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7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2-10-26 17:37:04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一、关于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积极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建设工作:一是印发工作方案。起草并推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2022〕74号),成立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开展实地调研。前往汉阳、武昌、江岸、洪山、经开等区现场查看便民生活圈建设进展,进行工作指导,要求各区落实“一圈一策”,明确便民生活圈改造具体项目、时间安排、责任单位,抓好组织实施。三是联系走访重点企业。对接中百、武商、京东、盒马等大型商贸企业,引导企业推进社区品牌连锁店布局,加快数字化转型,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对接万科、湖北联投等物业服务企业,指导企业向商业运营管理方向延伸,探索便民生活圈新模式,目前滨江万科里、联投花山郡优乐里社区商业中心已初具规模。四是指导各区制定工作方案。印发《关于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试点城市建设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制定考核评分细则,指导各区结合实际制定区级试点方案和“一圈一策”建设改造方案,目前硚口区、东湖风景区、江夏区已出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其它试点区工作方案初稿已基本完成,拟于近期陆续出台。五是开展宣传报道。商务部国际商报作了题为《武汉2025年建成11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专题报道;长江日报、武汉发布等报纸及新媒体平台对方案进行了深度解读,湖北日报等省级媒体广泛转发报道。楚天都市报记者对部分试点便民生活圈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度探访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配合市商务局,一是开展《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专项规划》的规划编制。以便民生活圈专项规划为契机,制定符合武汉市发展特征的便民生活圈技术准则,完善商业配套设施标准体系,健全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提高创新发展水平,在全市建立布局合理、标准统一、业态齐备、运营高效、创新服务的城市便民生活圈体系。二是加强规划管理和配套建设。严格按照《武汉市新建地区公共设施配套标准指引(试行稿)》,分类分级确定配套设施建设标准和建设方式,保障居住区级商业服务建设,加强便民生活圈与轨道交通站点、邻里中心的关联性。
下一步,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加强合作,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和意见,根据建设实施情况,研究相关配套政策和方法,优化商业设施布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努力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人民的满意度。继续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工作,工作主要包括:组织编制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专项规划;指导各区开展试点建设,对各区进展情况进行评估;开展广泛宣传,定期向市领导报送工作简报,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通过媒体报道或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宣传。
二、关于助力扩大小店规模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对助力扩大小店规模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积极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定期开展便利店行业发展摸底调查,采取上门走访、邀请座谈等多种方式,帮助便利店企业解决经营问题,掌握便利店行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武汉市便利店行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关于做好2021年度便利店行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扎实推进2021年年度便利店行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审核拨付工作,共计支持我市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9家,拨付金额169万元,极大的促进我市便利店行业品牌化、连锁化发展。积极引导便利店数字化改造,组织便利店企业与生鲜电商、商超供应商等进行对接,推进业态融合发展,拓宽收入渠道,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下一步,严格落实好便利店行业发展支持政策,继续用好便利店行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便利店行业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我市便利店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引导支持便利店转型升级,融合发展,通过开展线上业务、探索连锁经营、扩大经营范围、提供便民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鼓励支持便利店从社区居民需求出发,在产品种类和服务功能方面进一步丰富强化,提供自助洗衣、生活缴费、快递代收等便民业务,实现“一店多能”。
三、关于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全市上下着力推动数字新基建、数字新产业、数字新融合、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不断取得新进展。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各种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市线上交易额突破万亿。积极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推动包括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零售行业的应用,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提高零售企业的品质与效益。
市商务局积极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广大在汉经营网络平台和传统商贸企业积极参与“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指导阿里、美团两大电商平台搭建“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武汉专属会场,举办“楚风汉味 云购武汉”2022网上年货节等活动。组织电商企业参与在汉口北举办的第四届“双品网购节暨非洲好物网购节”。组织我市电子商务园区和企业参与2022—2023年度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目前省厅已完成初审,预计6月底公示初审结果。组织电商企业参与省商务厅举办的“荆楚e品”活动。配合省商务厅组织开展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综合评价工作。
近期,全市已出台《关于印发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政规〔2022〕6号),《关于印发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的通知》(武政〔2022〕15号)等新一轮支持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在内的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政策。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着力抓好落实,继续加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整体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支持实体零售企业中的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以及实体零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全市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市商务局将鼓励支持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引导传统商贸实体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商贸实体企业拓展线上渠道,促进销售增长。推动电商平台企业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与我市传统商贸实体企业加强合作,积极搭建电商平台企业和传统商贸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鼓励支持传统商贸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建立电子商务营销渠道,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开展线上、线下协同运营,促进传统流通方式向电子商务方式转变,支持传统商贸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全面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
四、关于助推企业多元渠道发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是聚焦“降门槛”,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起草并推动政府出台《武汉市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管理办法》(武政规〔2021〕19号),推进市场主体住所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申报承诺制,拓展“一址多照”“一照多址”,进一步释放各类场所资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推进登记规范化改革,全面实行名称自主申报制、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充分尊重企业经营自主权,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二是聚焦“压时限”,大力实施流程再造。全面实施企业开办“210”标准,开办企业2个环节(一表申请、一窗发件)、1天办结、零收费。研究制定《市市场监管局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的通知》(武市监〔2021〕77号),对企业开办事项内的设立登记、涉税办理、社保缴存、公积金缴存、银行预约开户和政务服务等事项全面提质升级。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牵头公安、人社、税务、水务、消防等部门研究制定并印发实施了我要开果蔬超市、我要开茶叶销售点、我要开零售药店等11项“一事联办”实施细则(试行)。三是聚焦“减成本”,大力压减开办费用。持续实施免费印章刻制服务。协调推进免费税控设备发放比例,积极配合市税务部门,实现100%自愿领取税务UKey,一次性为企业节省采购费160元/户、节省服务费280元/年。推行免邮费服务。积极推行自主打印、免费邮寄服务,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并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和电子印章,进一步提高使用比例。四是聚焦“优服务”,大力推行便民举措。构建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一体化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并落实帮办、代办、教办体系,推行全程电子化线上帮办体系,探索实施“智慧办”“零跑动”“不见面”等改革,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立足企业视角,弘扬金牌“店小二”职责,做实做细市场准入服务,提前介入、专人负责、全程跟踪,促进各类招商项目尽快落地。今年以来,先后指导帮扶达蒙牛鲜奶武汉工厂新建项目、沃尔玛山姆会员店光谷项目、湖北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百余户市、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办理注册登记和有关审批事项。
通过一系列优化举措,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一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9.14万户,同比增长82.90%;市场主体总量达到163.38万户,企业总量达到71.65万户,企业占比提升到43.85%,各项指标持续刷新最好水平,实现“开门红”。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审慎包容,科学监管,为实体零售业发展留足空间。一是进一步加大对食品经营实体经济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持续推进食品经营户风险分级工作。截至目前,全市94511户食品销售者风险评定工作已经完成,已评定风险等级的食品销售者74784户,其中,A级的食品销售者6110户,B级25938户,C级36610户,D级6126户,因长时间未经营等客观原因无法进行风险等级评定的食品销售者19727户。根据企业风险等级调整日常巡查频次。继续做好流通环节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充分发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监督抽检、重大节日市场检查等日常监管手段,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构筑科学、有力的监管网络。继续开展食品经营户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对经营户实行差异化监管。2021年组织各类食品安全督查检查520余次,累计检查食品经营户8200余个次,督促整改发现的食品安全问题990余个。继续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食用农产品“三年行动”专项整治,推进涉粮食品、学生奶、特殊食品等领域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断规范提升全市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水平。2021年全市流通环节抽样14796批次,合格14594批次,合格率98.63%。二是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将涉嫌违法主体是否属于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并及时纠正作为核定是否立案的重要依据,对零售企业涉及一些非故意的、首次轻微的、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审慎进行立案调查处理。确需立案调查的,更多采取“请进来”问询的形式进行,最大限度避免影响到相关经营者的正常经营活动。贯彻执行省市场监管局《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及市市场监管局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等有关规定,对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并及时纠正的零售企业依法予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更多运用提醒告诫、行政建议、风险提示等柔性手段,教育引导相关经营者主动消除不良影响,守法合规经营,为市场主体留足发展空间。三是加强网络交易监管,促进新业态发展。全面宣传贯彻《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通过集中授课、网络直播、送法上门等形式,针对网络交易经营者开展宣传教育培训,规范企业网络经营行为,搭建政企交流平台,推动政企良性互动。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指导企业合规经营,助推新模式、新业态的健康发展。
市商务局助力企业多元渠道发展。2022年上半年,全市已建成各类直播电商基地44个,其中:汉口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16.85亿元,同比增长7.5%;硚口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07.08亿元,同比增长11%。组织汉口北、汉正街等全市直播电商基地积极参与“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活动。组织快手开展线上直播电商公益培训,赋能服饰商家开展直播电商业务,报名商家超过150个。积极推动抖音开展“山货上头条”活动,通过抖音电商线上专区及山货频道、主题榜单、区域特产馆等多种形式,助力全省农副产品销售。
下一步,市市场监管局将围绕今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在狠抓措施落地落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企业开办服务,着力在“联办”“办成”“高效”上下功夫,持续促进实体零售企业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市商务局将鼓励支持生鲜电商、社区电商等电商新消费模式发展,做大新型电商市场主体,增强在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方面的竞争力。结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积极探索社区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整合社区服务资源,探索打造社区数字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便利店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在数字化管理、物流配套、无人售卖等方面加大突破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全国知名度的便利店品牌。
五、关于推进物流体系建设
市交通运输局一是围绕武汉物流体系建设,加快提升电商快递、冷链物流、城市配送专业服务水平。2021年,武汉顺丰电商产业园、上海韵达、京东亚洲一号等一批电商快递分拨中心相继建成,山绿集团全自动智能低温冷库(5#)、综保区金宇物流配套园等重点冷链物流项目建成投运,汉口北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基本建成。二是为深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支持快递末端服务设施进高校、小区、商业楼宇、工业园区。2021年,协调市邮管局扩大智能快件箱覆盖面,实现净增智能快件箱1081组、服务站222个。会同相关部门起草形成《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促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市直相关部门意见。三是充分用好市级物流业专项资金,支持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规模化发展。2021年度奖补城乡配送设施运营企业135.6万元,包括山绿、兴业广地等9个冷库运营企业和湖北顺丰速运1个新能源运营企业。四是大力推进武汉智慧物流数字化发展。物流新技术新设备加快推广。京东“亚洲一号”无人仓投入运营,九州通智能化仓储物流基地入选国家示范,全国首例武汉花山港迈向“5G智慧港口”;以开展网络货运平台试点工作为契机,形成了“物易云通”、“云上多联”等一批车货高效匹配信息平台。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一是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组织本地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开展国家2018-2021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申报工作,共申报车辆49944辆,申报国补资金82334万元。二是培育供应链管理模式。开展服务型制造示范申报工作,迈睿达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九州通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慧物流系统总集成服务平台获评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市交通局编制了《武汉市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按照建设与“国家物流中心、国家物流枢纽”相匹配的超大城市物流设施体系的目标要求,研究武汉现代物流设施体系配置标准和总体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完善物流业空间发展布局,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阶段成果于2021年10月通过专家会评审。
下一步,市交通局将加快推进武汉船舶交易所、武汉物流交易所等平台建设,逐步建成全国物流信息中心;启动2022年度市级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工作,目前已完成补助资金项目申报,力争6月底完成申报项目审核及资金发放工作。同时,将着手修订《武汉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原政策2022年6月到期),目前已收集整理全国30余个省市物流业发展政策文件汇编,力争年内出台,助推武汉物流市场全面发展。
六、关于推进生鲜加工体系建设
市经信局正在开展和推进以下工作:一是鼓励食品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去年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中,对大汉口食品、金汇泉、达能食品、旭东食品、慧康利兹、阿卜沃德等企业奖励资金168万元,推荐太古可口可乐饮料申报工信部2021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二是支持食品企业智能化改造。去年推荐黄鹤楼酒、周黑鸭、太古可口可乐申报2021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今年对伊利乳业、仟吉食品等2021年度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投资补贴类完工项目进行验收,计划拨付资金共655万元,拟推荐达能、良品铺子、蒙牛、光明、维他奶、百威、味好美等企业申报2022年度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技术改造项目。
七、关于支持企业跨区域发展
2021年,武汉市政府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武政办〔2021〕16号),加快构建完善总部经济发展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武汉总部经济发展能级,充分发挥总部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本土企业跨省跨区域发展,先后培育一批全国连锁的重点零售企业如良品铺子、周黑鸭、Today便利店等全国知名品牌,其中:
1.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周边省份区域布局零售网店(重庆87家,湖南264家,河南260家,江西344家,安徽38家,云南29家),公司的线下门店数量近3000家,分布于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9个城市。
2.周黑鸭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截止2021年12月31日,线下门店2781间,其中直营门店1246间,特许经营门店1535间,覆盖中国26个省份及直辖市内267个城市,线上入驻70余个主流电商平台;
3.Today便利店深耕湖北市场,在湖北省内进驻地市、县达到27个,门店数115家,同时大力发展海南、河南、安徽、江西区域一年内新开店铺90余家,截至目前,已发展全国七省53城近600家门店。
下一步,市商务局将继续支持本土零售企业发展,研究相关支持政策,鼓励市本土连锁品牌零售企业跨省发展、异地扩张发展,加大宣传,培育全国连锁的本土零售企业品牌。
武汉市商务局
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