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11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07-18 15:03:15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台盟武汉市委员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武汉自贸片区优势,加快发展枢纽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局高度重视议题案办理工作,对照建议内容认真办理,积极会同市发改委、市交运局、市经信局、市科创局等市直部门,支持东湖高新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管委会)推动武汉自贸片区加快发展枢纽经济。

一、加强区域联动,探索产业合作新模式

(一)深化产业领域合作。武汉、襄阳、十堰、随州四城市协同推进汽车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制定出台《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赴长三角开展产业链招商对接合作,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提升产业配套协作能力,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武创院与黄石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黄石科技城设立武创院—黄石协同创新中心。

(二)加快打造“空中出海口”。印发《武汉市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空中出海口”工作方案》《关于印发支持花湖国际供应链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关于印发湖北花湖空港国际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集货情况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武汉市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空中出海口”2025年工作要点》。会同武汉都市圈8个城市签署《武汉都市圈关于推进航空货运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

(三)持续提升枢纽功能。推进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在已建成阳逻港、阳逻综保区、铁水联运示范基地(一期)、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项目基础上,积极推动码头自动化升级,完善综合保税区功能,推动公路中转中心建设。协调推动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项目完工,光谷城市货站揭牌使用;鄂州花湖机场公共国际货站飞行区配套工程完工,国内货运站改造完成。

二、深化“双自联动”,塑造外贸发展新动能

(一)提升外贸能级。落实“稳外贸15条”措施,“一业一案”“一企一策”推动政策直达。与金融、保险、税务等部门加强联动,实施小微企业出口信保全覆盖,创新开发跨境金融产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培育内外贸一体化“领跑者”企业50家以上,建设汉口北、汉正街等内外贸一体化基地,组织开展外贸优品拓内销系列活动,加强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

(二)创新服务贸易。推动东湖高新区等建设8个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公共服务平台,在交易对接、语言翻译、人才培训等方面帮助企业“走出去”,进一步发展跨境信息技术服务产业,推动5个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4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导烽火技服获评全国首批两业融合发展重点企业,微派、多比特等7家企业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烽火技服、蔚能电池等4家次企业获评2024全国技术贸易创新实践案例和全国服务示范案例。优化完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发展政策,帮助企业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拓展海外市场,鼓励数字服务出口,组织企业参加展会、政策宣讲会、对接会等20余次,调研服务企业100余家次。促进佰钧成与小米、抖音等技术服务、离岸服务外包的数字服务领域项目合作落地。

(三)发展外贸新业态。推动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2024年9月上线运行。目前建成功能应用总数达到67个。成功对接中远海运、车百链、海智在线、浙江海外智慧物流平台等全球优质资源;引入亚马逊、希音等跨境电商平台,吸引省内外1500余家企业入驻。1-4月,已举办“跨境电商+产业带”促进活动50余场次。

三、推动协同开放,提升经贸合作竞争力

(一)完善国际经贸服务网络。通过整合龙头外贸企业、优势外贸产品、境外产业园区、海外仓储等资源,累计揭牌成立4个产业出海联盟,涵盖光电智能终端、汽车、服装服饰、食药饮品领域。依托境外园区、大型企业海外办事处,在俄罗斯、比利时、德国、波兰等国设立8个境外经贸合作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球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服务网络。开展“抱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行动,已组织包括长飞光纤、长光科技等科技型企业在内的60余家企业参加各类知名国际展会,并在海外开展经贸对接活动4批次。

(二)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研究出台促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推动数字贸易便利化。每年会同海关、边检、海事等监管单位,对照世行营商环境评估跨境贸易指标体系,研究出台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已先后出台《2024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2025年武汉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相关成果被新华社、商务部国际商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武汉市商务局

2025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