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44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8-26 16:03:06    文章来源:商务局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民政局统计,我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8万,占总人口20.95%,其中90%以上最终要依托社区、居家养老,这需要社区、企业的共同努力,推动“商养结合”养老体系的发展。目前我市“商养结合”养老体系总体发展情况如下:

(一)社区“老年食堂”发展良好。

近年来,我市各区“老年食堂”发展良好,覆盖面不断增大,服务类型日渐丰富。自2013年起,口区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多方合力,引入互联网思维,发动街道、社区、义务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在变电、古南、发展等多个社区创办5家幸福食堂,为3000余名独居老人解决就餐难题,开展免费送餐服务。20168月,长江日报连续刊发《来自道能幸福食堂的新闻调查》,总结其主要做法,推动幸福食堂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青山区从2017年起,在多个街道为老年人办起了“社区好味到”食堂,单个食堂每天能服务上百老年人进餐,由社区志愿者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免费送餐上门。江岸区2017年投入1500万元,建设老年幸福中心厨房、家庭健康顾问、家政服务、义工为老服务站17个,全区16个街道和百步亭社区已实现街道级老年幸福中心厨房全覆盖。江汉区目前全区12条街道为老服务食堂已经全覆盖,全区近30065岁以上低保、失独、残疾老人,由区政府买单,中百超市提供送餐服务;对80岁老人、轻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人,幸福食堂提供低偿服务,老人在这里就餐享受半价配餐。

(二)生鲜网点建设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菜市场(含早、晚市)、社区便民蔬果店、蔬菜直通车等“菜篮子”零售网点建设,鼓励连锁超市扩大生鲜经营规模,建设邻里中心生鲜超市、电商生鲜超市等生鲜零售新业态。据统计,全市目前建有“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总数达到25000个,按全市1400个行政社区计算,平均每个行政社区已建有的“菜篮子”产品零售网点达到17个以上,提升了广大市民购买鲜菜、畜肉、水产品、蛋、鲜果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便利性。20156月,由市商务局组织,市规划局配合完成了《武汉市标准化菜市场空间布局规划》(2014-2020年)编制工作,并纳入规划“一张图”管理。其主要内容为:以大卖场生鲜部、标准化菜市场、社区蔬菜便民店为核心的三个服务层次,其中,大卖场生鲜部主要服务居住片区,形成大卖场生鲜部“15分钟服务圈”;标准化菜市场以农贸市场为主体,生鲜超市为补充,是全市菜市场体系的核心,主要服务居住区和居住小区,构建标准化菜市场“10分钟生活圈”;社区蔬菜便民店主要为社区服务,形成社区蔬菜便民店“5分钟便民圈”。以果蔬超市、网上菜市场等为主的补充型菜市场,适应特定要求、电子商务发展需求等,对菜篮子商品市场流通体系的进一步支撑和完善。通过保留、改造、调整、新建,在全市布局727个标准化菜市场。

(三)连锁超市企业积极参与。

中百集团于2018年上半年在汉开设22家社区便利超市,在店内开办环境舒适、品种丰富的即食经营区,经营品种从中百面食、放心早餐扩大到全面推进配菜、面食、西点等熟食经营,为市民一日三餐提供了便捷、安全、多样的选择。中百超市还配合政府服务,为江汉区部分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20185月,中信集团在香港路、四唯路、台北路开设国安社区门店,为周边居民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国安社区与各类企业合作,为老年人专门提供“老年营养餐”外卖服务,门店内开设老年用品专区,并且能够提供洗衣洗鞋、生鲜配送、家政保洁、疫苗接种等民生服务,是社区养老的有力组成。国安社区预计2018年内,在武汉市布局50家门店,有效增加我市社区养老服务的覆盖面积和服务质量。

武汉美好集团在盘龙城人和地社区为幸福食堂免费提供厨房,承担每月的水电等费用,对65岁以上老人“10元钱吃三餐”,并计划在今后开发的项目中推广幸福食堂模式。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总体而言,我市“商养结合”养老体系建设起步良好,但也存在以下诸多不足:

(一)“商养结合”模式缺乏宣传。各区尚未对“商养结合”、幸福食堂等养老服务开展相应的宣传,造成社会认知不高,多数企业缺乏了解,已建成的社区服务网点、幸福食堂地址名单也未对外公布。

(二)社区商业网点密度不足。缺乏专门的社区商业设施,已建成的社区商业设施未能规划专用的养老服务空间,未设置专门养老设施、幸福食堂管理制度。

(三)自身维持能力不强。社区商业养老设施、幸福食堂等带有公益性的商业设施,存在场地难以寻找、运营成本高、人员缺乏等困难,仅靠社区补贴和义务志愿者难以维持自身正常运行和扭亏为盈,影响了这种养老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商养结合”模式宣传。督促各区开展“商养结合”宣传工作,结合敬老日等相关节日,向社会大众和相关社区、企业开展宣传活动,组织对已开设幸福食堂的社区进行参观和学习,大力总结和推广先进社区的建设和经营模式,传播“商养结合”理念,吸引更多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义工志愿者的加入。

(二)加强社区商业养老服务建设。督促各区学习先进建设经验,编制相关规划,增加带有养老服务的社区商业网点的建设,鼓励社区提供更多房间、费用、人员方面的资源,降低社区商业养老服务的运营成本。

(三)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我局现已起草《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实施意见》、《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文件,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电商,鼓励零售企业与养老等融合发展。今年初,市政府已正式印发《武汉市“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武政规〔20181号),正在大力推进“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3种模式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各种为老服务资源引入社区和老人家中。我局将同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协同配合,引导、鼓励零售企业进入社区商业养老市场,投入更多资源,学习先进经验,开发能够维持自身正常运行和盈利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