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09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0-28 11:12:31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一、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数字贸易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引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省政府工作部署,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印发实施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做好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部署,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全面提升我市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和影响力。二是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建设,累计建设5G基站3.5万个以上,基本实现5G市域全覆盖和中心城区深度覆盖,鼓励运营商面向企业和园区开展专网建设试点。启动建设5G研究应用中心。推动5G赋能千行百业,支持5G+园区、5G+制造、5G+政务、5G+交通、5G+医疗、5G+教育等重点方向。建设5G全连接工厂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持续开展全光网改造,推动千兆光纤入户,力争建成移动网、固网“双千兆”城市。三是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启动市级线上经济重点企业(平台)名录库认定入库和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平台认定工作,围绕线上经济重点领域,争创国家级典型场景应用示范。推动中国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索“线上+线下+大数据”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产业互联网服务模式,打造先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信息发布与线上交易平台。四是完善数字经济工作措施。全力办好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2021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活动。组建数字经济智库。推动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举办40场以上“数智武汉”系列品牌活动。出台数字经济“揭榜挂帅”政策,搭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对接平台,建立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征集、遴选和发布制度,打造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制定出台支持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发展专项政策。

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数字贸易发展技术支撑

一是积极培育数字化基建型产业。出台《武汉市加快推进武汉云建设实施方案》,整合利用现有数据中心,建设集政务云、信创云、企业云于一体的“武汉云”,初步具备云资源服务能力,为武汉打造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提供支撑。二是持续推动城市经济运行数据汇聚。加快出台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开展核心数据归集治理,提高数据治理能力,已接入商务局等全市63家市直部门和15个区数据,支撑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领域专项数据分析应用。三是大力开放数字贸易新技术应用。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建设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应用支撑中枢为一体的城市大脑中枢,重点对接、梳理应用场景清单,支持数字贸易新技术应用场景建设。

三、加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商贸物流业数字化转型

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发展目标,深化国企改革,引导商贸物流龙头企业抓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趋势,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一是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鼓励社区电商、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零售发展,积极培育国家数字商务企业。商贸集团聚焦商业零售数字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零售,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龙头商业零售服务商。武商探索发展“云逛武商”模式,加快布局线上营销平台,利用“电子商城+闪购+微信群+直播”等新媒体手段重建消费关系,多触点拓宽私域流量入口,开展各类直播近千场次,带货销售额突破1.5亿。中百积极开展社区营销、线上拼团等新业务,OTO到家业务累计上线门店达1150家,到家业务订单同比增长77.93%,销售同比增长124.42%;首家中百云店、中百罗森湖北省智能数字化门店、汉版3.0智慧菜市场中百市集水果湖店等落地运营,全新业态开始运行。二是推进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港发集团利用“云上多联”智慧供应链平台,支持前端多元化供应链业务数字化,建设覆盖港航全程供应链的各个关键通道的业务信息管理,进行业务协同服务,形成国际大宗商品、国内大宗散货(煤炭)、建材、化工等四大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该平台自20191月上线运营,累计注册各类用户2010家,实现交易额269.88亿元。港发集团利用该平台数字化优势,拓展产业链终端贸易主体,扩增粮油、冷链、石油焦等大宗商品业务规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三是深化数字产业投资合作。产业集团抢抓机遇,融入全市新发展格局,推进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所属武科投新设5支子基金,新增投资项目22个,重点投向光电子、人工智能、数字产业、氢能、大健康等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工控研究院与华为深化战略合作,共建长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打造鲲鹏计算产业链,签订“武汉云”建设合作协议;长江云通加快“智慧汉警”等项目落地,推动全国数字经济样板城市建设。

四、推进智慧物流发展,加快商贸物流枢纽建设

一是构建高层次数字交通体系,促进智慧物流发展。利用新技术赋能基础设施建设,以“5G+智慧公路”、智慧港航为重点,提高交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推动智能汽车、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以智能网联示范区建设为重点,促进交通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结合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工作,引导和鼓励制造企业在生产环节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兴物流设备,提高生产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依托武汉国际贸易城,打造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目前,该地区集仓储物流、冷藏、加工、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汉口北商贸物流枢纽综合物流仓储中心以及以信息电商平台为主的顺鲜(武汉)科技产业园仓储项目正在抓紧施工,计划明年建成投运。下一步,将支持武汉国际贸易城发展发展集中仓储、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消费物流新模式,打造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现代商贸物流平台。

五、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助力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

一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召开全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将各区、开发区纳入跨境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范围,进一步健全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制发《全市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责任清单》,明确6大行动29项具体任务,形成全市工作合力。赴深圳、义乌等地考察招商,引入盘古、阿里、尚佰居等运营商、贸易商。20211-5月,跨境电商进出口15.22亿元,同比增长650%二是推动外贸业态融合发展。支持汉口北探索“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融合发展的贸易新模式,鼓励建设和提升进出口商品展销中心,开展线上线下订货会10余场次,新增市场采购贸易备案主体35家。20211-5月,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60.54亿元,同比增长442%三是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认真落实《武汉市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成功举办2021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贸易促进活动,发布武汉市深化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行动计划(2021-2023)。四是推动服务外包产业提档升级。深化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印发《关于推动全市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积极申办第十二届至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被商务部确定为主办城市。20211-6月实现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8.9亿美元,相比增长34.4%

六、其他相关事项

市税务局反馈,数字贸易作为新兴贸易业态,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没有专门针对数字贸易制定专项的税收优惠政策,但对于数字贸易涉及的相关行业,如果符合相关条件,可依法享有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对数字贸易涉及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对数字贸易企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调研,争取提出支持数字贸易发展的针对性税收优惠政策建议,积极向中央争取政策支持,服务全市数字贸易发展。

武汉市商务局

202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