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非”一般的合作
发布日期:2025-10-24 10:06:52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当刚果盆地的晨光映照下发展合作协定的落笔,当亚的斯亚贝巴的会议室里科技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当塞内加尔海岸的风裹挟着可持续渔业协议的共识,2025年的中非大陆,一项项经贸合作协议串联起两大洲互利共赢的发展轨迹。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的当下,中非以务实牵手破除壁垒、共拓机遇,用“真实亲诚”的理念书写着南南合作的时代新篇。
2025年的中非经贸合作,在多元领域的纵深拓展中焕发生机。从国家层面的战略对接,到地方与行业的精准牵手,合作维度不断拓宽、内涵持续丰富。5月,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与南非、肯尼亚共建的“中非贸易数字化互信验证平台”,以数字技术破解跨境贸易信任难题,为中非贸易额持续攀升提供支撑;9月,中国与非盟达成的科技合作共识,将合作触角延伸至教育科技创新前沿,为非洲数字转型与技术升级搭建起知识共享的桥梁;10月,中刚两国签署的发展合作协定,延续了中非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传统优势领域的深耕,为刚果共和国的发展注入稳定动能。行业层面,中国远洋渔业协会7月与塞内加尔的可持续渔业协议,让海洋资源转化为民生福祉,契合非洲绿色发展诉求。同在7月,中国的包头市与莫桑比克的克利马内市缔结友好城市的意向,让经贸合作扎根民间交流土壤,形成“国家引领、地方联动、行业赋能”的全方位合作格局。
2025年的中非经贸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务实实践中彰显温度。中非合作始终坚守“授人以渔”的初心,让合作成果真正惠及双方民众。中刚发展合作协定聚焦民生工程与能力建设,将帮助刚果共和国提升自主发展水平;塞内加尔的可持续渔业协议不仅关注产业发展,更注重生态保护与当地就业,如同毛里塔尼亚友谊港那样,既打通贸易通道,又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科技合作备忘录聚焦本土人才培养与技术转移,助力非洲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数字化互信验证平台则让非洲特色产品更顺畅地进入中国市场,配合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的100%税目零关税政策,让塞拉利昂水产品、加纳可可豆等优质商品更快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这种“尊重需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让中非贸易从“商品互通”迈向“价值共创”,实现了“1+1>2”的共赢效应。
2025年的中非经贸合作,在制度保障的持续完善中筑牢发展根基。从单项协议的签署到合作机制的升级,中非正推动合作从“项目对接”向“规则对接”跨越。中国已与30多个非洲国家签署《共同发展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定》,为企业合作提供了稳定预期。2025年各项协议的签署,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科技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合作的具体路径与保障措施,数字化互信验证平台搭建起标准化的贸易服务体系,可持续渔业协议确立了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合作准则。这些制度性安排与零关税政策形成合力,让中非合作在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为全球发展中国家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中非方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非经贸合作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随着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的持续深化,随着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落地生根,中非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将更加紧密。未来,我们期待在已签署协议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优化合作结构,让非洲的资源禀赋与中国的市场、技术优势深度耦合;期待更多地方城市牵手,让民间情谊成为合作深化的催化剂;期待中非合作继续引领南南合作潮流,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与正能量。在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引领下,中非经贸牵手必将跨越山海、行稳致远,共同铸就两大洲人民繁荣富足的美好明天。
- 上一篇: 怎样看待我国外贸外资发展形势?权威专家解读
- 下一篇: 中非基建合作:惠及民生 传递温度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465号

武汉和谐商务微博
“武汉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