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00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8-26 16:00:28    文章来源:商务局

 

一、主要办理情况

(一)建立市区联动机制

市、区两级均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亲自抓招商、亲自见客商、亲自谈项目,形成了“一把手”抓招商的新格局。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目标、主要任务、主要措施,作为全市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行动总方案。建立市政府常务会招商引资周通报制度,以及分管市领导招商引资工作月调度制度,强化市领导对全市招商工作和项目统筹调度。印发了《2018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2018年全市部分重大招商活动清单》,策划全市34项重大“双招双引”活动。

(二)加大产业招商力度

绘制《武汉市重点产业招商路径图》,围绕重点产业,明确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13个重点产业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印制《2018年武汉市招商项目册》,高水平策划重点招商项目452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工业级“新两园”类、互联网与大数据产业类项目138个,占重点招商项目总数的30.53%。编印《武汉市产业园区投资指南》,紧盯重点产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定位、产业定位。

(三)完善考核督办机制

为鼓励各区“跳起来摘桃子”,2017年起,市招商引资主要绩效指标设定预期目标值和拼搏目标值。出台《武汉市招商引资综合绩效考评办法(试行)》,既考核招商引资规模与增幅,又考核招大引强、招新招特等结构性项目。今年印发了《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度全市招商引资目标的通知》(武招领〔20181号),首次将项目签约金额纳入对各区的考核指导目标体系,建立了更加注重资金到位、更加注重项目签约、更加注重项目结构优化等效果导向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

(四)构建全球招商网络

专业队伍、企业家队伍、投资人队伍、校友队伍四路大军形成全方位全领域招商攻势。一大批干部或专员充实到全市招商引资一线,形成一支“专业、专职、专人、专注”的招商队伍。目前,已有62名“武汉招商大使”和近300名区级招商大使,形成覆盖全球的招商网络,以国际视野、海外平台、优质资本助力武汉走出去、引进来。各类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在汉集聚发展,为我市新技术、新产业项目孵化、培育,高端人才引进增添强大动力。董明珠、毛振华、陈东升、雷军、孙宏斌、艾路明、阎志、周旭洲等一大批武汉知名校友回汉共塑“校友—母校—武汉”发展同心圆,开创城市“校友经济”新模式。

(五)搭建招商活动平台

策划举办了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系列、新民营经济招商大会系列、世界500强及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会系列、大型央企项目聚汉系列、“走出去”小分队招商系列等五大系列招商活动。去年8所高校举办9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签约1.3万亿元。今年招商活动势头不减,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江汉大学专场、湖北大学专场,湖北武汉—英国商务交流会、武汉-伦敦直航首航仪式暨经贸签约活动、2018年武汉与英国企业经贸合作推介会、世界500强及知名外企招商大会日韩专场等招商活动成功举办,掀起国际化招商新热潮,吸引国际资本积极关注。“博鳌亚洲论坛会员合作伙伴走进武汉”活动成功举办,签约金额2313.1亿元,这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与地方政府合作,开辟了招商平台新模式。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你单位的建议,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加大“双招双引”向海外延伸

1.明确“四个方向”,搭建海外招商新阵地。将发达国家先进城市、校友集聚城市、国际友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城市作为海外招商工作主战场,大力开展海外“双招双引”。

2.发挥“四支力量”,扩大海外项目新渠道。发挥海外武汉校友力量,深挖校友资源;发挥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力量,开展以外招外、以商招商;发挥社团组织、招商大使、侨领、侨社、侨团及海外华人商会等商协会组织力量,拓展海外招商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发挥驻外使领馆及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国际性组织力量,加强经济合作、加大宣传推介。

3.构筑“五大平台”,拓展海外招商新资源。搭建海外招商专场活动平台,策划举办世界500强及知名外企招商大会日韩专场、南美专场、欧洲专场、以色列专场、北美专场;搭建校友招商海外平台,发挥武汉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及海外校友会作用,策划跨校联办校友资智回汉海外专场;搭建涉外经贸活动平台,扩大鄂粤港澳经贸洽谈会、华创会、台湾周、友城论坛等平台影响力和号召力;设立海外招商代表处,强化境外驻点招商;搭建专业会展平台,大力引进或参与国际知名的产业、政商、学术、文化、科技等论坛和展会,积极参与亚布力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全球性会议。

(二)着力提升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1.聚力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招商项目绿色含量。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示精神,重点围绕我市长江大保护“五大行动”、“四水共治”,着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生态环境修复与维护企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高端高效产业企业来汉投资,积极引进国内外环保型企业参与并购、重组我市传统化工类企业等,优化提升沿江产业布局。

2.聚力产业链创新链招商,提升招商项目科技含量。重点围绕“万千百工程”,聚焦国家存储器基地、航天产业基地、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地等四个国家产业基地,光电子信息和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若干个中高端千亿产业集群,深化产业链招商,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化的千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或独角兽企业,构建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围绕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黑科技领域,大力引进诺奖级科学家、产业科学家、领军创新人才和知名投资人领军的创新项目,吸引一批世界级产业研发机构或新型孵化器,构建高精尖创新体系,在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高端、基础领域,打造一批“国之重器”。

3.聚力总部经济招商,提升招商项目功能品质含量。重点推动知名民营企业“第二总部”,大型央企的研发总部、新业务总部等向武汉聚集。围绕建设东湖生态绿心等重大城市功能提升,着力引进境内外大企业、大财团开展“大湖+”主题功能区相关项目投资与开发。处理好“自我发展与协同发展”关系,积极参与武汉大都市区招商引资一体化探索,统筹区域产业协调发展,提高武汉招商的影响力、辐射力与带动力。

4.聚力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新民营经济企业聚集发展。要深化“三办”改革,为新民营经济在汉聚集发展提供“绿色通道”,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着力引导民营企业投资产业创新、科技研发、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等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