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520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19-08-26 16:03:32 文章来源:商务局
为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自2017年以来,我市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与工作模式方面的改革创新,努力开创招商引资工作新局面,以招商引资新成效促进武汉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发展。主要做法如下:
一、探索“12345”招商引资新模式
(一)“一号工程”一把手抓不松劲。成立武汉市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牵头抓。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一年多来,各级党政“一把手” 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重大招商方案亲自审定,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点引资项目亲自过问,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问题亲自协调解决。2017年1月至今年上半年,市主要领导领衔接待重要客商嘉宾300余批次,“大员上阵”平均每月18次、每周4次以上。同时,强化招商专责机构职能,创新市场化、企业化运行管理的工作模式。
(二)“双招双引”打造资金人才“双引擎”。深挖校友资源,发展校友经济,强力推进“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2017年及今年上半年,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 10所高校举办11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签约14791亿元。签约项目包括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小镇、武汉经开区人工智能科技园、视美乐激光显示产业集群、华大基因健康小镇、国家生物样本库健康大数据中心、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航运产业总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及创新型项目。
(三)“三链招商”实现招商领域全覆盖。聚焦全产业链着力引进了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重大配套补链项目;聚焦城市功能链引进了一批城市功能性服务机构、战略投资商和运营商;聚焦创新链引进了一批诺奖级、院士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研发与创孵机构。小米科技、科大讯飞、摩拜单车、奇虎360、联影医疗等25家民营科技型企业,扎推在汉设立“第二总部”,形成武汉经济转型新现象。美国富华信托银行、新加坡睿克环境科技、法国家乐福等外资企业青睐武汉,纷纷在汉设立中国区域总部或财务共享中心。中兴通讯、海康威视、思拓合众等知名企业在汉设立研发总部或基地。
(四)“四支大军”结成全方位招商“同盟军”。专业队伍、企业家队伍、投资人队伍、校友队伍四路大军形成全方位全领域招商攻势。一大批干部或专员充实到全市招商一线,形成一支“专业、专职、专人、专注”的招商队伍。目前,已有62名“武汉招商大使”和近300名区级招商大使,形成覆盖全球的招商网络,以国际视野、海外平台、优质资本助力武汉走出去、引进来。各类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在汉聚集发展,为我市新兴产业项目孵化、人才培育增添强大动力。董明珠、毛振华、陈东升、雷军、孙宏斌、艾路明、阎志、周旭洲等一大批武汉知名校友回汉共塑“校友-母校-武汉”发展同心圆,开创城市“校友经济”新模式。
(五)“五大系列”精彩亮出“组合拳”。策划举办五大系列招商活动,即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系列、新民营经济招商大会系列、世界500强及全球知名外企招商大会系列、大型央企项目聚汉系列、“走出去”小分队招商系列等活动,2017年累计举办16场大型专场招商活动。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动“双招双引”向海外延伸,先后赴日本、韩国、英国、法国、丹麦、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开展招商、招才活动。此外,还积极策划举办了两场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以及武汉-伦敦直航首航仪式暨经贸签约活动、民企专场招商大会、博鳌亚洲论坛走进武汉合作交流会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
二、推进4大方面体制机制创新
(一)强化招商政策创新。2017年,研究出台了《武汉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对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新引进的制造业项目,在汉设立区域总部、研发机构,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及其高管给予一定奖励。今年,制定出台政策落实指导性文件——《武汉市招商引资奖励办法(试行)实施细则(送审稿)》。该《办法》明确了各项奖励的申报条件、奖励标准、评审组织与程序等内容,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纳入适用企业范围,加大对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设立全球功能性机构的奖励力度。
(二)强化招商引资绩效考核创新。建立了更加注重资金到位、更加注重项目签约、更加注重项目结构优化等效果导向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印发《市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度全市招商引资目标的通知》,制定了《2018年度武汉市招商引资综合绩效考评办法》。
(三)强化招商项目落地创新。制定了《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流转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推动项目签约向项目落地延伸,提高签约项目跟踪服务质量,规范签约项目流转工作。成立了“武汉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组建工作专班。自今年3月开始,每月均举办全市重大招商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今年上半年,已举办4次集中开工活动,累计集中开工项目228个、涉及总投资4645亿元。
(四)强化招商方式创新。一是制定精准招商计划。印发《2018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突出海外招商、新民营经济招商、校友招商、产业招商,确定34项重大双招双引活动。二是加强目标调度。坚持市政府常务会招商引资周通报制度,以及分管市领导招商引资月工作调度等制度。三是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了“武汉市招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即将投入使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运营“招商武汉”微信公众号,打造网红品牌,动态反映全市、各区招商亮点工作。
三、进一步加大服务企业力度
(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低成本创业中心,对所有企业给予同等国民待遇,扩大准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税负、制度性交易、用工等成本。提供最优政务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率,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营造公开、透明、可预见的营商环境。
(二)做好企业跟踪服务。重视项目落地后的服务,大力推进“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推动惠企政策落实,提高行政服务水平,着力降费减负,深化融资服务,搭建用工平台,加强产销对接,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开拓外地市场,全心全力支持企业在汉生根发展。
(三)增强政企互动对话。积极构建“亲”、“清”政企关系,召开企业家交流座谈会,听取企业家意见与建议。调动企业家积极性,聘用本地优秀企业家担当“武汉招商大使”、“武汉招才顾问”,吸引武汉校友回汉创新创业,邀请企业家现身说法宣传推介武汉投资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建议,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全力服务企业在汉投资发展。我们将重点推动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化招商引资绩效考核体系创新。建立与市金融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动机制,确保招商引资特别是实际利用外资全口径、全方位统计。同时,研究创新招商引资绩效目标设置工作,转变以规模、增幅为主体考核内容的传统方式,强化招商引资质量的效果指标、结构指标,以考核指挥棒引导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国际“双招双引”工作机制创新。确保“走出去”招商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精心组织年度海外招商工作计划,对海外招商工作特事特办,确保招商人员真正能“走出去”。同时,创新海外招商渠道,加快海外招商工作站布点工作,尽快形成覆盖全球主要资本来源地的招商网络。完善优化“武汉招商大使”聘请工作,制定合理的奖励或激励机制。
(三)深化招商政策与举措创新。根据国家最新出台的系列扩大开放、促进外资的政策举措,及时制定我市落实政策办法或细则,重点在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方面有新突破。加强产业政策创新,建立全市产业招商联动工作制度,紧扣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最新动向,出台新的产业招商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