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39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5-10-14 09:25:21    文章来源:武汉市商务局

李磊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符合当前相关工作的推进理念。我局统筹民政、卫健等部门,积极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66个生活圈,品牌连锁化率达到33%,居民满意度超过90%,相关经验举措多次入选商务部典型案例,8条经验全国复制推广,央视新闻频道更是对我市停车+邻里中心建设模式进行了4分多钟的现场直播。今年我市接续启动59个生活圈,为完成全年50个生活圈的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稳步推进全域入圈加强总体谋划,印发《武汉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明确2026年建成171个生活圈。指导中心城区推进全域入圈功能区及新城区着力产业园区转型、补齐商业短板、完善新建小区综合服务设施。目前,除个别乡镇及工厂区外,7个中心城区规划2026年建成123个生活圈,覆盖社区819个,实现主城区全覆盖。完善推进机制在原有市区街社四级联动机制基础上指导社区党组织组建商圈联盟”“商社联盟等组织,建立规则制度,开展活动推动生活圈建设。如武昌府商圈联盟解决托管难题,永济生活圈商社联盟发放南太子湖片区通用券。委托第三方定期评估,明确各生活圈短板弱项,抓紧建设提升。组织江岸、汉阳、口等区赴武昌交流学习,转发全国优秀案例供借鉴。

(二)加强政策集成,不断强化市场资源支撑完善政策配套,用好省级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合计300万元)支持27个生活圈持续提档升级。用好生活必需品保供试点、便利店连锁发展等政策资金,引导中百、武商等龙头企业下沉社区,布局网点中百仓储打造12邻里汇模式的一站式社区购物中心;全市品牌连锁便利店超4500家,便利店+模式不断升级,Today首创黑金高端店、有家推出豆皮热干面本土美食结合现代商贸流通试点、省级农贸市场(含邻里中心)升级改造等政策,发展市井荟、百大鲜生等农贸连锁企业(连锁经营农贸市场40家),推广农贸市场+模式,建设多业态邻里中心。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建设运营鼓励南国置业、万科等地产企业转型社区商业运营商,统一规划管理南国置业泛悦坊20年来持续更新、万科延伸物业服务至商户发展。培育一食万巷等机构升级老旧街区为特色融合街区。鼓励知音西苑社区与鸿迅停车创新停车场+邻里中心模式,受到央视专题采访

(三)营造全龄共享空间,持续提升生活圈品质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鼓励惠汉盈通、联投等国企统筹运营养老、托育、社区食堂。引导中百等商超门店改造为集休憩、亲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幸福食堂”“邻里中心已建成的生活圈内社区食堂配置率68%,养老托育机构配置率100%缓解小修小补难题,利用小区及物业闲置空间增设零工微站”“邻里工场,组织便民服务队解决修补需求。打造邻里共享空间支持生活圈组织遛宠、相亲、书法等特色活动,增设读书角、活动室等,打造全龄共享空间;金域蓝湾生活圈创新社区合伙人模式,鼓励外籍居民参与管理,营造中外友好氛围。提升智慧化管理服务水平指导各区提升生活圈智慧化水平武昌区扩展微邻里功能,部分生活圈商户上线率超70%;江汉区上线益邻邻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并定期发放便民服务手册;汉阳区汉沙生活圈开发永丰美一刻小程序提供招聘、夜校、交友、直播等服务。全市生活圈快递柜、饮水、回收智能设施配置率达100%

、下一步计划

我市将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全力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各项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做好生活圈、现代商贸流通试点、零售创新、以旧换新等资金政策的统筹使用,鼓励中百、武商等商贸龙头企业继续深耕社区商业,引导地产、物业、停车等多元市场主体,参与社区商业运营,提升社区商业品质与便利度。

二是推进融合建设。衔接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推动便民圈与养老托育、文化休闲、健康健身、金融、快递等多圈融合,落实一圈一策。通过丰富业态、补齐短板、创新消费场景、数字赋能和提升管理,将居民需求清单转化为项目清单,将生活圈打造服务民生、促进消费与就业的重要平台。

三是强化评估与宣介委托第三方定期评估,精准识别短板,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组织观摩交流,总结推广优秀案例与创新做法。多渠道宣传亮点经验,动员各方力量参与生活圈共建共治共享,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武汉市商务局

2025728