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JY2023007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28 15:36:13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夜经济发展、打造夜经济集聚区的建议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武汉市夜经济发展的关心,我局经与会办单位市城管委、市文旅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认真研究,现针对您关心的问题答复如下:

发展夜经济是扩大消费的现实需求,是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增强社会活力新元素的战略要求。近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夜经济发展,以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旅游景区等消费集聚区为主要载体,不断丰富夜间消费业态,打响“夜江城”品牌。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体制机制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市发改、文旅、商务等部门协同发力,先后出台《关于促进武汉夜间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促进夜游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引导市场主体打造餐、演、娱、游等夜间消费场景。将“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增加城市烟火气”写入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引导全市打造夜经济载体,完善设施配套,加强服务保障,提升夜间经济供给品质。317日,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将打响“夜江城”夜游品牌有关工作纳入实施意见,并根据实施意见制定了《武汉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责任清单》,明确了打造“夜江城”旅游品牌的相关责任单位,形成合力联动,共同推进夜经济发展。613日,《武汉市加快消费恢复提振若干措施》出台,明确持续点亮夜间消费,打响“夜江城”品牌。

(二)打造多元夜间经济业态

1.大力培育“夜江城”餐饮美食。鼓励各区依托辖区内知名夜间美食街区和武汉老字号餐饮企业,营销汉味夜宵美食,形成了以户部巷、粮道街、吉庆街、雪松路等美食聚集地以及汉味美食为主打,彰显武汉特色美食的夜间餐饮消费品牌。先后举办武汉小龙虾节、啤酒节、咖啡节等一系列夜间餐饮促消费活动。五一期间,武汉餐饮协会和美团联合打造“武汉小龙虾美食地图”,美团、饿了么、抖音推出小龙虾促销活动,共投放6500万元小龙虾消费券,1000份小龙虾霸王餐,助力武汉小龙虾火爆出圈。粮道街凌晨起游客开始排队等待,万松园夜间排队超千桌。美团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武汉市夜间消费(18-6时)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45%,其中,夜间到店餐饮订单量同比增长81.9%

2.持续发展“夜江城”文旅活动。不断丰富发展夜间文化旅游项目,江汉路、楚河汉街、江汉朝宗风景区三大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响“夜江城”文旅品牌。依托知音号、汉秀、琴台大剧院、东湖绿道、欢乐谷等40个夜间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推出夜秀、夜演、夜游、夜逛、夜宴、夜娱、夜展、夜读、夜宿、夜健10大夜游产品,深受市民和国内外游客欢迎。夜间文化娱乐不断创新和丰富,茶馆、游戏厅、酒吧、DIY手工坊等显著增长,更加有效带动了住宿、餐饮、娱乐、外卖、商场等多种本地消费业态的繁荣。美团数据显示,3月以来,武汉市休闲娱乐夜间订单量比去年同期增长81%。支付宝数据显示,夜间公共交通出行最活跃城市中,武汉仅次于西安、上海、杭州,居第4位。美团发布五一消费数据,假期前三天“夜间游玩”搜索热度最高的城市中,武汉位列全国第一。

3.不断繁荣“夜江城”商业街区。武汉自古商贸流通繁荣发达,有“货到汉口活”的美誉。全市现有6大核心商圈、23个区域商圈、112个社区商圈、11条特色商业步行街,购物中心商业面积突破1300万平方米(全国第9)。在此基础上,发挥传统商圈消费集聚优势,积极调整升级重点商圈和重点商业街业态结构,引进休闲、娱乐、购物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业态和品牌,营造时尚、前沿的体验式夜间消费场景,吸引游客和市民实现夜间消费,形成夜间经济引领示范商业街区。江汉路步行街、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中南路商圈、红T时尚创意街区、户部巷、摩尔城、汉口里商业街先后被评为湖北省夜间经济消费集聚区。五一期间,武汉光谷商圈和重庆解放碑商圈、上海迪士尼商圈并列全国夜间消费最旺的三大商圈。

(三)构筑多方协同发力的夜经济发展体系

夜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消费者协同发力,其中政府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近年来,武汉市政府部门扎实推进夜经济发展各项配套服务。

1.在城市夜间亮化方面。近几年市城管执法委在社会单位广泛参与下提升建设了以江汉朝宗风景区(两江四岸)景观带为核心,重点线路、重点街区、文体场馆,接待酒店等为节点的7000余处景观照明设施,目前景观设施范围涉及15个区,形成点、线、面交相辉映的城市夜景照明体系。我市景观照明突显夜景魅力,已成为宣传武汉、展示武汉、繁荣武汉夜经济的靓丽名片。

2.在夜间运力补给方面。市交通运输局密切关注夜间经济集聚区客流量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做好运力调度及优化,为推动夜间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服务保障。

3.在摊位管理方面。有序审慎放开外摆设点。指导各区创新监管方式,通过分区管理、分类设置的原则,规范设置外摆集市,有序打造“夜市经济”,分类规范商圈红线范围内的特色外摆,设置借道经营摊区“引摊入市”。各区根据实际,在控制区范围内利用闲置区域,引导流动摊贩集中有序进行摆摊经营活动,规范管理,免收占道费。

4.在垃圾清运方面。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提升环境品质要求,生活垃圾做到了日产日清,有效服务了我市夜经济。

5.在车辆停靠方面。市公安局为在夜间非高峰时段,放开部分非严管路段,允许临街餐饮商户门前单排顺向停车。根据道路交通条件、交通流量及停车需求,在餐饮相对集中路段,通过划定区域,通过划定区域,设置临时标志,明确允许停车的路段和时间。

6.在夜游项目打造方面。武汉市夜游产品多点开花,全市各景区、街区围绕夜游特点,挖掘本地资源,开发一批新的优质夜游项目,满足游客消费需求。夜游景区和产品数量不断增多,为全市夜游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同时为让外地游客更好品玩夜江城,市文旅局《2023武汉夜游指南》也于近日发布。

7.在促进夜间消费方面。6月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共同承办的“6·16三好节”暨中国车谷端午嘉年华以及“2023武汉国际消费季”于武汉体育中心和武汉万象城同步启动。活动围绕“潮涌江湖·乐购武汉”主题,聚焦大宗消费、数智消费、假日消费、文旅消费、夜间消费五大消费板块,按照“1+8+15+N”模式,带动全市各大商圈商街、重点商贸企业、头部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的200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多商圈联动、多点位布局、多元化主体、多频次开展,6-8月期间持续开展千场全域联动的惠民促销活动,为武汉的不夜盛夏点燃了消费促进的第一把火。全市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大型百货商超延长营业时间,开展今夜不打烊打折促消费活动和非遗夜市、寻味武汉等夜间特色经营活动,打造“夜江城”品质消费生活圈。江岸区“夜生活节”也同步启动,向消费者推荐武汉天地、吉庆街、知音号、黎黄陂路慢生活街区、卓尔书店五大打卡地。天地夜行、美食夜巷、知音夜游、文艺夜市、诗歌音乐晚会等五大夜间消费促进活动逐一亮相。黄陂区充分挖掘木兰文化和商贸物流优势,木兰草原“夜草原”、木兰花乡“木兰不夜城”、汉口北“夜汉口”、百联奥特莱斯“星空市集”等夜游、夜消费项目亮点纷呈,成为武汉夜经济的“后花园”和微度假的目的地。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加强夜间经济发展规划

研究制定出台夜经济发展政策。结合当前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夜经济,学习借鉴好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尽快研究出台我市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进一步丰富夜间消费供给

1.打造夜间特色消费地标。围绕食、游、购、娱、演、展、读等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消费地标。积极组织夜间消费核心区、示范区、集聚区的申报、评审工作,并给予获评营运主体资金支持。

2.盘活文化消费场馆资源。引导和支持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院、书店等主体延长夜间开放时间,让消费者沉浸享受静美“夜江城”。打造夜场展览、夜读、特色主题文化IP,丰富文化内容供给,满足夜间文化消费需求。

3.丰富夜游产品体系和精品线路。充分发挥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的影响力,立足优质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夜游经济。策划文旅爆款作品,推出文化主题宣传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媒介,向世界讲述新时代武汉故事。

4.加强宣传营销。借助如抖音、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线上线下场景融合的方式激发大众参与互动,推动夜间经济文化走向大众视野,吸引更多消费和投资。

(三)积极打造“夜江城”城市名片

1.在城市景观宣传方面。充分利用武汉江湖纵横、滨水之城的城市景观特色,突出长江大桥、黄鹤楼、龟山电视塔等著名地标建筑,统筹整合江滩城市阳台休闲夜景改造、汉口江滩百年历史建筑群亮化工程等,高水平设计展现两江四岸灯光秀,使绚丽江滩夜景成为城市新地标和最靓名片。

2.在“夜江城”消费品牌培育方面。丰富各类美食节、音乐节、灯光节等夜间主题活动,加强数字赋能,利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新技术创建体验式、互动式夜间消费新场景,打造夜间消费创新高地。

3.在夜间消费集聚区培育方面。发动各区因地制宜,加快打造更多地标级夜生活集聚区和水岸夜消费体验区,推动昙华林、武商梦时代等商文旅融合项目参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武汉市商务局

202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