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JY2023007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3-09-28 15:38:04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市实体消费恢复提振和配套建设的建议已收悉,您的建议非常具有建设性,对全市实体消费恢复提振和配套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您的建议,我们进行了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提质升级

一是推进省级试点步行街改造提升。指导口区结合《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推动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商务发〔201974号)、《湖北省步行街改造提升评价指标(2019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可行的建设改造方案,抓紧推进汉正街步行街的改造提升,确保顺利通过省商务厅考核验收。指导武昌区建立区级领导小组、制定区级工作方案,并结合《楚河汉街品质提升规划》,清理和美化街区建筑外立面,增加夜景亮化设施,增设河面美化景观。根据《省商务厅关于印发<“湖北省特色商业街”创建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申报和特色商业街创建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围组织申报湖北省特色商业街区,提出申报要求,明确申报步骤和申报标准,部署各区积极申报。指导各区开展特色商业街选点、申报材料制作。现场查看街区情况,给出工作建议。经省商务厅组织专家评审,我市吉庆街、鹦鹉巷子、花园道被评为第二批湖北省特色商业街。

二是加强重点商圈商街改造提升。加强商业街区建设,武商梦时代、华润万象城、光谷大悦城、武汉越秀国金中心YUE街等大型购物中心相继开业,2022年新增购物中心面积超过150万方。特别是全球纯商业面积最大的武商梦时代开业,成为武汉商业的新地标。根据市人民政府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工作要求,围绕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升级黎黄陂路、户部巷、花园道等11个特色街区”的工作目标。制定武汉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21-2025年),规划布局了江汉路、汉正街、武昌古城等11个商业步行街和9个特色商业街区,引导各区依托历史建筑、旅游景点、人文景观等,结合城市核心商圈、商务区、特色商品销售区、特色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提升历史风貌街区。20217月,我市江汉路步行街成功获评第二批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此外,汉正街、楚河汉街先后获批湖北省级步行街改造试点;202112月,恩施街、武汉天地、户部巷、光谷步行街、百联奥特莱斯被评为第一批湖北省特色商业街;202212月,吉庆街、鹦鹉巷子、花园道被评为第二批湖北省特色商业街。

三是支持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一是组织特色小镇创建申报。2020年以来,按照省发改委统一安排,我市每年组织各创建主体参与特色小镇评估,引导其着力培育主导特色产业,加快产城人文融合,推动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培育设施提级扩能。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微型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积极开展特色小镇创建申报,有序推进我市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截止目前,我市获批特色小镇3个,分别是蔡甸区景绿网红小镇、江夏区数字经济科创小镇和新洲区凤凰东方木古建小镇。其中,蔡甸区景绿网红小镇入选省首批创建名单,江夏区数字经济科创小镇和新洲区凤凰东方木古建小镇为20232月新增特色小镇。二是推动特色小镇创新融合发展。发挥特色小镇规模效益,有效带动商品市场优化升级。2022全球数字贸易大会、武汉(汉口北)商品交易会期间,汉口北国际贸易城建设打造的直播小镇、鲜花小镇、味道小镇、名车小镇集中呈现,与汉口镇、万国小镇共同形成特色商贸小镇集群。

四是推动直播基地发展。根据《关于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年工作报告》等文件精神和《武汉市直播电商集聚区综合评价工作方案》相关部署,大力支持直播电商集聚区发展,开展了武汉市直播电商集聚区综合评价工作,确定红T时尚创意街区、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直播电商集聚区等11个直播电商集聚区为武汉市直播电商集聚区。据第三方平台统计,20231-5月全市直播零售额约83亿元,零售量14751.6万件,直播人数16690位,直播场次86.84万次。

二、创新业态模式,培育新型消费

一是开展产业供需对接。围绕我市全面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强我市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今年拟举办多场产业供需对接会,协调全市重点工业企业需求对接,服务市场主体,释放更多消费潜力。目前,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工业机器人、纺织服装、原材料等产业供需对接会已组织近300家企业参与活动,供需双方展开面对面洽谈,精准对接。

二是培育时尚消费新场景。我市拟于今年继续举办2023武汉时裳产业荟”,推进武汉服装服饰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新优势。“武汉时裳产业荟”已于2021-2022在汉连续举办两年,通过开展T台秀、品牌订货、直播带货、时裳艺术展、时裳培训等活动,促成交易额及带货金额均突破亿元,有效促进了我市服饰行业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培育形成了武汉服装产业消费新场景。结合城市核心商圈、商务区、特色商品销售区、特色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提升历史风貌街区。2020年,江汉路实施第二次全面改造完成,在硬件升级的同时,商业结构也进一步优化,主街有企业905家,品牌621个,旗舰店24家。智慧街区初步建成,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能够实时监控街区人流情况,定期输出相关人员数据。推出5G+AI无人4K直播车,实现掌上云逛街,促进新消费。

三是着力推动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根据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积极抢抓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机遇,牵头组建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并拟定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已报市政府,将于近期市领导班子人员分工调整完善后正式印发。制定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明确了各单位主要职责和沟通联络、揭榜挂帅、督导考核、智库咨询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同时将《武汉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责任清单》印发给各成员单位、相关单位征求意见,形成各成员单位三年的具体工作任务指标,责任清单中重点围绕“擦亮武汉国际消费新名片、培育国际消费新品牌、布局消费场景新地标、畅通国际消费新通道、营造开放交流新环境”等五个部分进行细化,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实体消费恢复提振相结合,着力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完善后将正式印发。

三、加强多方联动,提升消费热度

一是搭建平台,开展联动促消活动。今年我局配合武汉市人民政府,搭建市级食品产业链展示平台,于63-5日成功举办首届湖北食品产业链博览会(简称湖北食博会)。本届湖北食博会以“链接农工商,倡导双循环”为主题,旨在推进我省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着力提信心、扩内需、促消费。首届湖北食博会展览面积达3万平方米,邀请参展企业共计932家,线下参观人数达7.5万人次,现场成交额4700万元,采购对接会签约金额11.5亿元。同期举办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第三届全国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大会暨采购对接会,大专院校食品创新成果发布会、食品机械企业交流会等多项会议论坛及系列活动。2023年下半年,我市计划举办多场优质展会活动,包括经市人民政府积极引进落地的超大规模巡展2023中国(武汉)国际农业机械博览会,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八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以及我市重点品牌展会活动中国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等。搭建以上会展平台,将为我市推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办好展会,吸引优质资源。举办服博会、食材节、华中国际车展等系列展会,吸引国内外优质消费资源进入武汉,进一步丰富武汉消费市场供给。积极组团参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组织岚图汽车等21家“武汉造”优质品牌企业参展,组织武商、中百等56家重点企业参会,面向全球充分推广展示武汉城市形象和优质消费品牌,开展更广领域的经贸合作,不断加强武汉消费市场与全国、全球市场的联动,在吸引外部资源的同时,推动武汉消费品牌走出去,增强武汉消费市场辐射力、影响力。

三是筹办活动,营造市场热度。“畅享消费·乐购武汉”为主题,制定全年消费促进方案,策划开展暖春、仲夏、金秋、跨年四大系列消费促进活动。按照“1+3+N”活动框架,搭建统一策划、标识、口号和宣传的活动矩阵,围绕美食、汽车、商文旅体融合等三大特色消费板块,联动省市区、线上线下、商圈商街多个层次,全面统筹布局,营造“季季有特色、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场场都精彩”的消费氛围。重点围绕2023武汉市国际消费季、湖北“6·16三好节”活动主题,努力营造火热的消费氛围。预计在6-8月期间持续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375场全域联动的惠民促消活动。616日晚在武汉体育中心和万象城同步举行2023湖北“6·16三好节”和“2023武汉国际消费季”启动仪式,相关活动受到各级各类媒体广泛关注和报道。

四、完善配套设施,增强功能品质

一是大力推动设施升级。聚焦全市6大商圈与11条特色街区,推进商圈商街提质升级。加快推动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档升级,华联SKP对原汉街万达广场及楚河汉街第二街区进行整体翻新,总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成为湖北省体量最大商业体拆改项目,在核心商圈规划和兴建3D大屏、文旅景观、商业通道等,增强商圈影响力、吸引力和联动性,进一步打造顶级商圈,提升消费集聚度,丰富消费供给水平。支持武商梦时代创新发展,集聚室内主题乐园、冰雪运动等多种业态,联动场内及周边文旅资源,形成新的消费集聚区。积极指导江汉路、楚河汉街等特色街区进行升级改造,江汉路步行街借鉴上海关于城市更新计划等模式整合江汉路周边历史风貌区的改造,4月份启动江汉路百年来最大的商业旧改项目汉口STAY,积极打造“汉派文化”打卡地标和国际时尚品牌“首发首秀首演首展”地,实现街区品质提升和文商旅流量联动发展格局。楚河汉街围绕公共设施、景观绿化、河道水质等方面,持续开展消费环境改造提升,街区颜值风貌随之不断提升,朝打造世界级时尚品质生活聚集地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是改善消费环境。我市相关部门从实体消费集聚区市政配套需求出发,统筹管线与道路同步建设,有序推动空中缆线入地,消除强弱电架空缆线及箱柜安全隐患。印发《武汉市城市管线管理办法》,对城市管线全流程管理作了具体规定。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自2019年起,结合军运会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和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工作要求,我市持续推进架空线和箱柜设施整治工作,完成了76处架空线整治,完成箱柜占道集并迁改825个,箱柜涂改美化5940个,2022年,推动空中管线入廊入地,完成架空线入地799.4公里。

三是着力打造智慧场景。根据《省商务厅办公室关于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创建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在全市范围组织培育智慧商圈和智慧商店。指导江汉路步行街区开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智慧街区的改造建设。大力推进实体零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先后印发《武汉市智慧商店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武汉市智慧商店评价认定办法》,鼓励企业对标建设,已经进行了武汉市第一批智慧商店评价认定工作,全市8家企业的621家门店被认定为武汉市第一批智慧商店。加快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功能品质。以落实精致环卫为目标,健全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站长效管理机制。指导各区落实各项作业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日转的基础上,通过采取调整作业时间、定时保洁消杀、加装卷帘门、喷淋雾化除臭,负压抽风除尘等有力措施,最大程度保障周边居民群众不受干扰,减少“邻避”效应影响。针对压缩设备、除臭喷淋及污水收集处置等硬件老化缺失问题,立足实际,制订切实可行方案,加快推进提档升级。依托智慧环卫平台,开发建设全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监管系统,将全市生活垃圾转运站纳入监管,建立以视频监控为主要手段的非现场监管体系,提高全市垃圾转运站作业质效和管理水平。

武汉市商务局

202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