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2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10-12 15:13:25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程宏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老字号品牌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您的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对加强老字号品牌建设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您的建议,我们进行了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老字号传承保护。一是出台支持政策。为大力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充分发挥老字号在文化传承、城市品牌塑造和消费促进中的作用,2024年2月,市商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武汉市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老字号保护传承、活化利用、创新发展、优化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了14点具体任务,明确了相关责任单位,提出了加强老字号品牌宣传等支持内容,助力老字号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发掘保护老字号品牌资源。加强老字号和非遗保护工作联动,将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老字号列入各级非遗保护名录,传承老字号传统工艺。目前,我市拥有各级老字号类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湖北省非遗传承示范基地,武汉健民药业集团公司(叶开泰)被授予武汉市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吉庆民俗街入选湖北省首批非遗特色村镇街区。三是推动老字号文博场馆建设。积极推进老字号文物长江书店旧址、汉口老万成副食店等保护和活化利用工作,守护城市文脉。目前,已建成首家老字号博物馆——武汉精益眼镜博物馆。馆藏陈列以国家、朝代为主线,分设9个藏品展示单元,全面展示了不同国家及不同世纪的眼镜与特点。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了马应龙南湖园区传统中医药文化展览馆、马应龙综保园区现代中医药文化展览馆、武昌昙华林街区非遗展览馆等3个马应龙文化展馆,未来还将在马应龙青菱园区建设规模更大、功能更齐全的马应龙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二是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一是搭建老字号服务平台。推动成立武汉市老字号协会,经过前期精心准备谋划,2024年1月,武汉市老字号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武汉召开,武汉老字号协会正式成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协会之间的交流联系,指导协会开展我为老字号找国潮、找人才、找市场、找资金“四找”等系列活动,加强了老字号企业与各方的联系对接,提供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资源,推动老字号高质量发展。二是举办武汉老字号创意大赛。2023年3月份,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共同举办2023首届武汉创意设计征集大赛之老字号创意征集活动,创意设计大赛吸引了全国27省市近2000人参加,收到武汉老字号创意设计作品553套,经过专家评审,评出“武汉老字号”获奖作品241件,提升老字号的创新意识。三是鼓励企业结合时尚、文化元素研发国货“潮品”。在樱花季,蔡林记、德华楼、扬子江、汪玉霞、五芳斋等老字号企业结合“樱花+”开展系列线上线下促销活动,研发推出了樱花热干面礼盒、樱花饼、绿豆糕、珞珈樱花文创冰淇淋等产品。在端午期间,冠生园等企业研发推出具有湖北特色的“状元定胜绿豆糕”;武汉棉花与黄鹤楼茶叶联名,融合黄鹤楼元素,推出具有武汉特色的茶粽系列产品。叶开泰与橙小羊推出“二十四节气锅底”;马应龙与湖北省博物馆、黄鹤楼打造“楚盒”系列联名文创礼盒;蔡林记开设直播、视频号,研究电商“打法”,对话“Z世代”等,助力老字号与潮流消费保持共鸣。
三是推动多种场景融合。一是支持打造文旅融合场景。支持指导叶开泰中医药文化街区、武汉黄鹤楼酒文化博览园转型成为国家A级旅游景区。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汉口历史风貌街区提档升级。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为契机,推动打造吉庆街老字号集聚区,目前入驻老字号达9家,以餐饮类为主,呈活态性、体验性特点,经营面积近2400平方米,成为展示我市历史文化风貌的城市名片。二是着力打造媒介融合场景。以汉剧、苏恒泰油纸伞、汉绣等武汉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题,创新文旅融合营销宣传,组织摄制并推广《大城匠心》系列宣传视频,展示武汉特色文化的荣耀、传承和未来。宣传视频在抖音文旅号获得20万浏览量、在快手获得584万浏览量,市民游客好评不断。协调中央及省级媒体持续聚焦武汉的老字号品牌,通过一系列报道展示了老字号品牌的魅力和活力。央视《焦点访谈》推出《老字号也需穿“新衣”!网红餐厅变“常红”秘诀在这里》,介绍了武汉老字号品牌如何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发展,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湖北卫视推出《武汉老字号与时俱进守住经典又当网红》,进一步提升了武汉老字号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市属媒体持续做好武汉的老字号品牌的宣传报道,长江日报推出《可吃可玩可体验,老字号“变脸”吸引年轻客》《武汉“老字号嘉年华”启动,江汉路街区聚集6家老字号》等,武汉广电推出《跨界创新武汉老字号焕发新活力》《“文物”搬进餐厅里,武汉老字号跨界“上新”》等,深入剖析了老字号品牌的创新实践和传承之路。
四是营造老字号发展良好环境。一是聚焦重点企业,加强网上监测。采取“技术+人工”方式开展全网监测,将我市老字号企业均纳入重点监测范围,今年以来,对企业经营情况、消费者评价、食品安全等相关敏感信息监测预警7条,均已联系商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掌握研判,进一步提高监测发现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二是开展专项行动,维护营商环境。开展“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侵权信息乱象”等专项行动,构建涉企侵权网络信息监测、受理、处置、曝光全链条工作机制,围绕抹黑诋毁企业形象声誉、炮制传播虚假不实信息、敲诈勒索谋取非法利益、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恶意炒作涉企公开信息等5类问题,集中整治期间,清理违规使用“武汉老字号”招牌、炒作“老字号”商品涨价等敏感信息5条,切实营造良好营商网络环境。三是加强对老字号的知识产权服务。从商标、专利、地理标志服务着手,加强对老字号企业的服务工作。搭建服务平台,组织各区开展商标品牌指导站、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建设,指导服务包括老字号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打通知识产权服务“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商标品牌指导站38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167家;提供政策扶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老字号企业申报省知识产权“三大工程”、荆楚品牌培育工程项目。目前,已推荐马应龙药业、黄鹤楼酒业等老字号企业获得知识产权项目扶持;开展部门协作,与商务部门开展合作,互通优势项目信息,分享潜力培育资源,并在评价体系上相互借鉴,如在老字号评选智库中引入商标业内专家、在评价指标上设置商标元素。开展老字号商标品牌创新发展专题沙龙,共同探讨商标发展新路径。
五是加强老字号人才引育。一是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开展老字号传承发展人才孵化工程。支持市属中职学校对接老字号企业需求开展专业设置。市一商校对接武汉精益眼镜公司开设了眼视光与配镜专业,市供销商业学校对接供销系统老字号企业,开设有市场营销、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建立老字号创新工作室和教学实习基地。市一商校引进湖北省技能大师黄礼妮工作室,配备先进的眼镜设计制造工具和软件,武汉精益眼镜公司将该工作室作为新产品设计和研发的核心场所,同时为学生提供实验和设计的平台;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良好教学能力以及愿意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行业专家到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二是支持老字号企业及技艺传承人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市一商校2012年从餐饮业引进中国烹饪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大兴园鮰鱼制作技艺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常福曾大师,是校企结合、老字号品牌与现代化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成功案例。在他带领下,市一商校成为第一批全市中职学校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常福曾大师加强烹饪教育教学及理论研究,将老字号传统技艺与现代烹饪教学进行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教科研成果。常福曾大师参编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出版教材1本,参撰出版图书著作4本,参与制定省级考核标准2个,取得专利12项;先后有7个专业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主编的职业教育立体化教材4本已经公开出版;参加编写的《中国鄂菜》《中国楚菜大典》也已公开出版发行,其中《中国楚菜大典》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化项目,在业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核心期刊上独立发表12篇烹饪专业论文;2021年,他主讲的《中餐热菜制作》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荣获全国课程思政名师及团队。常福曾大师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的《标准引领学轮转大师带动基地融合-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荣获教育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常福曾大师在人才培养技艺传承、指导技能大赛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担任市一商校“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技术指导,指导学生获得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7枚,奠定了该校烹饪专业在全市、全省中职学校的龙头地位,他本人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他带徒传艺,培养了大批技术能手,他的弟子杨连军、胡勇等人被评为“高级技师”“湖北烹饪大师”。他不遗余力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指导青年教师8人获得10余项大奖,培养了全国、省、市各级劳模、技术能手26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加强老字号产权保护。提升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基层站点、知识产权发展项目和部门联合机制作用,进一步增强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指导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为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支撑。加强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借势相关展览展销活动,探索推进知识产权与老字号的融合宣传。加强对老字号企业的知识产权实务宣讲,持续推介有知识产权的老字号企业参与各类知识产权线上线下评选活动,助力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继续加强“老字号”品牌网上宣推,着力提升美誉度,结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为“老字号”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二是持续加强老字号宣传推广力度。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行横向联系、跨界联动,结合暑期、中秋等假日及相关活动,积极开展联名、研发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大力支持老字号开发国货“潮品”,在保护传承中积极进行创意创新。结合616国际消费季、秋季电商节等活动,加强策划,聚焦武汉城市风貌、人文历史、文旅活动等方面,创作网络精品,拓展传播渠道,提升“购在武汉”“乐玩武汉”知名度。推动老字号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的各类特色宣传活动,持续举办老字号嘉年华,推荐老字号参与各类直播电商活动,利用好微信公众号、直播视频号、小红书、微博等平台,与潮流消费保持共鸣。协调省直、市属媒体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我市老字号品牌影响力,推动老字号品牌不断创新发展,为老字号品牌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进一步加强老字号人才引育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属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管理,积极参与支持武汉老字号品牌的发展与振兴。在进一步支持市属职业院校校企共建老字号专业、创新工作室、教学实习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指导市属中职学校打造“楚天饮食文化艺术馆”等校企合作新载体,以高科技创新的形式将武汉老字号品牌特色以图文、光电、AR等方式进行呈现,面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了解武汉老字号品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现状,通过高科技人机虚拟互动,让观众能“亲手”体验传统老字号技艺。邀请老字号品牌传承人,省市非遗技艺传承代表人进行展示、表演和教学,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老字号品牌文化,为老字号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人才。
武汉市商务局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