已办理注册的入驻企业49家,其中阳逻港园区26家,东西湖园区23家,园区经济运行稳步提速,综保区业务拓展至美国、德国、日本、南非等29个国家和地区,外贸进出口产品涵盖机械电器、钟表仪器、汽车钢材、纺织食品、家电家具、化工橡胶、皮革纸张、木材木浆、矿物金属等18大类。武汉新港空港保税区阳逻园区目前已完成跨境电商监管中心、保税备货仓库、跨境电商软件平台、园区仓库作业平台的建设工作,“O2O”体验店正在改造升级。现计划通过武汉新港海关本地查验放行,实现保税跨境电子商务业务落地。武汉新港空港保税区东西湖园区跨境电商保税备货仓库已完成选址。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已投入4000万元取得163亩项目建设用地,正加紧组织实施项目立项工作,启动项目建设。
2018年底,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我市已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三个综合保税区的副省级城市。
二、关于制定综保区及整车口岸支持政策的情况
武汉市已经出台《武汉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和《武汉市支持总部企业发展实施办法(试行)》;武汉新港委已经出台《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产业支持办法》;东湖高新区出台《东湖综保区促进自由贸易投资促进办法》,并起草了整车进口支持政策;临空港经开区也已起草了整车进口支持政策。
省市正在研究制定“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武汉市即将出台“跨境电子商务资金支持政策实施细则”,鼓励和推动跨境电商跨越式发展。
三、关于理顺综保区管理体制的情况
市口岸联席会议制度除解决口岸相关问题外,一直都在致力于推动综保区的建设和发展,2019年初就召集口岸、海关、发改、铁路、交通、财政、税务等部门就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9〕3号)进行了座谈,在支持各综保区出台新政策、拓展新功能、引进新企业的同时,引导各综保区根据所在区域的产业特点,错位发展,形成资源共享、相互补充、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打造我省对外开放的高地。
此外,我局就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阳逻港园区和东西湖园区支持政策不统一的问题与武汉新港委就行了沟通,并发函请武汉新港委对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办给予指导,协调解决两个园区的问题。
四、下步工作思路
一是抓紧规划引导。抓紧推进武汉市口岸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我市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发挥武汉市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通过口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贯彻落实综合保税区工作要求,协调解决综合保税区问题,推进综合保税区相关单位的协作配合。
三是加快推动整车口岸配套设施建设。推动整车进口支持政策尽快出台,推动建立集采购、销售、售后、金融、保险、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平行进口整车服务贸易体系。
四是加快跨境电商1210和9610产业布局。加快东湖综保区内保税仓储资源布局,推进DHL物流快件基地、顺丰物流基地等项目,利用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和约4万平方米肉类低温冷库,发展生鲜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汉口北跨境电商产业园和武汉新港空港综保区跨境电商硬件设施,加快9610和1210业务尽快放量。
五是市区加大综保区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拜访各大龙头企业,通过组织峰会、论坛活动、推介活动等形式宣传武汉综保区,吸引知名龙头企业落户武汉。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盘活综保区资源,吸引产业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