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007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3 15:58:30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市农工党: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建设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相关建议我局已予以吸收借鉴,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夯实发展动能,增强全球综合竞争力。突出武汉差异化国际竞争优势,重点提升武汉国际文化名城、美食之都、旅游名城、会展之都、赛事名城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文化消费,推动知音文化旅游区、武钢文化旅游区创建4A级景区,推进武汉戏曲中心、武汉图书馆新馆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3个,推动开行研学、银发等特色旅游专列7趟,策划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920场,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打造“美食之都”,举办中华美食荟、武汉小龙虾消费季等特色活动,策划发放“为您团圆加道菜”餐饮消费助力券,直接拉动餐饮消费达1200万元。举办武汉“十大名菜”餐厅争霸赛,评选发布100家“十大名菜”餐厅,发布涵盖212家特色餐厅的武汉美食地图,持续激活餐饮消费市场。培育“新文旅”消费业态,擦亮“大江大湖大武汉”城市形象,加快推进长江国家博物馆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武汉示范区建设,推动东湖风景区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打造武商梦时代、甘露山文创城、汉阳拓高乐等商文旅体综合体,策划推出“跟着春晚游武汉”“浪漫武汉 一路生花”“游长江 跳东湖”等20余条品牌旅游路线。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支持直升机低空体验、氦气球观光、长江空中游览等低空文旅项目发展。打造会展之都,2025华中车展同步举办汽车+家装家电消费节,现场汽车订单达到40亿元,并有效拉动家装家电消费。光博会推出“追光逐虾”主题活动特设专属福利,持证展商/嘉宾可享受小龙虾消费福利,还可免费乘坐光谷空轨专列,俯瞰“光芯屏端网”创新地标。发展赛事经济,围绕“武汉马拉松”品牌赛事,策划举办武汉体育消费周系列活动,制作“汉马”赛事游览地图,依托“汉运动”数字服务平台分批次发放1000万元体育消费券,将赛事“流量”转变为消费“留量”。
(二)讲好武汉故事,塑造“城市IP”。挖掘武汉自然资源、文旅特色、城市文化、创新活力等元素,提炼武汉文旅宣传语——“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借助春晚契机,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投放“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城市文旅宣传语。联合新华社策划推出2025“城市家书”全球传播项目,在海内外13个城市30余块核心户外屏滚动播放“江润三镇 城通九州”城市文旅宣传语海报,与南航合作投放10万张登机牌宣传语海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福克斯40频道等480余家媒体纷纷以“跟着春晚游武汉”为主题,传递江城武汉美好的新春祝福,全球触达超1亿人次。策划举办“漫步中国·发现武汉”中外媒体联合采访活动、2025年“光影中国”武汉采风行等主题外宣活动,对外讲好武汉故事。开发利用好长江江豚形象符号,先后组织云观水中国宝江豚在线直播、白鱀豚馆长江江豚认养征名、第五届“全民爱豚月”活动,共同营造浓厚的爱豚氛围,推动打造江豚“城市IP”形象。
(三)强化商圈活力,创新打造“消费场景”。推动商业载体焕新,全市商业面积超1450万方,武商梦时代、SKP、万象城、甘露山冰雪文创城,一大批新型消费地标喷涌而出,规划形成6个核心商圈、23个区域商圈、11条特色步行街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六月正式获评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推动15个重点项目的“一店一策”改造。强化数字赋能,武商商圈、武汉国际广场购物中心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武汉梦时代广场已通过省级智慧商圈智慧商店评审和公示。持续推进直播电商集聚区建设,新增直播电商集聚区3个。指导推进《省博沉浸式数字体验》(全市文旅元宇宙揭榜挂帅项目)、长江文创园《文明一万年体验馆》、元镜XR全感沉浸剧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市直文博场馆引入元宇宙、虚拟大空间,打造商文旅融合新场景。发展夜间经济,支持江汉路、江汉朝宗风景区、楚河汉街等夜间消费集聚区发展娱乐、特色餐饮、酒吧、咖啡馆等消费业态,鼓励开设24小时便利店,积极打造保元里、吉庆街等夜间消费特色街区。策划推出跟着春晚游武汉、跨年狂欢夜、武汉啤酒音乐嘉年华、中法夏至音乐日等特色夜间消费促进活动。做大做强“长江游轮”“知音号”“夜上黄鹤楼”“木兰不夜城”等精品夜游项目,开展武汉长江旅游季活动,推广“长江夜游”品牌,加快建设中国夜游名城。
(四)提升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全市在运营国际及地区航线达到19条,实现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活动区域扩大至全省,对武商Mall、武商梦时代等9家商业场所英文标识进一步完善,建成武汉市首家市内免税店并正式运营,获批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持续提高境外旅客来汉旅游便利化水平。提升消费便利性和智能体验,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武商MALL、武商梦时代等各大商圈商街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实时定位、商户查询、车位引导等服务工作。推动武汉城市码(交通码深度融合)项目建设,配合武汉市民码实现城市公共交通“一码通行”。目前,全市共有公交电子站牌1000余座,提供所经线路的实时到站信息,实现支付宝、智能公交APP等多元化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应用。强化消费政策支持,将“做强消费主引擎”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制定出台《武汉市2025年消费提振升级行动方案》,提升传统消费、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加快促进商文旅体融合,推动首发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
(五)拓展辐射能级,创造“消费增长点”。提升消费基建水平。加快构建“通道+网络+枢纽”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天河机场设施体系,发布“1+2+3”国际中转产品,“一见钟琴”航旅融合项目入选国家航旅融合发展示范案例,“无忧中转”服务荣获2025年第八届CAPSE“创新奖”。强化铁路大通道建设,开工武汉枢纽直通线,加快建设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建成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谋划铁路西北、西南、东北环线,逐步完善12个方向“超米字型”高铁网。优化公交线路55条,开通39条通勤、通学、就医、旅游等类型定制公交,串联起交通枢纽、商圈和热门景区。加快武汉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进武汉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武汉—鄂州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印发实施《武汉都市圈园区合作共建利益共享机制指导意见》,“光谷第九园”等共建园区持续深化,武汉都市圈生命健康产业区域协同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协同。中三角集装箱公共班轮航线稳定运营,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等高层会议顺利召开,四省会城市共同举办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科创大走廊建设、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互贷等合作持续推进,教育、卫生、文旅等领域交流进一步加强。武汉-长沙区域集结中心即将获批。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武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抓手,将“做强消费主引擎”摆在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增强内生动力,补足短板,借鉴国际先进城市好的做法,对标创建。
(一)聚焦政策加力,稳住传统消费基本盘。接续释放以旧换新政策效能。做好对上衔接,完善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机制,开展新能源车下乡、绿色焕新季、家装艺术节等系列活动,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持续提振大宗消费。积极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拓展汽车后市场消费。用好免税和退税政策。运营好市内免税店,推动更多武汉名品、荆楚优品、国货潮品进市内免税店,促进境外消费回流。鼓励支持重点商贸企业积极申报离境退税店,加快促进入境消费。完善促消费工作机制。加强财税、金融、产业、投资等政策与消费政策协同联动,提升消费能力,放大政策叠加效应。加强省市区联动、商文旅体健融合,用好各级各类促消费活动资金,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重点板块,办好“乐购武汉”“浪漫武汉”“动感武汉”“活力武汉”等系列活动,持续营造浓厚促消费氛围。
(二)聚焦数字赋能,激发新型消费活力。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深入实施数商强基、数商扩消、数商兴贸、数商兴产系列行动,大力推动线下企业主动“触网”和线上企业积极“落地”,提档升级18个直播电商基地,培育100个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商圈等数实融合消费新场景。协同推进智慧旅游、智慧体育、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推广“IP+消费”,持续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发展首发经济。修订完善首发经济支持政策,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在汉开设首店,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在汉举办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构建“首店+首展+首秀+首发”生态圈,打造中西部新品首发地。持续壮大夜间消费。开展新一轮夜间消费集聚区评选,持续推动江汉路、楚河汉街等4个国家级和武汉天地、吉庆街等8个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提档升级,加强江汉路-夜游长江、楚河汉街-东湖风景区、户部巷-黄鹤楼等商业街区和文旅景区联动,支持开发特色夜游线路。
(三)聚焦品质提升,加快推动消费升级。推动商品消费焕新升级。创新升级“老字号”,推动老字号进街区、进商圈、进“四站一场”,打造昙华林、梦时代楚风汉味等老字号特色街区,推广建设“老字号礼品集合店”,打造一批国货“潮品”。加快培育“新字号”,深入推进消费品“三品”战略,加强产销联动,完善“武汉名优”消费品培育库,打造汉正街、红T等10个新消费品牌培育基地。发挥服装纺织产业优势,支持猫人、爱帝等加强汉派服装等时尚特色原创品牌创新,引领时尚潮流消费。突破性发展服务消费。“四季有约”联动商文旅体健,办好渡江嘉年华、体育金秋消费季、养老服务消费促进月、琴台艺术节、大众冰雪季等特色活动,推动发展赛事经济、冰雪经济、演艺经济、银发经济,打造“大健康”“新文旅”“泛娱乐”“新生活”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一批商文旅体健融合型消费集聚区。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天河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加强产展融合,围绕“965”产业链大力引育国际国内知名展会,高水平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城市。
(四)聚焦业态焕新,加强商业载体建设。完善城市商业体系。深入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一街(圈)一策”推动存量商业改造提升,加快发展融合型、时尚型、策展型、主题式、社区型商业,加快构建以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格局。加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二手商品流通、再生资源回收等试点,健全城乡流通网络,构建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大力发展数智供应链,加快商贸企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发展,加快打造全国供应链组织中心。提档升级汉正街、汉口北等骨干流通市场,增强大市场辐射力。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农村新型便民商店布局,4个新城区全部具备“增强型”及以上商业功能。
武汉市商务局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