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17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17 18:01:18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高端技术与服务输出高地,提升武汉内陆开放新高地能级的建议,观点深刻、内容具体,对于我市推动企业“走出去”,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联合相关部门认真进行了办理,取得了积极进展,现答复如下:
一、深化国际经济合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
一是巩固对外承包工程传统优势。积极对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成功引进中国国际工程采购联盟供需合作峰会,打造国际工程项目融资对接平台,带动更多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走出去”。葛洲坝、中建三局、中国五环、十五冶、中冶南方、中铁十一局6家企业入围商务部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百强企业名单,中国电建湖北承建的塞尔维亚光伏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葛洲坝承建的安哥拉卢阿西姆水电站等系列标志性工程建成投运,“武汉建造”的品牌形象持续擦亮。二是提升对外投资水平。组织开展企业海外风险防控专题培训会,提升企业海外投资的事前风险防范、事中风险规避以及事后风险应急处理能力,推动企业安全“出海”。开展携手同行 护航出海——外经企业沙龙活动,为武汉外经企业搭建政策解读、业务培训、交流学习、风险防控、合作对接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武汉企业加快“走出去”。支持中俄、中比、中缅、中莫4个境外经贸合作区高效发展,进一步扩大并夯实开放平台。三是加强对外劳务管理。弄懂吃透相关管理条例,整合局法律顾问、信访投诉、市民之家(公益诉讼律师)等各方力量,形成协调处置合力。完成对武汉天地等3家对外劳务企业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二、扩大对外贸易,加快推动优势产品“走出去”
一是更大力度拓展国际市场。启动“千企百展出海拓市场”行动,摸底全市外贸企业2024年境外参展意向情况,制定组团境外参展计划安排,聚焦汽车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优势行业,截止6月底,已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超200家次,组织158家外贸企业参展第135届广交会。二是推动汽车出口加速放量增长。指导推动武汉经开区举办武汉市跨境电商产业带(汽车及零部件)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会,充分发挥汽车制造业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专项资金引导撬动作用,推动东风、路特斯等重点车企出口提质扩量。三是促进光电子信息外贸稳中求进。紧盯光电子信息外贸重点企业,精准开展摸底调查和运行监测,持续推进包保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四是大力开展企业培育。结合国际形势变化、企业业务需求,开展供需对接、业务培训等活动13场,推动传统企业“外贸破零”、外贸企业“业务倍增”,全市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总数突破4000家,逐步形成龙头企业牵引、中小微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三、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提升服务业开放能级
一是加强主体培育。优化完善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政策,实施数字贸易重点企业支持举措,鼓励服务出口,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支持烽火技服、蔚能电池等申报获批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推荐佰钧成等申评2024年全国服务外包领军企业,落实商务部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二是加强服务促进。组织纬创、多比特等数字贸易企业参与全市招商引贸活动,与全国数字服务相关领域企业机构联动交流,组织开目信息、艾立卡等7家企业赴上海国际技术交易会参展交流,推介武汉数字化制造、智慧教育等服务,推动技术服务、离岸服务外包的数字服务领域项目合作落地,推动产业提质提效提能。支持软通动力等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建设一批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在大数据、数实融合、供需对接、支持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服务企业。三是加强宣传培训。组织开展服务贸易中央、省级资金政策培训,支持企业争取各级财政政策支持。认真落实商务部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和省商务厅工作要求,探索开展服务贸易地方统计工作。指导各区商务部门落实商务部业务统计工作,组织企业做好数据报送。加强调研走访,服务市场主体,举办政策培训宣讲会、政企座谈会等3次,调研走访企业30余家次。四是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开展实施90项试点任务,实施率达100%。全面梳理试点工作进展,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活高端资源要素等八个方面总结提炼主要工作与取得成效,报送总结报告、自评估表格、试点工作建议等评估材料。
四、优化金融服务,做大做强投融资市场
一是畅通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开展信用培植工程、首贷拓展两项行动,组织金融机构开展对接服务。联合人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共设立80家线下首贷服务站;自2021年起至今,确定四批共57家科技金融工作站。支持线下首贷服务站和科技金融工作站为孵化载体提供定制化、高质量普惠科技金融服务。二是加大科技产业股权投资支持力度。牵头拟订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一方案、一清单、一政策、一细则”,吸引全国股权投资机构来汉设立基金并加大投资力度。三是加大企业上市奖励支持力度。积极拓展企业上市新思路,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企业“走出去”,利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成功推动路特斯科技、华视集团、友芝友生物等企业赴境外挂牌上市,持续跟踪辅导武汉有机、黑芝麻智能等拟赴境外上市的重点后备企业。四是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点亮“科创点金汇”活动品牌,积极会同相关区和相关机构,举办各类政策宣讲、投融资对接等活动,向本地企业介绍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产品,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树立资本市场融资理念,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走出去”融资;向本外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介绍落户和投资等奖励政策、相关区产业布局和特色,吸引股权投资机构在汉聚集发展,引导社会资本聚焦“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未来”。
五、强化科技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汉江实验室科研总部建设,积极争创相关领域国家实验室武汉基地。着力提升8家湖北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启动实施市自然科学基金。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激励“从0到1”的原始创新。聚焦重点高校院所优势学科,通过3-5年稳定支持,培养核心科研团队。聚焦青年科技人才,鼓励通过自主选题,开展前沿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联合各类创新主体共同出资,鼓励形成专利或产品。二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建设“武创通”科创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产业(企业)、科研团队(成果)两个导航系统,实现线上 AI智能匹配、线下服务精准对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成果转化系列品牌活动。举办“武创源”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武创荟”未来产业场景应用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三是促进国际科技合作。积极推进与长沙、南昌、合肥等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合作,加强科技项目互评,推进科技专家资源开放共享,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加快布局建设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在国外先进地区建设5家国际企业创新中心,促进我市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推动建设5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加快汇聚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武汉市商务局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