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33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10-28 11:15:42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一、深化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

(一)统筹完善服务外包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服务外包政策体系,出台地方版《关于推动全市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任务分工。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实调整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市服务贸易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全市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并已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纳入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目标。三是夯实市区两级联动工作机制。印发各区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工作目标,层层压实责任。结合疫情加速数字化发展和交付方式的背景,市区两级联合组织业务培训、政策宣传、招商引资,赴园区、企业调研指导工作,2020年信息技术研发、信息技术运营和维护、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等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占离岸比重超过85%

(二)持续健全服务外包政策体系

一是以创新举措促服务外包发展。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中我市5项案例入选,在金融和人才政策方面创新举措助力软件服务外包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财政支持。设立市级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财政专项资金,配套3200万元,通过绩效奖励和项目补贴等方式,加大对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元支持。三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烽火科技、传神语联网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在软件信息技术培训、语言翻译、供需对接、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服务好中小微企业。四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切实发挥企业纾困专项贷款政策作用,协调金融机构为佰钧成、烽火、软通、领航动力等软件服务外包领军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动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应用,推动东风公司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在平台注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

(三)巩固培育服务外包市场主体和载体

一是引导产业集聚。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招商引资成果丰硕,2020年新签约且注册落户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16个,新引进产业研发机构23个,新引进世界500强总部或第二总部项目14个,霍尼韦尔新兴市场中国总部项目、科大讯飞华中区域总部项目、黑芝麻智能科技全球总部项目等一批知名企业项目相继落户武汉。推动东湖高新区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二是鼓励企业打造服务品牌。推荐中国银行湖北省分行、知音号等4家企业服务案例入围2020服贸会服务示范案例,借助服贸会平台推介宣传“武汉服务”品牌影响力。推荐传神语联网、武汉软件新城等4家信息技术、文化服务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园区入选2020年服博会中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培训。组织企业做好服务外包统计数据报送和审核工作。指导武汉市服务贸易(外包)协会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大讲堂”系列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活动25次。组织企业参加2期省级服务外包和技术贸易专题培训。做好企业上市辅导,2020年以来服务外包企业兴图新科、康圣环球、中科通达等企业成功上市。

(四)充分发挥贸易促进活动平台作用

一是积极打造本地展会品牌。被商务部确定为第十二届至十四届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主办城市;成功举办2020全球服务外包大会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武汉峰会,组织本地300余家企业参会交流,促成普华永道商务咨询湖北区域总部、领航科技园等12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超120亿元;7月刚落下帷幕的2021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发展合作论坛等贸易促进活动,围绕数字基础设施、跨境电商、人工智能、产业合作等领域展开交流互动,共有20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金额266亿元,“武汉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二是利用国家级平台加强对外推介和贸易撮合。组织软件信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研发、文化旅游100余家园区、企业、采购商参加2020年服贸会、进博会、2021数交会,其中在服贸会上,我市企业达成项目协议34个,总协议金额13.6亿元,涉及电信、信息、教育、文化娱乐以及其他商业服务等领域。

二、着力提升服务外包人才引育水平

一是实施人才计划引才。加快启动实施市级人才计划、统筹各区区级人才计划,在支持对象方面聚焦产业发展急需,注重支柱产业上下游配套人才的协同支持,对入选人才给予资金奖励、发展激励、生活保障等支持。统筹东湖高新区、临空港开发区实施软件服务人才专项支持,以支撑区内重点产业发展。

二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注重市场化引才,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我市相关企业精准引进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对成效显著的机构进行奖励和补贴。动态更新和发布我市高精尖缺人才目录,注重将软件服务领域人才纳入统计和支持范围。发挥武汉校友资源,依托人才社团、学联组织等,广泛联系和引进包括软件服务领域在内的优秀青年人才来汉发展。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激励政策,实施“黄鹤英才”计划,推进“千企万人”支持计划。

三是创新国际化人才服务机制。开展“楚才回家”服务贸易招才引智活动,设立光谷人才基金;设立国际人才自由港外籍人才服务“单一窗口”,完善留学生创业园建设,推出“光谷翻译官”等外籍人才服务智能平台。

四是加强校企合作。武汉商学院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已建立软件教育体系,促进软件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在汉高校和职业学校通过与美和易思、达内培训、软帝培训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联合办学,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储备。

武汉商学院目前在软件教育方面,具体开设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本科专业,每年培训约500名本科毕业生,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学校教学改革试点专业、重点专业建设点、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近几年先后与武汉佰钧成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极客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满足学生就业需求。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牵头成立湖北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与华为、软通动力等20余家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专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不断推进专业内涵发展,已建成国家级软件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家级VR/AR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正在打造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三、切实优化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环境

一是深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大力贯彻实施《武汉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11-2020年)》,制定并实施《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编制发布《武汉市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贯标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以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推动企业、院所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和水平。截止2020年,全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单位达到803家。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创新创造。积极支持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截止2020年度,我市发明专利申请3.4万余件,其中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居半数之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全市总量中的占比到达60%以上,科教之都的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充分显现。

三是优化政务服务方式。推进“商务干部连千企、服务企业促发展”精准帮扶,千方百计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疫情以来,灵活采取网络办理形式审核企业软件出口、服务外包合同信息,为企业办理免税备案登记等事项,全市1000余家服务贸易重点企业在一个月内实现全面复工。

武汉市商务局

20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