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4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9-30 16:54:46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民建武汉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构建武汉外贸发展新格局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立即与会办单位市人才工作局就相关事项进行了调查研究,一致认为您的提案具有较强的现实和前瞻意义,对推进我市外贸发展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及成效
(一)加强政策支持,激发外贸新活力
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关税战以来,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稳外贸专项政策,针对市场、渠道、物流、通关、信保、融资、退税等贸易链主要环节,支持企业稳订单、降成本、提效率、抗风险、强韧性;联动海关、税务等部门,细化编制稳外贸专项政策落地指引,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会16场,覆盖外贸企业1200家次,实现对美贸易重点企业全覆盖。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22.3%,说明稳外贸专项政策的印发实施,为全市外贸发展注入“强心剂”,提振了企业信心和士气。
提升口岸通关能力。推动交通运输部批复同意武汉港花山、汉南港区临时开放,武汉港区域由1个阳逻港区3个泊位扩大至3个港区7个泊位,运力倍增。会同武汉海关、湖北边检总站、武汉海事局等相关单位联合出台《2025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实施“直装直提”“两步申报”“先查验后装运”等一系列便利化监管举措,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服务,我市连续3年在全省营商环境考核跨境贸易指标上排名全省第一。
部门协同服务发展。开展金融“输血”,引导金融机构开发“出口e贷”等跨境金融创新产品,全市25家银行机构对外贸企业新增贷款投放213亿元,举办金融服务外贸企业对接会,百余家外贸企业代表参会。开展信保“护航”,为76家重点外贸企业争取新增批复出口信用保险限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21.1%,提升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覆盖企业超2000家。开展退税“快享”,施行“容缺办理”“智能审核”等便利政策。开展外事“畅行”,实施外邀及旅行卡申办“白名单”制度,简化外事流程,办理APEC商务旅行卡申请27批次122人、外国人来华邀请44批次83名。
(二)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优化产品出海环境。争取中央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支持项目17个,着力支持东风、华工、长飞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领域本土品牌企业走出去、拓市场、抢订单。建立稳外贸工作联系机制,“靠前服务”企业诉求,开展供需对接活动15场,协调解决临时出口许可申领、AEO认证培育等诉求60余项。联合市司法局组织开展“携手同行护航出海”涉外法律服务专场培训活动,提升车企合规与风控能力。
支持拓展跨境电商业务。推动沃尔玛全球电商武汉办公室、Wildberries(野莓)产业孵化基地、敦煌网华中授权卖家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联合阿里巴巴国际站、速卖通、亚马逊等近20家重点平台及服务商举办产业对接、业务培训等活动50场,初步入选商务部跨境电商优秀案例3个,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82家。
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增“车来了”等4个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文化、语言、地理信息等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持续发挥集聚效应,优化服务贸易平台载体,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合作和资源共享。支持一诺云、多比特等16家企业,及传神语联网平台项目获批国家文化重点企业和项目,烽火技服、璞华、光庭3家企业获评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不断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打响“武汉服务”品牌。
(三)拓展市场空间,深化合作影响力
推动拓展新兴市场。在俄罗斯、比利时、波兰等国家(地区)设立6个境外经贸合作处,组织4个出访团组,分赴德国、西班牙、俄罗斯、阿联酋、英国、波兰等地参加高规格展会并开展经贸活动,对接拓展海外客户600余家,达成经贸合作意向近1亿美元。做好广交会“春交会”服务保障,助力企业斩获订单超3200笔,意向成交额达1.27亿美元。
帮助打通内销渠道。持续开展出口拓内销行动,支持外贸优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消费促进活动”,设立外贸优品专区17个,面积达到1060平方米,入驻企业96家、上架商品168种;组织外贸企业链接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资源;开展外贸优品中华行湖北站、“外贸优品网上行”暨“第七届双品网购节”资源对接会、小龙虾啤酒音乐节等多场促消费专题活动。
深化对外开发合作。接待英国驻汉总领事馆、俄罗斯和中国文化交流司、亚洲国际贸易投资商会、日本冲绳工商界“一带一路”访华团等境外政府部门、商协会以及企业团体,深入开展经贸领域交流探讨;借助2025武汉国际友城交流周平台,向12个国家的13座友城推介我市国际经贸合作的成效及愿景。
(四)加强人才培养,赋能产业创新力
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着力破“四唯”,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开展武汉英才计划培育支持专项现代服务(商贸会展)领域人才申报评选工作,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商贸会展人才申报评选方案,重点向外贸人才进行倾斜,以基层一线和实干实绩为标准评选一批支撑外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人才及团队,给予资助资金,并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省、市人才培养项目。
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新赋能”商贸人才培训,邀请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专家授课,提高商贸人才外贸素养;组织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举办政策培训、论坛沙龙等活动,增强跨境电商企业运营、孵化专业人才储备。
全面做好人才服务。锚定提升人才服务水平,全面推行“武汉人才卡”制度,完善服务保障体系,为符合条件的外贸人才提供子女就学、优诊优疗等服务。紧扣高层次人才安居需求,结合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谋划打造集安居生活、创新创业、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社区,为外贸人才提供安居宜业环境。
(五)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智能服务力
优化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服务功能,整合200个国家和地区、600个港口的贸易数据,构建起庞大的全球贸易信息网络。围绕跨境贸易全流程,精心开发全球视野、AI营销、一键开店等十大板块,涵盖70余个功能应用,实现跨境贸易业务“一站式”办理,极大提升企业出海效率。创新集成上海亿通外贸领域AI大模型与DeepSeek通用大模型,建成全国首个外贸AI智能助理,精准分析市场动态、辅助风险预判,为企业提供专业决策支持。目前,平台注册用户已达1.7万个,深度服务企业超1500家,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其服务企业的成功案例被《人民日报》专题报道,彰显了数字技术在外贸领域的强大赋能作用。
二、下步工作安排
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克难攻坚,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外贸存量保稳行动。完善外贸30强企业包保机制,市区联动每月上门走访调研,施行“一企一档”专项服务,稳住外贸基本盘。二是外贸增量拓展行动。优化市级外贸提质、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提高区级政策支持力度和兑现速率,加大关、税、汇等方面协调保障,着力推动小鹏汽车、五矿国际、玉湖冷链等增量项目形成支撑。三是供应链平台提能行动。支持长江国贸、湖北国贸等6个综合型外贸供应链平台加快工贸一体、运贸一体、内外贸一体化,加强资源整合,拓展经营领域,发展新型业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四是开口破零攻坚行动。推动200家生产制造、专精特新、传统商贸主体开口破零,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300家以上。五是抱团出海抢订单行动。引导600家次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及活动,举办10场“抱团出海”和境外参展活动,精心组织第137届广交会、第8届进博会,在阿联酋、印尼等国增设8个境外经贸合作处。六是跨境电商提质跃升行动。推动新增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2个、省级公共海外仓2个,认定市级跨境电商产业园5家,组织“跨境电商+产业带”政策培训及产业对接活动100场。七是内外贸融合促进行动。打造汉正街服装服饰博览会、汉口北商品交易会等内外贸一体化活动平台,培育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50家,做强11家内外贸供应链平台企业。八是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行动。拓展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服务功能,积极培育贸易数字化综合服务提供商。支持企业开展碳足迹核查、国际绿色认证,提升出口产品绿色竞争新优势。九是外贸政策优化行动。推动稳外贸专项政策落实落地,结合形势及时跟踪实施效果,坚持结果导向,动态调整完善。十是外贸人才引育行动。以争创国家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为目标,完善人才引育用留政策体系,大力集聚各类人才,为我市外贸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武汉市商务局
2025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