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21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4 10:50:14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冯镇南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相关建议我局已予以充分考虑,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优化车站体验,多元活动迎游客。积极协调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武汉东站、天河机场开展迎游客系列活动。打造系列“车站即景区”场景,把湖北非遗、端午民俗、国风美学与高铁动线深度融合,实现“到武汉、从站开始”的全新体验。202516月,各交通站点把节庆、非遗、国潮“搬”进候车厅,让“机场+高铁+文旅”成为城市流量新入口。

二是强化枢纽动能,提升开放能级。今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共运营国际及地区航线20条,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据武汉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最新数据,今年上半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共74.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23.23%。其中上半年从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入境的外国人总数为6万余人,同比增长44%;享受免签入境的外籍游客共3.3万余人次,是去年同期的3倍。强化铁路大通道建设,开工武汉枢纽直通线,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建成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谋划铁路西北、西南、东北环线,逐步完善12个方向“超米字型”高铁网。加快实施武汉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推进武汉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推进“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深入谋划我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申报准备工作,力争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国家建设名单。

三是打造会展之都,举办国潮展览。乘势把“国际范”引进来,把“国潮风”送出去,用“品牌+文化”的展览,让第一站即成“第一眼心动”。举办“相约春天赏樱花”系列活动,以樱为媒形成流量裂变。通过“商文旅体”四位一体,武汉塑造“樱花+”多元融合模式,联动汉马、刀郎演唱会等顶流IP,通过“樱花+文旅”“樱花+赛事”“樱花+演艺”等方式,打造撬动城市经济和商业活力的“超级杠杆”。

四是点亮夜色场景,拉动实体消费。武汉依托“商文旅体”融合,把4个国家级、17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串珠成链。江汉路步行街“五一”首日客流40万人次,武商梦时代吸引21万人打卡;吉庆街老通城·通城印象以音乐演出、餐酒吧等“新夜态”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创新活动品牌,放大流量效应。“樱花季”期间,东湖樱花园首次突破百万游客;入夏后“小龙虾季”无缝衔接,全市每日约1000万只小龙虾被端上餐桌,2万家餐厅延时营业至深夜。安全与交通同步升级。地铁多条线路周五、周六延时运营至24:00,保障夜间消费“最后一公里”。积极开通105115185256107036条夜行线路。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做大做强“长江游轮”“知音号”“夜上黄鹤楼”“木兰不夜城”等精品夜游项目,推广“长江夜游”品牌,加快建设中国夜游名城。支持江汉路、江汉朝宗风景区、楚河汉街、红梯时尚创意街区等4家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发展娱乐、特色餐饮、酒吧咖啡馆等休闲业态。支持木兰花乡、花博会等重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开发精品夜游项目,推动武商梦时代等商业综合体和商圈商街开发夜间消费场景。推动武商梦时代等商圈夜经济,文博场馆、图书馆节假日延时开放;公安治安加派警力巡逻,严查场所安全;交警优化信号灯、整治违停,保障夜间消费安全畅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以创建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做强消费主引擎”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内生动力,补足短板,借鉴国际先进城市好的做法,对标创建。

一是聚焦政策加力,稳住传统消费基本盘。用好免税和退税政策。运营好市内免税店,推动更多武汉名品、荆楚优品、国货潮品进市内免税店,促进境外消费回流。鼓励支持企业积极申报离境退税店,加快促进入境消费。完善促消费工作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消费能力,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加强省市区联动、商文旅体健融合,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重点板块,办好“乐购武汉”“浪漫武汉”“动感武汉”“活力武汉”等系列活动,持续营造浓厚促消费氛围。

二是聚焦品质提升,加快推动消费升级。推动商品消费焕新升级。创新升级“老字号”,推动老字号进街区、进商圈、进“四站一场”,打造昙华林、梦时代楚风汉味等老字号特色街区,打造一批国货“潮品”。加快培育“新字号”,深入推进消费品“三品”战略,加强产销联动,完善“武汉名优”消费品培育库,打造汉正街、红T10个新消费品牌培育基地。发挥服装纺织产业优势,支持猫人、爱帝等加强汉派服装等时尚特色原创品牌创新,引领时尚潮流消费。突破性发展服务消费。推动发展赛事经济、冰雪经济、演艺经济、银发经济,打造“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新生活”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商文旅体健融合型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加强产展融合,围绕“965”产业链大力引育国际国内知名展会,高水平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

三是聚焦业态焕新,加强商业载体建设。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深入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一街(圈)一策”推动存量商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主题式、社区型商业,着力打造2个国际消费集聚区、10个城市消费中心、20个区域消费中心,加快构建以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格局。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二手商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试点,健全城乡流通网络,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数智供应链,加快商贸企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加快打造全国供应链组织中心。提档升级汉正街、汉口北等骨干流通市场,增强大市场辐射力。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村新型便民商店布局,4个新城区全部具备“增强型”及以上商业功能。

武汉市商务局

20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