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44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3 15:46:33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解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智慧商圈”标杆,培育“汉派直播”品牌,激活在汉消费新浪潮的建议收悉。您指出要构建智慧消费空间,塑造汉派直播特色,促进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消费新地标,提升消费体验品质,优化交通组织具有很强的指导性。现将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数字赋能,提升商圈消费能级

一是推进全市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根据《湖北省商务厅关于开展“湖北省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武汉市政府关于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大力推动消费升级的工作部署,2024年武汉市已启动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申报工作,于5月组织推荐武商梦时代商圈、马客茂MARKMALL、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盘龙城万达广场申报湖北省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目前,武汉梦时代广场管理有限公司已通过省级智慧商圈、智慧商店评审并完成公示。同时,大力支持汉街创建国家级智慧商圈,着力培育新型消费场景,提升城市消费能级。

二是数字助力商圈提质升级。以武商MALL和梦时代打造智慧商业体为引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加速传统消费模式转型升级。逐步推广APP、小程序等平台,整合线上购物、景区及商业网点推荐、消费津贴发放、消费攻略地图/指南等功能,显著提升消费便利性与顾客体验,推动商圈消费能级跃升。武商梦时代已实现免费WIFI、智能驾驶及AR/VR导航全覆盖,消费者可一键自动寻位泊车,手机端精准定位目标店铺,有效解决大型购物中心“停车难”“寻店难”的痛点。

三是推进“科技+文旅”。支持武汉商学院师生组织参加文旅科技研学等活动。积极推动落实《文旅元宇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不断调整完善文旅元宇宙入库项目,支持文旅企业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科技体验产品。大力推动5G、AR/VR等技术在景区、商圈等场所的应用,丰富文旅消费新场景建设。武汉天地引进博新全宇宙VR体验《消失的法老》等创新业态,运用VR技术突破带来身临其境的古埃及文明探索,以“科技+体验”重塑消费场景。

(二)政策扶持,筑牢直播产业发展根基

一是推动直播电商集聚区争先创优。今年3月,武汉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 - 2027年)》,明确提出要发展直播电商平台,年均新增(升级)2个直播电商集聚区。市商务局积极推动直播电商集聚区争先创优,推进汉正街、汉口北、红T时尚创意等直播电商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制定《2025年武汉市直播电商集聚区评级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完善直播电商集聚区评价标准。同时,精心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全国网上年货节”“第七届双品网购节”等重点促消费活动,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活力,提升直播电商交易规模,助力武汉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向好。

二是推动直播电商产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武汉市已打造直播电商集聚区15个,其中,A级直播电商集聚区5个,B级直播电商集聚区9个,C级直播电商集聚区1个。2025年,拟新增(升级)3个直播电商集聚区,进一步激发直播电商集聚区发展活力。其中,汉口北直播电商集聚区设立30万方大型直播基地,入住电商企业超2000家、直播团队200多个,带货主播250余名,获商务部“首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数字商务企业”“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称号。云尚国际时尚中心直播电商集聚区以时尚产业为核心,打造了集时尚秀场、直播带货、品牌孵化于一体的时尚直播基地,入住400余家直播产业链上下游商户,直播电商配套服务区面积达1.9万平方米。

鼓励创新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在直播电商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积极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升直播电商的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武汉海尔工业园打造“透明工厂”直播项目,借助 5G+AR 技术,让消费者通过直播间在线查看冰箱生产线的实时画面;黄鹤楼景区推出“元宇宙夜游直播”,通过三维建模还原千年黄鹤楼夜景,用户可发送虚拟灯笼弹幕参与互动,单场直播吸引超 300 万人次观看;零食龙头企业“良品铺子”五一期间联合抖音平台发起董事长直播日,首次尝试“总裁溯源+直播带货+工厂直发”模式,单场8小时直播吸引在线观众超280万人次。

是促进人才培养,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积极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5月22日,聚焦行业需求,组织服装、居民生活服务业企业开展直播技能培训,推动汉正街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赋能居民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协调资源开展师资库、课程库、阵地库建设工作,根据带货主播不同成长阶段,有针对性开展技能培训。今年以来,累计引导直播电商集聚区开展技能培训超40场次,培训人员超1200人次。

(三)线上线下联动,大力发展首发经济

一是不断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操作流程,强化政策宣介解读,通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联动生产厂家、销售企业、金融机构叠加让利,持续提升家电等以旧换新工作实效。截至6月30日,家电、家装厨卫、3C数码产品累计核销补贴金额51.31亿元,带动销量3021.41万台,拉动销售额301.87亿元,拉动比例为1:5.9。2025年1-5月,我市限额以上家电和音像器材、家具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3.2%、122.8%、6.7%,有效促进了我市消费提振升级,推动了绿色消费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首发经济,加快集聚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等业态,持续打造消费新场景。通过整合龙虾美食、特色排档、江城夜游等消费资源,支持首店经济发展,同时推动美妆、新茶饮等小众赛道多点开花。近三年武汉引进首店超千家;今年1至6月,武汉已引进各类首店173家。6月6日,我市首发经济发展成效获央视《新闻联播》专门报道。

(四)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提升消费体验。

一是在热门商圈附近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班次,市交通局高度重视群众出行需求,积极加强商圈周边的交通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组织,提高商圈的可达性和便利性。例如,江汉路步行街附近有526、533、553、622、1、24、408、581、711、727、电 2路等 11 条公交线路,楚河汉街附近有530、540、566、577、 618、702、723、724、K540、K577、K583、K702、电8等13 条公交线路。

二是设置专用出租车和网约车停靠点,在我市“四站一场周边根据现场条件专门划定了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上车点,对周边严禁上车区域设置了电子围栏和乘车指引,规范了营运秩序。

三是强化智能巡查巡检。探索城市管理问题智能采集,加快构建适应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数治+智治+共治”智慧城管工作模式。充分运用“城市大脑”资源,利用无人机、AI智能巡检、全息智能车载识别等技术,智能识别城市管理各类问题;同时,加强市区协同、部门联动,聚焦重要线路、重点片区、重点问题,协同开展马路办公,促进城管业务技术深度融合,推动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切实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四是提高商圈保洁质效。聚焦商圈重点区域,压实商圈物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常态化环卫管理标准。明确作业规范,清扫保洁范围与相邻责任区无缝对接,保洁作业时间与其接壤的城市道路保洁作业时间同步,确保“六净一洁一见本色”(路面净、路沿石净、雨水箅子净、树穴净、绿化带净、墙根净、视野范围内清洁、路面见本色)。加强巡回保洁,根据商圈人流高峰规律,合理调配作业力量,保障消费高峰期环境整洁有序。

二、进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持续推动商贸转型升级。以新业态赋能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改革,推进电商与实体零售双向合作融合发展,拓宽消费市场边界,促进销售增长。进一步完善电商奖励政策,积极引导传统商贸和电商企业赋能新质生产力,增强电商发展后劲。鼓励企业开展内容直播创新,培育优质直播内容作品和优秀团队,培育本土达人主播,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二是强化龙头示范引领作用力推广直播带货等新模式,持续推进武汉市直播电商集聚区建设,2025年力争市级直播电商集聚区新增3个。做大新型电商市场主体,增强在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方面的竞争力。鼓励各区(开发区)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直播基地,避免同质化竞争,形成错位发展格局。鼓励直播基地(集聚区)与行业组织开展合作,对直播企业开展内容审核、直播间建设等培训和指导。

三是加强直播电商品牌建设。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聚焦服饰尚品、化妆美品、名菜名点等武汉制造和本地特产,挖掘武汉本地特色产品和文化内涵,打造具有鲜明武汉地域特色的直播电商品牌。搭建品牌展示与推广平台,支持企业通过参加展会、重点促消费活动等,提升武汉直播电商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直播平台、MCN机构与本地特色产业、产品的供需对接,探索个性化定制等创新生产模式,丰富产品供给。

四是持续优化各商圈周边交通组织。组织公交和出租车企业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和客流变化,持续优化各商圈周边公交线路,适时优化发车班次,增设专用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停靠点,进一步提升市民出行便捷性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五是协调做好景观亮化。发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共治”城市存量空间,以东湖高新区世界城光谷广场光谷转盘灯光秀提升为重点,在重要商圈设置微光精致小景观,提升一批景观亮化点位,与周边商业体形成联动效应,培育“夜游+夜购+夜娱”复合业态,促进我市夜经济发展,激活在汉“夜消费”新浪潮,推动武汉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消费热点城市。

武汉市商务局

202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